內蒙古農村小孩的玩具,30元賣給文化館,成為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
我國是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所以也有著很多文物寶藏。由於我國封建時期十分流行殉葬,往往會選擇一些器物牲畜與死者一同葬入到墓穴當中。在封建時期器物大多都會被塑造成龍形。在1984年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珍寶,更是被命名為中華第一龍,但是讓人更加驚訝的是當時這個器物的成交價格只有30塊。這件珍寶是由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一個村民發現的,這個村民的名字叫做張鳳祥。
我國是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所以也有著很多文物寶藏。由於我國封建時期十分流行殉葬,往往會選擇一些器物牲畜與死者一同葬入到墓穴當中。在封建時期器物大多都會被塑造成龍形。在1984年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珍寶,更是被命名為中華第一龍,但是讓人更加驚訝的是當時這個器物的成交價格只有30塊。這件珍寶是由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一個村民發現的,這個村民的名字叫做張鳳祥。
1977年秋天,為適應軍隊戰備需要,原武漢軍區空軍後勤部雷達修理所準備新建廠房,他們看中了隨州市隨縣擂鼓墩城郊一座叫東團坡的小山包。為了加快工程速度,戰士們决定用炸藥修房就地取材。在用炸藥爆破後,紅砂岩中出現了一大片褐色的土層,同時被炸出的還有大量木炭和一些類似古董文物的器具。前來視察工作的修理所所長鄭國賢懷疑這底下可能有大工程,於是將情况立即上報給了隨縣文化館。
石灣陶塑、佛山剪紙、廣繡、潮繡等嶺南非遺關於“虎”年生肖主題的作品連袂展出,令觀眾眼界大開。此次展覽可謂“群虎齊嘯慶新春”,邀請了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等共同參與,展出一大批嶺南非遺關於“虎”年生肖主題的作品,技藝形式和表現手法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