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防禦工事看,遼沈戰役為何從錦州開始,而不是孤懸北方的長春城
1948年9月,國共之間的最後決戰首先在東北戰場拉開了帷幕。貫通京哈、長圖及東北境內多鐵路線的交通樞紐、吉林省會長春一度被認為是戰鬥最初開始的地方,因為這座城市是國民黨統治區域的最北端,周邊全都是解放區,而且與駐兵30萬的瀋陽和駐兵15萬的錦州城相比,其守軍兵力更加單薄,僅有10萬人槍,其中僅新7軍、第60軍6萬餘人屬正規軍,其餘都是保安團等雜牌武裝。
1948年9月,國共之間的最後決戰首先在東北戰場拉開了帷幕。貫通京哈、長圖及東北境內多鐵路線的交通樞紐、吉林省會長春一度被認為是戰鬥最初開始的地方,因為這座城市是國民黨統治區域的最北端,周邊全都是解放區,而且與駐兵30萬的瀋陽和駐兵15萬的錦州城相比,其守軍兵力更加單薄,僅有10萬人槍,其中僅新7軍、第60軍6萬餘人屬正規軍,其餘都是保安團等雜牌武裝。
抗日戰爭結束,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但是蔣介石發起了內戰,而東北又是國共兩黨爭奪的焦點。韓先楚任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三縱隊司令員,負責創建東北根據地的鬥爭。為此雙方僵持不下。就在攻打錦州城的制高點時,韓先楚要求低火炮攻打,可團長說因地形原因,火炮難以運輸。可韓先楚稱他自有妙計。那麼司令員到底有何妙計呢?韓先楚攻破敵人經營多年的城防工事,在攻克錦州的戰役中立下了大功,這為遼沈戰役取得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東野3縱7師能成為東野7個頭等主力師之一,能被林彪點名參加北平入城式,主要是能打、戰績好,在戰場上打出來的威名。師長鄧嶽的組織和指揮才能,對這支部隊的成長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2個戰例,可以看出鄧嶽的戰場判斷力、應變力都是一流的。配水池就是鄧嶽指揮7師打的,戰鬥打得异常慘烈。應當說,鄧嶽機斷行事,命令118師提前宿營和佈置戰場,是取得這場殲滅戰勝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