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官兵解放海南島,發現瓊崖縱隊兩萬多人,還穿著紅軍軍裝
西安事變之後,蔣介石迫於壓力,同意了槍口一致對外,共同抗日的主張。全面抗戰爆發後,瓊崖縱隊接到上級的命令,要求和國民黨軍談判,共同禦敵。等韓先楚率領四野的官兵登上海南島後發現,瓊崖縱隊兩萬多名官兵在馮白駒的領導下,依然穿著紅軍時期的軍裝,不由地感到震撼,這支部隊歷經紅軍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
西安事變之後,蔣介石迫於壓力,同意了槍口一致對外,共同抗日的主張。全面抗戰爆發後,瓊崖縱隊接到上級的命令,要求和國民黨軍談判,共同禦敵。等韓先楚率領四野的官兵登上海南島後發現,瓊崖縱隊兩萬多名官兵在馮白駒的領導下,依然穿著紅軍時期的軍裝,不由地感到震撼,這支部隊歷經紅軍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
此時的瀋陽已是一片混亂,國民黨大員紛紛收拾金銀細軟,準備逃命。蔣介石命令空軍司令王叔銘將衛立煌從瀋陽接出來,讓他到葫蘆島去指揮。10月30日,衛立煌等人到達瀋陽機場,只見機場上擠滿了想要逃跑的國民黨軍政官員。國民黨守軍中,只有207師拒不投降。
1949年4月20日,革命军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百萬大軍發起渡江戰役,向盤踞在東南,和西南地區的國民黨軍發起進攻,第四野戰軍也於5月份渡過長江,向中南各省發起進攻,一直到兩廣地區。為了加强海南島的指揮力量,蔣介石派薛嶽前往海南島,擔任海南防衛總司令。海南島解放後,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給予了高度讚揚,併發來賀電:海南島全部革命军,第三野戰軍應立刻組團赴海南島學習,應利用這一經驗解放臺灣。
我軍將領之中,有這樣一個擅長“閃電戰”的名將,無論是國軍還是美軍,都無法阻擋他進攻的脚步,所以他又有了一個雅號:龍捲風將軍。而這個龍捲風將軍就是韓先楚,他軍事生涯的得意之筆就是强攻海南島。當時海南島的守軍將領就是大名鼎鼎的薛嶽。所有硬仗沒有四野打不了的。而對於解放海南,韓先楚也犯了愁。用木船大敗現代軍艦,這是戰爭史上難見的奇迹,而韓先楚也憑藉一戰譽滿天下,“龍捲風將軍”的綽號不脛而走。
1949年12月,廣西全境解放,四野13兵團副司令員兼廣西軍區副司令員李天佑卻開心不起來。這支部隊由兵團司令陳明仁親自率領,他是李天佑的“故交”,二人的關係非同一般。李天佑發誓,一定要“滅了陳明仁這個冤家”,出了這口惡氣!李天佑和陳明仁兩位將軍果然沒有讓主席失望,他們沒有蹈“一山不容二虎”之覆轍,如期完成了主席交代的作戰任務。
從1939年2月代理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到1944年6月長沙城破,抗戰期間薛嶽鎮守長沙五年有餘。而從1949年12月1日就任“海南防衛總司令”到次年4月逃臺,薛嶽在海南島卻只撐了五個多月,這兩者之間形成的巨大反差,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且容筆者撈乾貨給大家細細道來。然而在海南島,薛嶽麾下只有五個軍18個師約11萬人馬,並且其中的60%以上是四野大追殲中的陸上漏網之魚。
實事求是的說,第四野戰軍也不是一開始就能打攻堅戰!解放戰爭初期,幾次攻擊四平的不順,足以證明了沒有百戰百勝的部隊,可是戰神依然垂青於這支部隊,他們有比特非常喜歡總結失敗教訓的司令員,他就是林帥,抗戰期間因為負傷,不得不去往異國蘇聯治療,在這段時間內,非常愛學習的林帥,研讀了許多世界軍事名著,為日後大顯身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49年12月,廣西全境解放,四野13兵團副司令員兼廣西軍區副司令員李天佑卻開心不起來。這支部隊由兵團司令陳明仁親自率領,他是李天佑的“故交”,二人的關係非同一般。李天佑發誓,一定要“滅了陳明仁這個冤家”,出了這口惡氣!李天佑和陳明仁兩位將軍果然沒有讓主席失望,他們沒有蹈“一山不容二虎”之覆轍,如期完成了主席交代的作戰任務。
你們知道75年前,是誰率領八路軍率先挺進東北,是誰將東北地區最重要的工業中心瀋陽率先牢牢掌控,是誰拉響了遼沈戰役的第一聲號響,又是誰被劉少奇譽為搶佔東北的“先鋒官”?這個人與解放東北的戰爭息息相關,建國之後卻默默無聞,這又是因為什麼?實際上,這裡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這位關鍵人物名叫曾克林,是共和國的開國少將。這兩個原因加起來,最終導致了曾克林屢次被貶。
1946年5月18日,守衛在四平的東北民主聯軍,正在分批撤退,開始向北轉移。然而,當國軍佔領四平之後,東北警衛司令杜聿明便立即命令部隊,對北撤的東北民主聯軍展開猛烈地追擊。因為在之前搶奪四平的戰鬥中,東北民主聯軍的損失慘重,再加上敵軍窮追不捨。當林總得知王繼芳被抓捕的消息後,立即特派一架飛機,將王繼芳押解到四野的駐地武漢,經過公審後,被判處了死刑,立即執行了槍決,得到了他可耻的下場。
你們知道75年前,是誰率領八路軍率先挺進東北,是誰將東北地區最重要的工業中心瀋陽率先牢牢掌控,是誰拉響了遼沈戰役的第一聲號響,又是誰被劉少奇譽為搶佔東北的“先鋒官”?這個人與解放東北的戰爭息息相關,建國之後卻默默無聞,這又是因為什麼?實際上,這裡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這位關鍵人物名叫曾克林,是共和國的開國少將。這兩個原因加起來,最終導致了曾克林屢次被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