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强、壯幹、提弱”,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四川公佈發展壯大縣域經濟“路線圖”

四川 6℃ 0
摘要:縣域經濟是區域協調發展的底部基礎,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是推動四川現代化建設的重點任務。

縣域經濟是區域協調發展的底部基礎,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是推動四川現代化建設的重點任務。6月26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推動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正式公佈,繪製了新時代新征程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路線圖”。

放眼全國,四川有183個縣(市、區),是縣級行政區劃最多的省份。縣域興則全省興、縣域强則全省强,省委、省政府鮮明提出“抓强、壯幹、提弱”思路,要求加快形成強縣引領、競相爭先、協同共進的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新格局,持續推動全國百強縣百强區數量穩中有升、產業大縣特色發展、欠發達縣域加快振興。

思路如何確立?

縣域經濟結構正在轉變,高品質發展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

沒有縣域的突破,就沒有四川從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躍升。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發展,持續用力打造各具特色、支撐有力的縣域經濟發展梯隊,推動縣域經濟結構發生顯著變化。

資料顯示,2023年四川GDP超1000億元的縣域達11個、較2020年新增1個,超500億元的縣域33個、較2020年新增14個,超200億元的縣域99個、較2020年新增22個,200億元以下縣域84個,較2020年减少22個。

“GDP200億元以下的縣域數量比重,2022年首次低於50%、2023年進一步降低為45.9%,不難看出,四川縣域經濟結構正處於加快由‘金字塔型’結構向‘橄欖型’架構演進的關鍵期。”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縣域經濟已進入總量提升、強縣引領、競相發展的新階段,特別是省委十二届四次全會對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作出部署,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

經過深入調研、反復論證,四川明確了“抓强、壯幹、提弱”思路。

“抓强”就是支持有條件的縣域率先發展,著力打造全國百強縣百强區。隨著近幾年深入實施相關培育工作,四川全國百強縣數量實現零的突破,達7個,入圍總數居全國第五、西部第一,地區生產總值平均規模691.44億元、是全省縣域平均水準的2.09倍;全國百强區數量新增至13個,入圍總數居全國第三、西部第一,地區生產總值平均規模1595.3億元,是全省縣域平均水準的4.82倍。

“壯幹”重點是支持各縣(市、區)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意見提出打造一批工業經濟綜合實力强、產業集群化發展態勢好的縣(市、區),培育更多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

“提弱”的關鍵是用好托底性幫扶政策,綜合資源力量推動欠發達縣域加快追趕跨越發展,補齊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最大短板。

縣域產業怎麼發展?

攥指成拳走特色化之路,做强縣域工業主支撐

看這些躋身全國百強縣的縣域2023年的三次產業結構比,西昌市為8.6∶43.4∶48.0,江油市為9.5∶45.0∶45.5,宣漢縣為15.2∶50.2∶34.6,射洪市為13.8∶55.9∶30.3……它們有著共同的特徵——第二產業特別是製造業在穩增長中發揮著“壓艙石”作用。

“工業化是現代化不可逾越的階段,而我省工業化還處於中期向中後期轉型推進期,囙此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必須突出工業當先、製造為重。”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意見把“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工業化”放在首位,從壯大產業集群、建强高能級產業發展載體、引育“鏈主”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推動數位化賦能產業發展四個方面,支持做强縣域工業主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發展縣域產業不能搞“大拼盤”“撿到籃子都是菜”,而要攥指成拳走出特色化之路。意見特別強調“支持有條件的縣域瞄準1至3個主導產業集中發力、久久為功”。佈局在縣域的四川9個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對此作出示範。比如,江油市特冶新材料產業集羣為國家重大裝備等提供近600項用材,汽輪機葉片用鋼、高溫合金產量分別居全國第一、第二比特。廣漢市油氣鑽采裝備製造產業集群貢獻了95%的國產大口徑球閥、70%的國產壓裂車,近千臺(套)鑽機走向世界各地。意見要求,實施縣域百億主導產業培育行動,以標誌性產品為引領推動縣域產業集鏈成群。

開發區是全省新型工業化的主要承載地。現時,全省共有省級及以上開發區145個,占全省1/10的建設用地面積,承載全省3/4的規上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創造全省1/3的固定資產投資。意見提出,實施產業園區能級提升行動,以經開區、高新區為重點打造一批綜合實力較强的縣級產業發展平臺。

縣城對人口的吸納集聚能力如何提升?

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提升縣城發展能級

縣城是縣域產業和人口集聚的主要陣地,縣域人口由農村、鄉鎮向縣城集聚的趨勢在四川十分明顯。根據“七普”數據,全省縣城和縣級市城區常住人口1356.4萬人,10年間占縣域人口的比重由15.2%提升至29.5%。省委十二届四次全會指出,充分發揮縣城的關鍵支撐作用,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切實增强縣城對人口和產業的吸納集聚能力。

意見提出,要更加積極主動引導和科學規劃,推動縣域人口集中、產業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約,加快城鎮化進程,不斷釋放內需潜力。

在提升縣城發展能級方面,加大對人口淨流入縣城發展的支持力度,遴選一批符合條件的縣(市、區)按照中等城市規劃建設、打造市域副中心;有序開展縣城都市體檢,實施縣城精修細補十項民生工程,推動中心都市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縣域延伸。在加快發展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方面,開展縣域商業建設三年行動;培育提供購物、餐飲、家政等便民服務的社區商業形態,打造多元消費場景,建設“15分鐘社區生活圈”。在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方面,持續拓寬有意願的進城農民就地就近在縣城落戶通道,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

記者注意到,增强縣級統籌發展能力也是意見重要內容,其中明確了省級財政對稅收增幅超過市縣平均增幅的地區給予激勵、逐年提高新增製造業貸款占比、全省範圍內統籌保障優勢縣域發展所需新增建設用地計畫名額等“含金量”高的支持舉措,推動資源要素向發展態勢好的縣域集聚。

此外,考慮到四川農業縣占比較大,意見還專門對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作出部署。同時,意見還明確了夯實縣域基礎設施支撐和生態本底的措施,提升對縣域經濟的支撐保障能力,厚植高品質發展的綠色底色。(記者張守帥史曉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