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上海看大展”創造都市旅遊新模式上海有165座博物館正成為都市軟實力乃至綜合實力提升的“新引擎”

上海 1℃ 0
摘要:

  記者李寶花

  在上海,拖著拉杆箱來觀影看展已成為都市旅遊一道特別的風景,博物館越來越成為都市軟實力乃至綜合實力提升的“新引擎”。昨天,上海市文旅局、復旦大學、東浩蘭生(集團)等聯合發佈《上海市博物館在地貢獻度藍皮書(2023年)》(以下簡稱《藍皮書》)。

  《藍皮書》顯示,上海全市已備案博物館達165座,每15.1萬人擁有一座館,遠超全國平均水準;同時,上海每38.4平方公里有一座館,在長三角區域排名第一。數量眾多且高品質的博物館,為拉動上海文旅消費創造諸多新模式。

  年輕人高知觀眾占比過半

  “博物館在地貢獻度”指博物館助力所在都市的軟實力提升和硬實力增强,構成了對都市綜合實力的短、中、長期影響力。此次最新發佈的《藍皮書》通過近50個跨界名額進行分析,力圖科學和全面地構建博物館在地貢獻度評價體系。這些名額包括每萬人口擁有的博物館出入境展覽數量、博物館內人均消費占全市人均文娛消費的比率、博物館IP授權收入占全市博物館自營收入的比率等。

  《藍皮書》顯示,參觀上海各大博物館的觀眾中,18歲至35歲的年輕人群體達54.08%,超過半數。年輕人喜歡逛博物館的主要原因包括:本市近82%的場館免費開放,逛博物館“物美價廉”;資訊含量集中,花半天時間就可瞭解“極簡都市史”;文物吸引人,博物館文化氛圍乃至科技感濃厚;展覽、互動教育活動、文創產品都十分豐富;博物館基本都在室內,體驗不受天氣影響等。

  博物館觀眾趨於高知化,也是上海的一大特點。上海文博場館的觀眾中,本科以上學歷(含本科)的觀眾占比高達55.38%,涵蓋大專學歷人群在內的觀眾占比超過六成。持續學習與自我提升的精神以及全球視野與跨文化交流能力,成為文博場館助力上海引才、育才、用才的一大貢獻。

  大展特展為都市旅遊引流

  去年以來,申城文旅行業強勢復蘇,文博場館推出的各類大展、特展加速上海成為都市旅遊首選地,彰顯了上海“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發展路徑。

  其中,上海博物館“從波提切利到梵古: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98天展期吸引了超42萬觀眾,創下國內博物館收費展覽紀錄,半數觀眾來自外省市;“精神之路——中國共產黨人偉大精神文物史料專題展”由中共一大紀念館聯合全國26家場館舉辦,3個月展期接待觀眾約40萬人次。

  大展、特展對於博物館發展的複合效應十分明顯,且收費特展的效應更大,包括拉動消費、賦能知名度等。從《藍皮書》給出的客流數據看,多個文博場館的展中客流、展後一個月日均客流均超過展前一個月的日均客流,顯示出大展、特展對觀眾的强大吸引力,從而進一步轉化為都市旅遊的流量和“留量”。

  “拉杆箱經濟”促文旅消費

  《藍皮書》顯示,上海的博物館觀眾中,本地居民與外省市遊客幾乎平分秋色,這得益於“來上海看大展”的流行,並直接導向了“拉杆箱經濟”效應,助力全市GDP增長。

  現時,上海的博物館觀眾中50.43%為上海本地觀眾,其餘觀眾來自外省市。這些外省市遊客直接帶動了上海的餐飲、住宿、購物等方面的消費,為都市經濟添磚加瓦。其中,博物館觀眾的飯店消費金額在151—800元之間的占比最高,達68.35%,人均每晚1001—1500元的比例也高達12.17%。博物館觀眾的餐飲消費水準絕大多數在每頓人均150元內,占比高達79.48%。此外,上海超過80%的博物館觀眾都有購物需求,進一步輻射到全市各大商圈。

  從綜合消費數據看,無論是住宿還是餐飲消費,上海的博物館觀眾中高價位消費水準均遠遠高於全國,文博、文旅行業正成為上海都市新消費的重要抓手。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