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收購,是農事生產的重要一環,也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省引導培育多元化服務主體,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專業公司、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各類服務主體達7.4萬家,年服務規模超過7000萬畝次,服務營收超140億元。
打通全流程,服務小農戶
6月5日下午,南通市如東縣洋口鎮楊楝園村吳大家庭農場,3臺現代化收割機在田裡穿梭收割夏糧。農場主吳健告訴記者,200多畝地只用了一天半時間就完成了收割。
農場不遠處,一片已經收割完畢的田塊正在播種秋糧。一臺側深施肥機將成捆的秧苗準確無誤插進田裡,同時,一顆顆藍色“小膠囊”——緩釋肥顆粒被均勻地施於秧苗側。這些“小膠囊”表面包裹著一層“智慧”膜,相當於為農作物安裝了控肥“鬧鐘”——農作物需要“吃飯”時,就適量釋放養分。過去秧苗要施肥追肥三四次,每畝肥料用量需要80公斤,而現在只要在插秧時同步側深施肥1次,降本且增效。
吳健原本只有10多畝地,如今通過流轉已經擁有了300多畝,其種糧的各個流程都被服務外包。如東供合農資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旭介紹,像吳健這樣的小農戶雖有種植經驗,但光靠自己種田始終面臨機械不足、成本高、效益低等問題。現時這家公司已服務小農戶8.4萬畝,成功解决其種地施肥慢、收割慢、烘乾難等問題。“現在每畝地能節約200元—300元的成本,一年下來相當於多收入10多萬元。”吳健說。
南京善思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創始人梁冰表示,不會科學種地,是小農戶的痛點所在。該公司探索實施“定制化植保託管服務”,即因域定種、因種定技、因田定肥、因時定藥、因機定效、因(方)法定收(成),實現農業數位化服務。以“定制化植保託管服務”標準流程、屬地化線下“作物醫生”服務團隊、數位化線上農業數據采析平臺、科學化納米農藥病蟲解決方案、精准化無人機噴施服務及監管為依託,幫助農戶解决科學種地的難題,促進農戶增產增收。
離鄉不丟地,不種保收益
當下,農業現代化行程依然存在“誰來種地”“怎麼種好地”等困擾。一方面,不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缺少;另一方面,不少小農戶面臨土地細碎、種植成本高、效益低等問題。
將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推廣應用到農業生產中,農業社會化服務有效促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是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陞級的一把“金鑰匙”。省農業農村廳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處處長樊寶洪表示,在不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條件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能以需求為導向,聚焦產前、產中、產後各領域和耕、種、管、防、收等各環節,將一家一戶幹不了、幹不好、幹起來不划算的生產經營環節集中起來,並在金融、保險等方面提供專業服務和保障,既解决了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又能讓廣大農戶“離鄉不丟地、不種保收益”。與此同時,針對小農戶面臨的生產管理粗放、生產效率較低、組織化程度不足等問題,農業社會化服務能有效整合農業科技、裝備以及專業、先進的管理經驗,精准對接農業綠色高品質發展的實際需求,幫助農戶多種地、種好地。
近年來,我省圍繞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積極探索具有江蘇特色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之路,破解生產主體做不了、做不好的共性難題,形成“服務綜合體”“服務聯盟”“合作農場”“專項化服務”模式等,示範效應明顯。
延鏈補鏈優鏈,推動全鏈條增值
對照高水准建設農業强省、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的要求,我省農業社會化服務在綜合實力、服務資源供需方面還存在短板弱項。大多數服務主體實力偏弱,服務內容項目較為單一,科技含量不高,從事產前、加工、銷售等綜合服務的較少,服務鏈條延伸不够,具備全程託管服務能力的組織還不多,品牌影響力也不够。全產業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相對滯後,區域性服務資源合理調度存在一定困難,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市場發展尚不成熟規範。
優質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我省將綜合發力,持續推進具有江蘇特色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高品質發展——
著力支持發展各類型服務主體,利用3年時間培育壯大40個農業生產性服務品牌,實現更大範圍服務資源整合、供需有效對接;提升行業發展能力,保障小農戶權益,把更多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創優服務鏈條,促進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實現更多農產品“一季產、四季銷”;發展壯大一批創新型農資企業,形成與現代農業發展相匹配的農資供應體系。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