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成東
如何强化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吸引更具活力、更高貭素的年輕人加入?日前,松江區民政局落實一攬子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保障政策,對護理員持證補貼到人,探索將養老院從事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納入落戶範圍,讓青年一代養老護理員“願意來、留得住、幹得好”。
護理針對老人個性化需求
老人日趨多元的需求,對養老行業從業者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越來越多具有專業能力的年輕人從事起“老人助浴師”“老人陪診員”“健康照護師”等新職業。
位於廣富林街道的泰康之家·申園養老社區是上海唯一一個超過千人的養老社區,一批90後、00後護理員漸漸成為主力,還有一批具有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學歷的社工成為營養師、音樂治療師、安寧療護師,針對老人個性化需求定制方案。
95後徐朦宇是泰康之家·申園養老社區的一名營養師,英國里茲大學碩士畢業。“我會根據老人的個性化需求去定制方案,比如糖尿病餐等疾病飲食;不同質地結構的飲食,像軟食、半流食、流食、吞咽餐等;還有一些管飼飲食。”徐朦宇告訴記者,她在團隊中主要負責營養評估,做營養方案並提供個性化的營養治療和干預。
作為一名營養師,徐朦宇的工作包括膳食營養和臨床營養兩個部分,遵循“篩—評—診—治”營養干預流程。她日常的一天是從篩查和評估開始,結合醫療、護理、個案、餐飲,製定出個性化的營養方案,再篩查兩三天內進食不足60%、低體重、營養不良、有吞咽功能障礙、血糖血脂尿酸异常、一個月和三個月體重下降大於5%、六個月體重下降大於10%的老人,給予特別關注。
形成1+X醫養結合新模式
高素質的社工隊伍是一家養老社區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在松江社會福利院,90後護理員龔曉業承擔起“養老院+互聯網醫院”項目中的e管家職責,推動智能化養老設備的使用。
最初,“養老院+互聯網醫院”項目推動較難,不少老人及家屬表示,“在網上看病能看准嗎”“網上寄來的藥是否正規”“網上看病,手機付錢會不會被騙”……龔曉業不厭其煩地為老人及其家屬一遍遍說明“互聯網醫院”的安全性,並幫助老人全流程體驗互聯網醫院。
“在問診前,我會整理好老人的病史資料,問診過程中,幫助老人向醫生解釋病情,最後將快遞到松江社會福利院的藥品送到老人身邊。”龔曉業表示,全新的通路讓老人感覺方便又安全。
通過口口相傳,許多觀望中的老人和家屬也想加入互聯網醫院了。如今,龔曉業已幫助老人完成線上問診400餘次。在這種情況下,松江社會福利院增設“家庭醫生工作室”,形成“內設醫療機構”+“互聯網醫院”+“家庭醫生工作室”的1+X醫養結合新模式。
出臺政策建設專業化隊伍
眼下,越來越多90後甚至00後成為松江區養老事業的中堅力量。為推動更多年輕人投身養老行業,松江區完善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保障。松江區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何慧慧告訴記者,針對護理員隊伍普遍存在的年齡偏大、薪水薪酬整體偏低、社會職業認可度不高等問題,將出臺政策吸引更多年輕就業群體。
現時,松江全區護理員有3547名,90後護理員有125名,其中持有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五級/初級工及以上和本市技能水准評估證書的護理員42名。根據《松江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及服務運營扶持辦法》,護理員持證補貼是對與本區養老服務機構依法簽訂勞動合同並在本組織繳納社會保險費、“4050”人員或勞務派遣人員在本區養老服務機構內,且在一線崗位從事具體護理工作的人員,持初級證、中級證、高級證及以上的,每月分別按照上年度本市職工月社會平均工資的5%、10%、15%標準給予獎勵。
松江還在培養人才方面下功夫。何慧慧表示,生活照料、基礎護理、常見病照料等已成為護理員的必備技能,護理的專業性越來越强。“我們通過舉辦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開展養老服務機構護理員骨幹賦能培訓、建立區級養老護理員實訓基地等多種形式,以賽促學,以學促用,提升養老護理員隊伍整體專業水准。”
根據《上海市養老服務機構“以獎代補”實施辦法》,招用持證人員獎包括招用持證養老護理員獎和招用專技人員獎。專技人員為具有醫護、康復、社會工作等專業資格證書的人員。
最近,松江社會福利院的醫療康復科醫生石曉臣通過養老領域的人才政策落戶上海。2017年,石曉臣開始從事養老工作,多年來承擔了院內240比特入住老人的每日查房、疾病診治、健康檔案建立、老人家屬溝通等瑣碎工作。“原本我需要繳滿七年社保並在專業中級聘用下,才能落戶上海,但在松江區民政局等組織關心下,提早完成落戶。”石曉臣說。
據悉,在上海市《關於進一步推進養老機構服務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將在人才落戶、住房保障、崗位補貼、考證獎補、教育培訓等多個方面進行扶持。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