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我們想像的不太一樣”這些“外國人遊上海”的視頻在海外網站火了

上海 17℃ 0
摘要:

  記者何書瑤連俊翔王力

  穿漢服、包粽子、捶丸、投壺、做面塑、拍古風照……

  這個端午,許多外國遊客,在上海體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國家移民管理局資料顯示,今年端午節期間全國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員預計達17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2.5%。攜程資料顯示,小長假期間,入境遊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115%。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和馬來西亞的遊客最多。同時,同程平臺上,中國香港、中國澳門飛往內地的機票預訂熱度同比增長超過100%。

  今年的上海,在海外社交平臺格外“火”。海外視頻網站Youtube上甚至設定了專門的關鍵字“Shanghai impression”。

  那麼,這些視頻都在講什麼?

  “反差感”奪眼球

  觀察這些外國人拍攝的上海Vlog,播放量較高的視頻,標題幾乎都設定了一種懸念——真實的中國與原有印象天差地別。

  例如,播放量最高的視頻來自頻道“Josie lifts things”,達276萬次,她的標題是:“中國不是我所期望的那樣……”

  相類似的還有,“帶著壓力抵達中國上海”“媒體不希望你在中國看到的”“中國真正到底是什麼樣的?”等等。

  這種反差感倒不完全是UP主故弄玄虛,而確實是沒來中國前,他們對中國、上海有著片面和錯誤認知,導致或多或少有些忐忑不安,甚至有些恐懼。

  語言障礙、害怕拍攝視頻不被允許和擔心支付會遇到困難是視頻博主們提到的三大擔憂。

  如博主Ken在視頻中提到,來中國前,他聽說海外信用卡無法在中國使用,很擔心正常出行能否保證。

  為什麼會有這些憂慮?Josie在視頻的開頭提到,對於中國近幾年的瞭解都源於新聞報導,“中國”是西方媒體的熱詞,但往往都和負面新聞綁定。

  不得不說,部分西方媒體對中國片面、失實、扭曲的報導,影響了普通海外群眾對中國的印象。不過,這意外成了“反轉”密碼,使平平無奇的旅遊Vlog自帶懸念流量。

  來之前有多忐忑,來之後就有多驚訝,“中國與我們想像的不太一樣”——這幾乎是外國人上海旅遊短視頻的常規套路。

  “different(不同)”一詞在20條熱度過萬的視頻裏出現了69次,是出現頻次最高的形容詞,其次英文單詞“new(新的)”出現了63次,全新的國家、全新的體驗也是一大關鍵字。

  這裡的“不同”,並不是上海與別的地方不同,而是和刻板印象“不同”。

  最令UP主們驚訝的是上海的國際化程度如此之高。

  外國友人們的中文水准幾乎都是只能說上兩句“你好”“謝謝”的程度,完全不一樣的語言環境對他們來說是不小的衝擊。語言帶來的問題讓他們使用中國本土的App時頗感困擾,但熱心幫助的路人讓他們更加驚訝。在許多視頻中,甚至不需要外國友人們開口,就有很多熱心路人來提供指路、翻譯、幫忙溝通等各種幫助。

  另一個“國際化”的表現,就是上海公共場所如路標、地鐵站的英語標識非常全面。50%的視頻指出,上海地鐵站實在太方便,跟著英語標識就能輕鬆找到想乘坐的地鐵站站臺。

  上海街頭隨處可見的國際品牌也增强了這種熟悉感。當來自澳大利亞的視頻創作者Josie在南京路步行街上看到巨大的絲芙蘭、爱迪达廣告招牌時興奮地叫出聲。

  來自瑞典的Oskar和Dan對國際品牌在上海的普及程度感到驚訝,包括廣告也有西方糢特的形象,“說實話,和西方國家任何一個大城市差不多。西方國家的人總是會對中國人是什麼樣、中國是什麼樣有非常刻板的看法。但是當你真的來到這兒,你會覺得一切都很普通、很正常。”

  本土特色帶來“新鮮感”

  當然,除了國際化,上海强烈的本土特色給外國遊客帶來了“新鮮感”的衝擊。

  首先是食物。麵條、煎餅果子、小籠包成為外國友人們打卡最多的美食。尤其是煎餅果子的好評度,大有超出小籠包的趨勢。靠著薄脆、雞蛋、餅皮、爽口蔬菜和辣醬組合成的多層次口感,讓外國友人驚呼這是改變人生的一頓早餐。

  除了這些經典的傳統美食,竹筒奶茶、水果茶等新中式頂流,也開始進入外國遊客的視野,並不需要什麼網紅品牌,南京路步行街上專供遊客的茶飲,就能讓他們驚呼“Amazing”。

  景點方面,外灘、南京路步行街、豫園和人民公園等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景點,給外國友人們帶來了“驚豔”的體驗。

  這幾個知名景點類型迥異又相距不遠,讓外國遊客快速感受到了上海的多元魅力——外灘天際線負責酷炫和摩登,南京路步行街人氣旺盛、繁華熱鬧,豫園的江南園林建築風格則古意盎然、雅致清新。

  有意思的是,人民公園雖然不是各個旅遊榜單上的熱門景點,但給遊客留下了“舒適”“城市綠化好”“沒想到市中心有這麼大的公園”的好印象。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讓外國遊客大呼吃驚的“上海特色”——隨處可見的電動車和安靜的城市街道。

  相關關鍵字“electric car(電動車)”和“bike(自行車)”分別出現了23次和19次,“quiet(安靜的)”出現了21次。

  視頻創作者ken aboard很驚訝:“一個人口兩千多萬的都市,竟然這麼安靜。”

  打造入境旅遊“第一站”

  在這些旅遊Vlog中,國外遊客也提到一些旅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如看不懂中文地圖App、信用卡和現金支付並不適應所有場景等。

  今年以來,上海針對性地做了大量改進和提升,力爭高水准打造中國入境旅遊第一站。

  比如外國人苦惱的支付問題,上海市專門設立了專題網站,匯總關於外籍人士支付的相關資訊,方便用戶在短時間內找到所需內容。端午節前夕,上海還推出了“Shanghai Pass”產品,切實優化入境人士、老年人等群體在滬支付便利環境。

  上海正用國際化的都市面貌和多元包容的文化,深深打動海外遊客。

  美國視頻博主Cyrus Janssen和朋友漫步在上海外灘,感歎道:“中國人和我們一樣,都只是在自己的國家平凡地生活著,會來旅遊景點旅遊、和家人共度時光、在外灘拍照……”

  有意思的是,當來自印度的視頻博主Wandering Maniac看到中國人在刷抖音的時候,也產生了“和我一樣”的安心感。

  同時,這些視頻創作者拍攝、記錄的真實的上海,也在打破外國普通網友的偏見。

  來自上海市文旅局的資料顯示,1月至4月上海接待入境遊客190萬人次,同比增長205%,恢復至2019年的68%;其中過夜的外國人超123萬人次,同比增長250%。上海“入境遊第一站、第一城”格局初具雛形。

  相信未來上海的開放品格、開放優勢、開放作為,將持續成為其吸引海外遊客的魅力之源。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