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海華
原來思政課還可以這麼上!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23級大學生徐亦閔告訴記者,上學期他在思政課上聽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深入分析了“修昔底德陷阱”,這學期又在“強國之路”思政大課上聽大師講自己的故事,走進江南造船感受現場教學。
怎麼上好大學的思政課?這是一道不簡單的問答題,因為思政課的複雜性是其他課程難以比擬的。
從2017年在全國率先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專題課,到今年首創“強國之路”思政大課,復旦大學堅持創新、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有學生畢業了還來旁聽
“思政課上,學生總是問為什麼,困擾學生的不是科學的結論,而是得出結論的科學依據,這才應該是教學的重心,要幫助學生完成從自發性到自覺性的進階。”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李冉告訴記者。
集體備課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一個傳統特色。每週二下午,80多位教師按教研室分成小組,針對教學中的難點重點,通過討論形成教案,有效提升了思政課的學術品質。學院還每月及時更新《教學活頁》《理論動態》,供教師們參攷。
“如何關注青年人發展”“在當今世界格局下,中國怎樣發展對外關係”……這是本學期初李冉收集的部分學生的思想困惑和現實關切。“對於思政課教師來說,最大的舞臺不是課堂,而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各個場景。”
最讓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欣慰的是,有的學生畢業了還來旁聽思政課,還有其他專業的學生聽了思政課不過癮,又來旁聽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專業課。
將思政課講在祖國大地上
聽科學家上思政課,是一種什麼體驗?
3月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光電研究院院長褚君浩,在正大體育館給復旦大學2023級3700多名大學生上了一次思政課,開啟了名家大師講“強國之路”思政大課的序幕。於這位中國自主培養的首位紅外物理博士而言,這是他第一次面向數千人上思政課;於在場的大學生而言,近距離聆聽科學家的故事,倍感親切。
“我印象最深的是褚院士不僅對物理學有著純粹的熱愛,還一直致力於科普工作。他在與我們交流的時候也特別幽默。他年輕時的筆名叫‘坦牛’——在平坦的田野上像牛一樣工作。但他說,他心裡想的其實是要成為愛因斯坦和牛頓那樣的人。”徐亦閔說。
“AI會取代我們嗎”“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還是選擇好就業的專業”……講座結束後,復旦大學的“智慧書院”小程式收到近200條學生提問。
思政課不僅僅是思政教師和思政課堂的事情。為此,復旦大學創新開設了“強國之路”思政大課,授課和帶隊教師達到700餘人;搭建了134個現場教學基地,將思政課講在祖國大地上。
如何上好思政大課?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說,既要“大課大上”顯格局,緊扣“國之大者”,講活大事大勢、講透大是大非;也要“大課小上”見精微,小在隨物賦形,上好小班討論課,當好學生引路人。
學而思、思而踐、踐而悟
數學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誰是你喜歡的數學家?徐亦閔驚喜地發現,在思政大課的小班討論課上,老師們不僅對每位同學的發言做了筆記,還會追問細節,鼓勵同學們各抒己見,“是一次自由而又真誠的交流”。
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趙立行也擔任了小班討論課教師。他認為,小班討論課在教學方式上要“去中心化”,教師要抑制講課的衝動,充分肯定學生的表達,通過追問達成觀點認同,提高研討效度。
為新增思政課的實踐成色,5月7日,復旦大學“強國之路”思政大課現場教學環節啟動。學生們陸續走進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上海數據交易所、廈門國際銀行、上海譯文出版社等134個現場教學基地……從“全校共上一門課”到“到全社會上一門課”,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在實踐教學的生動場景中增强對現實問題的感受力、理解力,培養學生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同時,感悟個人發展與時代發展的同頻共振,建立個人奮鬥與民族復興的緊密連接。
1972年,復旦老校長蘇步青曾帶領學生在江南造船廠開展船體數學放樣研究,在實踐中解决造船難題。52年後的今天,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23級大學生則來到了江南造船長興島基地,由江南造船黨委工作部副部長餘俊偉現場上思政課。
“不僅親身感受了現代化船企的磅礴大氣,也激發了我將數學知識應用於國家重大戰畧需求中的熱情。”徐亦閔告訴記者。
有深度、接地氣、“解渴”,這是學生對思政課的真實感受。學而思、思而踐、踐而悟,這是“強國之路”思政大課螺旋式上升設計的內核所在,為的是讓學生成長為有理論深度、能解决實際問題的強國“行動派”。
怎麼上好思政課,復旦大學將繼續作答。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