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海華
從今年9月開始,復旦大學將在2024—2025學年推出至少100門“AI大課”,其中,今年秋季學期將推出不少於60門。
AI大課如何上?不久前的全校課程建設專題推進會上,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說,既要“大課大上”,讓科學智慧成為復旦邁向世界頂尖的發動機,讓AI課程體系成為全校AI生態建設的發動機,讓復旦成為上海和國家人工智慧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的發動機;也要“大課小上”,小在全面滲透,到明年秋季學期開學,實現AI教育的“三個滲透率100%”——AI課程覆蓋全體本研學生,AI+教育覆蓋全部一級學科,AI素養能力要求覆蓋全部專業。
瞄準科學智慧創新生態建設
“我們不是成立一個人工智慧學院,而是全校動員,瞄準的是科學智慧創新生態建設。”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陳焱介紹,從2024級開始,每個學位項目的修讀方案都將明確AI素養和能力的培養要求。
AI大課建設的戰略目標有三——
構築復旦大學科學智慧範式變革的教育和人才基座。復旦大學校長金力說,復旦未來一個時期的目標是建設世界一流創新型大學,科學智慧將賦予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AI大課建設的本質正是以創新能力為覈心的改革,塑造教與學的新形態,將對復旦的人才培養產生深遠影響。
為賦能千行百業探索AI+人才培養新模式。麥肯錫“2022全球AI調查”顯示,全球領先國家AI使用率已達到60%左右,而中國現時的AI使用率僅為41%。僅有9%的中國企業可借助AI實現10%以上的收入增長,領先國家則有19%的企業能實現增長。AI大課的建設,針對的是上海即將蓬勃而至的AI垂直領域的複合人才需求。
引領教育教學改革。過去大學生和研究生的課程體系相互獨立,AI大課則是本研打通,大學生和研究生都在一個起跑線上。
AI大課基於全校“需求畫像”
AI大課有哪些課程?據悉,對齊斯坦福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AI教育,並基於全校“普及圈”“覈心圈”“進階圈”的“需求畫像”,復旦AI大課將同時推出通識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學科進階課程和垂直領域應用課程。
如果AI零基礎,可以選擇通識基礎課程,比如為人文和社科的學生量身打造了《走進人工智能》《社會計算引論》等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的目標是培養AI領域的拔尖創新人才,修讀這一課程需要人工智慧領域的專業基礎。現時招募的授課老師達64比特,來自全校10多個學院和研究院。
今年9月,超一半的一級學科將開出AI學科進階課程。這是從各學科“生長”出的有自己特色的AI類課程,適合主動適應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生。
垂直領域應用課程注重實訓,圍繞AI應用場景開發課程,今年9月將推出至少10門以產業應用場景為背景的AI大課。作為復旦大學AI垂直領域應用課程實訓基地之一,上海科學智慧研究院已辟出專用物理空間。“我們可以根據學生要求來定義課程,將集合高校和產業力量,在解决行業實際問題中培養人才。”上海科學智慧研究院院長漆遠說。
上海正在推進AI垂直領域產業發展,復旦大學人工智慧微專業(學程)今年秋季學期不僅面向全校開放,根據課程容量,還將以跨校選修管道向上海高校開放,完成修讀的營員將獲得復旦大學AI+微專業(學程)證書。
超七成為新開或綜合優化課程
摸底發現復旦大學課程名稱中含“智慧”的超過300門,而納入100門AI大課體系的並不多,70%以上為新開或綜合優化課程。
新開AI大課如此之多,師資和算力如何保證?“現在收到的AI大課開課申請,遠遠超過100門。其實在AI大課之前,復旦已有一年多AI for Science(人工智慧驅動的科學研究)的實踐,積累了一些經驗,一些潜在師資也浮出水面。”復旦大學教務處處長林偉介紹,除了在學校內部挖潜,還將引入海外校外資源,以暑期學校、短期强化課程等管道,聘請海內外優秀科學家和企業卓越工程師擔任課程首席專家,將最前沿的學術和產業成果納入課程。“按照AI大課的設想,本來就要針對本學科與AI結合的趨勢做頂層設計。如果本學科籌集不到師資,可以合作開課,這樣也能倒逼各學科直接面對AI垂直領域的現實和未來需求。”
為了不新增學生的學分負擔,此次推出的AI大課,將結合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調整學分的結構框架。
值得關注的是,復旦大學的AI大課設定並非從就業端,而是從創新端的需要考慮。“面向未知沒有標準答案,AI大課想要構建的是自主創新能力,我們需要教學生怎麼解决實際問題。”復旦大學MOSS大模型負責人、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邱錫鵬說。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