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原創新藥研究登上《自然·醫學》為胃癌患者帶來新療法

上海 32℃ 0
摘要:

  記者俞陶然

  近日舉行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上,和黃醫藥研發的上海原創新藥——呋喹替尼與紫杉醇聯合療法用於二線治療晚期胃癌的Ⅲ期臨床研究結果以口頭報告形式發佈,這份報告也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自然·醫學》上發表。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見惡性腫瘤。中國是胃癌高發國家之一,2022年胃癌新發病例約35.9萬,死亡病例約26萬,疾病負擔嚴峻。由於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大部分胃癌在首次確診時已處於中晚期,治療選擇有限且預後較差。

  作為一種選擇性的口服血管內皮生長因數受體(VEGFR)1、2和3抑制劑,呋喹替尼可以通過阻斷腫瘤的血管生成,起到抗腫瘤作用。2018年,這款上海原創藥物在我國獲批上市,用於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2023年,呋喹替尼在美國獲批上市,用於治療經治轉移性結直腸癌。從2023年11月上市到今年3月,這款藥物的市場銷售額約為6800萬美元,未來有望持續提升市場份額,成為上海企業研發的首個覆蓋全球的“小分子、大品種”創新藥。

  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和《自然·醫學》發表的報告,顯示除了結直腸癌,呋喹替尼還有望治療胃癌。這是一項在中國35個臨床中心開展的1∶1隨機、雙盲的Ⅲ期臨床試驗,評估了呋喹替尼和紫杉醇聯合療法、紫杉醇單藥療法二線治療703名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結合部患者的對比試驗效果。研究雙主要終點之一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出現統計學意義的顯著改善後,研究團隊宣佈獲得陽性結果。

  據介紹,接受呋喹替尼和紫杉醇聯合療法的患者中比特PFS為5.6個月,而接受紫杉醇單藥療法的患者中比特PFS為2.7個月,取得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顯著改善。呋喹替尼和紫杉醇的聯合療法在客觀緩解率、疾病控制率、延長緩解持續時間等其他多個終點上,也觀察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顯著改善。

  呋喹替尼和紫杉醇聯合療法用於二線治療晚期胃癌、胃食管結合部腺癌的新藥上市申請,去年4月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這款中國原創小分子藥,有望為胃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呋喹替尼在歐洲、日本以及全球其他地區的上市申請也在推進中,有望今年惠及全球更多國家和地區的患者。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