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縣城奔向大市場四川39個欠發達縣域產業精准幫扶提速

四川 11℃ 0
摘要:2023年9月,四川啟動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明確“抓發展、抓幫扶的關鍵在於抓產業”。過去8個多月,四川省經濟合作局瞄準產業精准幫扶,借力項目招引擴增量、提存量,推動欠發達縣域培育主導產業…


馬邊小榮丁茶園,不少遊客前來體驗茶葉採摘。何為攝

●對39個欠發達縣域的產業進行全面梳理,精心挑選出資源稟賦獨特、發展潜力巨大、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20個重點培育項目,逐一編制年度招商引資方案、包裝論證推出招商引資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自產業精准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在省經濟合作局、省政府駐外辦事處和各市(州)經合部門等的指導和幫助下,39個欠發達縣域簽約項目48個,涵蓋一二三產多個細分領域

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常務副縣長衛東完全沒有想到,身處四川小凉山腹地的小縣城,這個5月會如此熱鬧:一周之內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的客商接踵而至;全省經濟合作系統托底性幫扶工作推進會在此舉行,一批“小而美”的項目簽約落地……

2023年9月,四川啟動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明確“抓發展、抓幫扶的關鍵在於抓產業”。過去8個多月,四川省經濟合作局瞄準產業精准幫扶,借力項目招引擴增量、提存量,推動欠發達縣域培育主導產業,馬邊正是點比特之一。

產業幫扶之下,欠發達縣域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對它們的產業幫扶,究竟該怎麼幫?

刷新紀錄

包裝約80個招商項目,比往年平均多30多個

5月22日19時,馬邊彝族自治縣招商幹部韓黎還守在電腦前,對即將推出的馬邊招商引資手册進行最後的校驗。本周,幾千本手册就要印製出來,面向社會發佈。

韓黎很興奮,因為這是歷年來馬邊最有“分量”和“含金量”的一本招商引資手册。“今年一共包裝了約80個招商項目,其中有20多個都是成熟項目,其餘的是儲備項目,總數達到歷史最高,比往年平均多推出了30多個。”

項目都是從哪兒來的?記者仔細翻看手册發現,雖然項目大多較為“常規”,但推出項目的主體卻很有意思:不僅有縣級層面的重大專案,還出現了許多鎮村級別的招商引資小項目。“特別是這半年多來,越來越多的托底性幫扶力量紮根馬邊,全縣的招商引資熱情都被調動了起來,最開始收到了100多個項目,篩選過後保留了80多個。”韓黎介紹。

過去這幾個月,省經濟合作局三處副處長、馬邊托底性幫扶“專班成員”龍曉琳也把積澱了20多年的客商資源逐一篩了個遍,想盡辦法對馬邊的磷礦及茶產業等當地支柱產業進行資源精准匹配、對接項目,就連偶遇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時,也不忘推介馬邊,機緣巧合下竟然促成對方到馬邊設立金銀花、重樓、厚樸科技示範基地。

大家的熱情並非一時衝動。衛東特意向記者提到了幾個數位:托底性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省經濟合作局指導協助馬邊招商引資,截至目前已先後促成50餘家省內外企業到馬邊實地考察洽談,同時還帶領馬邊企業“走出去”廣泛對接全國各地企業,參會參展、推介洽談,順利帶回一系列項目合作協定。

距馬邊縣城中心只有10多分鐘車程的勞動鎮依山而建。半山腰上,前幾年引進的民宿“卡莎莎”面朝大山,極目眺望滿眼青翠。這裡一套房間的價格最高達2000多元,不僅節假日天天爆滿,就連工作日的入住率也能達到40%以上。來此考察的北京新時代傳媒投資公司董事長宋斌倍感意外,“一方面是受省經濟合作局的邀請前來考察,另一方面也是想看看這裡為啥定價不低,還依舊能吸引遊客絡繹不絕而來,市場空間到底在哪裡。”

最近中茶公司已經連續來馬邊考察兩次。省經濟合作局三處副處長王寶庭介紹,中茶公司已與樂山市達成投資合作意向,將在茶葉種植基地建設、茶葉深加工及產品研發等領域合作,特別是打算將犍為的“花”和馬邊的“茶”有機連結,打開馬邊茶葉市場銷路,打造全國最大的優質花茶生產基地。

招商破局

梳理重點培育產業,重塑“產業版圖”

如此多省內外企業,為何突然密集到訪?在馬邊彝族自治縣分管招商引資的副縣長宋蔚看來,這絕非偶然。“馬邊和其他欠發達縣曾面臨同樣的狀況,一方面擁有秀麗山川、優良生態、富集資源,一方面又因交通閉塞、基礎條件薄弱、遠離市場而面臨諸多發展上的困難。”

他掰著手指細數:馬邊茶葉、青梅、竹笋質優面廣,但發展基地小散弱、品牌不響,精深加工產業鏈條較短、市場核心競爭力薄弱的問題依然突出;磷礦遠景儲量居全國八大磷礦第四位,但卻主要以生產銷售磷礦、黃磷等初級產品為主,下游產業鏈條亟待延伸……

這樣的局面,在近幾個月裏正加速改變。

去年底,四川出臺《39個欠發達縣域產業精准幫扶七條措施》,明確在精准切入特色產業、精准導入產業項目、精准引入投資場景等7個方面重點發力,力求實現產業的精准有效幫扶。

當地招商部門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本馬邊綠茶產業產品招商引資實施方案,作為省經濟合作局幫扶馬邊的一項初步成果,這本方案不僅對馬邊產業進行了一次“全面體檢”,還對產業發展需求、產業鏈短板、突破方向、招商引資目標企業清單、招商進度安排等進行了詳細謀劃部署,相當於重塑當地“產業版圖”。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39個欠發達縣域產業發展普遍存在類似問題,比如產業發展路徑不清晰、項目定位不精准、招商經驗和手段不豐富等。”省經濟合作局幫扶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該局對39個欠發達縣域的產業進行全面梳理,精心挑選出資源稟賦獨特、發展潜力巨大、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20個重點培育產業產品,逐一編制年度招商引資方案、包裝論證推出招商引資項目,為當地的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提供招商項目支撐。

在凉山州美姑縣,省經濟合作局駐點幫扶人員深入調研後,創新性提出在美姑打造“清潔能源+氫能綜合開發+成樂攀宜貨運補能節點”的產業構想,並與中電建、中廣核、東方電力、博世氫動力、慶鈴汽車等行業領軍企業積極對接,努力推動構想落地。

但項目招引並非一帆風順。招商工作人員發現,許多企業到欠發達縣域投資的意願不强,主要存在三大堵點:一是企業對當地營商環境、資源稟賦、產業發展等情况不瞭解;二是不少地方的資源稟賦、農產品等沒有同企業需求形成較好的互補;三是市場需求不振、招商引資政策力度不大等。

針對上述問題,前不久,省經濟合作局聯動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邀請長三角地區企業到四川欠發達縣域考察,意在首先解决市場知名度的問題。在幾次對接洽談中,一家上海企業看中了馬邊茶產業,與當地3家公司共同合作,將馬邊特色農產品帶到沿海地區展示展銷。近期,該公司又將與馬邊星農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長期合作協定,計畫5—10年內採購當地高山綠茶、香菇等產品,訂單額約1000萬元,並免費提供位於上海、浙江嘉興和紹興等地的點比特,用於文宣、推廣、展示馬邊農特產品。

轉換思維

以開放的理念抓產業,到市場上去找項目

四川39個欠發達縣域主要位於甘孜、阿壩、大小凉山彝區和秦巴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

“雖然相對滯後,但只是結構性困難,不是生存性問題,因為資源稟賦决定著產出效益。”省經濟合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一開年,省級層面開展的托底性幫扶產業投資和聯合招商活動,便首次將四川39個欠發達縣域綜合在一起進行集中推介。現場,78個項目被遴選編入39個欠發達縣域“投資機遇清單”,送到每位客商手中。

“這些招商項目既有帶動力强的標誌性項目,也有小而美、效益好的民生項目,合適的就是最好的。”一名專程從廣東趕來的企業家感慨,會前擬邀企業90多家,沒想到推介會舉行當天到了120餘家。就在推介會期間,39個欠發達縣域成功簽約項目13個,協定金額73億元。

企業投資是市場行為,哪裡有機會、有市場,企業就往哪裡走。主抓項目招商的省經濟合作局始終緊扣一個核心原則:向開放要動力、向市場拓空間。

“就是要通過精心包裝項目、廣泛參展參會,用市場化的思維招商引資,以開放的理念抓產業,改變過去要政策、要資金的舊思維,主動到市場上去找項目。”省經濟合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對此,一場規模空前的產業精准幫扶行動在四川鋪開:

搭框架。構建“1個省政府駐外辦事處聯系幫扶1個片區、1個商協會聯系幫扶1個欠發達縣”的全覆蓋、“一對一”聯幫共扶機制。

强對接。組織大小凉山彝區等相繼召開產業集中對接和洽談會,舉辦全省產業精准幫扶投資推介會等,為受扶地招商引資“牽線搭橋”。

重包裝。充分尊重產業發展客觀規律,針對各地資源稟賦和區位特點,創新開展“產業類、經貿類、用工類”三類項目招引,錨定特色產業細分領域開展精准招商。

提能力。組織欠發達縣域分管負責人、經濟合作部門負責人參加招商引資綜合能力提升培訓,打造更加專業的招商隊伍。

抓落地。對簽約項目進行重點督辦、跟踪服務,推動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今年1月簽約的13個項目,履約率達100%,日前已開工10個項目,開工率近80%,進度高於預期、快於省級平臺活動簽約項目平均水準。

“產業精准幫扶最終達到的目的,就是推進各地形成產業鏈條,推動產業結構轉型陞級,促進當地富餘勞動力就近就業、就地生產生活,在就業增收中提升幸福感、獲得感。”相關業內人士表示。

據不完全統計,自產業精准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在省經濟合作局、省政府駐外辦事處和各市(州)經合部門等的指導和幫助下,39個欠發達縣域簽約項目48個,涵蓋一二三產多個細分領域。“產業精准幫扶已進入引進落地的關鍵階段,我們將按照39個欠發達縣域‘縣縣都有適宜項目落地’的目標,以項目招引助力欠發達縣域做强產業、建好生態。”該局負責人表示。(記者陳碧紅)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