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公車、步行都費勁最終選擇最容易破題的共亯單車大虹橋破解“最後兩公里尷尬”

上海 21℃ 0
摘要:

  記者黃勇娣

  家住莘莊,公司在虹橋品匯,“90後”靚女小張每天上班就像打仗,容不得任何環節“掉鏈子”:8時出發,乘坐公車189路,路上1小時15分鐘,下車後再步行不到10分鐘,基本能趕在9時30分前到崗。

  最近,她發現公司附近增設了2處共亯單車停放點,於是其通勤路線有了靈活選項:她可乘坐班次更多的虹橋樞紐4路,到達虹橋樞紐後,距公司還有2公里多,再騎10分鐘共亯單車,也能確保上班不遲到。

  現時,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已有5萬白領,虹橋交通樞紐平時日均客流更有40萬至50萬人次,但在外部大交通暢達的同時,其內部微循環卻存在毛細血管淤堵的難題。工作生活在大虹橋的人,或多或少都遭遇過“最後兩公里尷尬”。

  不長不短的路讓人頭疼

  在虹橋商務區3平方公里覈心區內,機場、火車站、地鐵站是一個中心輻射點,周邊稍遠的商務樓宇、居民區在2公里左右,但不管是商務樓裏的人去機場、火車站,還是從地鐵站出來的人到商務樓或居民區,這段不長不短的路總讓人頭疼。

  看起來,有打車、坐公車、騎單車、步行等多種選擇,但其實,每個方案操作起來都很費勁。

  從虹橋站出來打車,通常排隊要半小時,因為距離太近,還會被司機抱怨。對於上班族來說,早晚高峰也很難打到車。

  如果坐公車,等車需要花時間,兩頭往往要步行,有時比步行時間還要長。

  騎共亯單車,大約10分鐘,是不是最靈活方便?並不是。“車輛少”“停放難”是兩大吐槽點,去年一季度這方面的12345投訴量曾達113件。

  不過,綜合分析幾種方案,共亯單車還是最容易實現的一種方案。今年以來,閔行區新虹街道在轄區新增了13處共亯單車規範停放點,共形成了57處共亯單車規範停車點比特,對商務區29個地塊378棟商務樓宇實現了全覆蓋,每棟樓都能在200米範圍內找到屬於自己的停車點。據監測,現時,虹橋商務區共亯單車日均投放量在1800輛至2000輛,理論上可滿足騎行需求。

  實際效果如何?日前下午3時許,在虹橋商務區1路的申虹路淮虹路公車站,黃女士下車,看到路邊停著一排共亯單車,她立刻上前掃碼。

  “離公司還有一兩公里,走路太慢了,騎車去只要幾分鐘。”黃女士說,她家住青浦區趙巷鎮,上班選擇捷運17號線+共亯單車,從地鐵口騎車到公司大約10分鐘。

  這個停車點是最近新增的,主要服務旁邊的虹橋嘉匯廣場辦公人群。據瞭解,這個地塊裏,有不少長三角都市的辦事點,工作人員經常往來於長三角都市與大虹橋之間,對於從虹橋嘉匯到火車站的1.8公里有切身體會,“看起來路不遠,走走需要20多分鐘,這個時間已經可以從上海虹橋站坐高鐵到蘇州北站了”。

  單車停放點少“翻臺率”低

  實際上,在2018年之前,虹橋樞紐周邊道路兩側對非機動車還是“放開”的,那時商務區地面上每天停放的非機動車有上萬輛,從高架上看下去全是車,亂停放現象氾濫,甚至“圍堵”人行道、機動車道,給行人、開車族、騎行者都帶來麻煩,也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

  首届進博會舉辦前夕,這一亂象得到徹底整治,覈心區道路兩側再也沒了亂糟糟的非機動車,市容面貌變得越來越整齊乾淨。

  “2020年底,隨著商務區入駐企業白領的新增,覈心區共亯單車‘一車難求’。”新虹街道相關負責人坦言,由於虹橋商務區的特殊性,加上進博會對周邊環境的高要求,覈心區道路兩側被劃為非機動車禁停區域,無法設定共亯單車停放點,再加上“先天不足”,虹橋樞紐周邊也並未提前規劃社會臨時非機動車停車庫(點),所以給羣衆的“最後兩公里”造成了極大不便。

  這兩年,新虹街道想方設法將原來的“非機動車禁停區”逐步打造成“非機動車規範停放區”。“新增的13處點比特,除了分佈在虹橋火車站P10南側、申虹路紹虹路西北側(康得思飯店南側)、虹橋嘉匯樓宇內、申濱南路公廁旁、蘇虹路公廁旁等,還分佈在愛博家園的公車網站、人才公寓、學校等周邊。”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走訪多個停放點看到,如今新辟的若干個點比特都未設在覈心區道路兩側,而是放在了背街小巷和樓宇地塊紅線內,因為位置相對較偏,知曉率也低,所以,部分停放點的利用率現時並不高,接下來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文宣和引導。

  除了停放點“設定難”,運營方也存在顧慮。作為新虹街道在共亯單車領域的主要合作方,哈羅單車政府事務部負責人毛偉佳說,商務區內的應用場景並不豐富,呈明顯的潮汐化特點,主要集中在早晚上下班高峰,現時每天的共亯單車投放量大約1800臺,平均“翻臺率”為2.19,並不高,一時難以盈利。要知道,閔行全區平均“翻臺率”在4至5,市中心一些區域“翻臺率”更是高達7。

  分層分類管理,“各就各位”

  既要保持市容環境乾淨整齊,禁止在道路兩側停放非機動車,又要盡可能方便群眾出行,讓人們能在最近的地方找到共亯單車、找到停放點——兩全之策在哪裡?

  分層分類管理,讓車輛“各就各位”,是一個妙招。據瞭解,新虹街道將非機動車按内容分為共亯單車、社會車輛、外賣車輛和樓宇車輛等4個類型,設定不同停車點進行分層分類管理。截至目前,區域內共設定57處共亯單車規範停車點比特、19處潮汐外賣非機動車臨時停放點比特、73處社會非機動車輛停放點比特,形成了“政府—企業(共亯單車企業、地塊物業)—市民”三方共治的非機動車治理新格局。

  樓宇員工的非機動車停放需求,鼓勵各地塊自行消化解决,而不能往外推。為確保樓宇車輛進樓停放、不佔用社會車輛停放資源,街道引導各樓宇地塊給樓宇車輛車主發放停放身份牌3200塊左右。

  57個共亯單車停放點,主要是依託黨建引領網格治理的議事平臺,通過協商由各樓宇地塊積極“獻地”。截至目前,商務區29個樓宇地塊共提供規劃紅線內的停放點40處,確保各樓宇地塊停車點比特全覆蓋。同時,構建聯動處置機制,明確紅線內停車點比特由各單位負責,紅線外點比特由街道負責日常管理。

  同時,潮汐式設定外賣車輛停放點。為方便外賣小哥取餐送餐,街道在虹橋天地、龍湖天街、麗寶廣場等商業體周邊,共設立用餐高峰時段外賣車輛臨時停放點19處,可停放時段為11時至14時、17時至20時,基本滿足外賣車輛的停放需求。

  社會車輛停放需求是個大頭,也是對前三種場景的補充。為方便群眾在火車站、公車站、銀行、醫院、學校、商場周邊停放非機動車,街道一方面想方設法在樞紐周邊、覈心區新增停放點,另一方面依託樞紐黨建平臺與各樓宇地塊友好協商增設停放點,現時共設定社會車輛停放點73處,基本滿足需求。

  今年以來,新虹街道還想方設法在火車站南北廣場(P9北側、P10南側)各新增1處共亯單車和社會車輛綜合停放點,預計可容納非機動車1000輛,方便群眾到達和離開虹橋火車站,“從火車站的北、西、南這三個方向出站後,步行五分鐘均可找到共亯單車”。

  雖然一時難以實現盈利,但對共亯單車運營企業來說,大虹橋的“視窗示範”“品牌文宣”效應值得珍惜。如今,在哈羅單車的騎行軟件上,除了顯示哪裡有車輛,各停放點比特也被一一標注,進一步方便群眾找車、還車。

  同時,新虹街道也依託一網統管“非機動車治理”應用場景,視覺化展示各類停放點的數量、地址等資訊,對共亯單車進行即時監測監管,自動預警共亯單車停放點車輛飽和現象,並生成工單推送至單車公司及時處置。

  據統計,現時,虹橋商務區的共亯單車規範停車率保持在90%左右,遠高於其他區域的50%—60%。今年一季度,新虹街道非機動車停放管理相關的12345投訴量比去年同期下降60%以上。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