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6項標誌性工程為抓手,海南扎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逐綠而行 向綠而興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博鼇東嶼島上,光、熱、水、風互動無間,共同奔赴“零碳”之路。
今年3月,博鼇近零碳示範區運行啟動會在瓊海市博鼇鎮東嶼島舉行,標誌著這個由住建部和海南省委、省政府共建、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示範區正式進入近零碳運行階段。
讓碳“歸零”,是海南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次生動實踐。
以6項標誌性工程為抓手,近年來,海南堅持“向綠圖強”,扎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正奮力建設生態一流、綠色低碳的自由貿易港,爭創美麗中國先行區。
逐綠而行
各項標誌性工程取得新進展
今年2月,位於東方明陽新能源高端裝備產業基地的廠房內,長約143米的全球最大風電葉片正式下線。這一掃風面積超9個足球場的“捕風者”,搭載單台機組後全年發電量可達8000萬度,相當於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萬噸。
一臺臺“捕風者”日夜不息,一塊塊光伏板熠熠生輝,一座座水電站巍然矗立,海南島上,不同容量等級的清潔能源建設項目有序推進,無盡的風、光、水被轉化為澎湃動能,綠意奔湧,跨越山海。
何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優化調整能源結構不是唯一的解題方向。
以6項標誌性工程為抓手,海南充分發揮自貿港政策優勢、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扎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在全國率先完成國家公園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發證和GEP核算,極瀕危物種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從2019年的4群30只增長至6群37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有序推進。
平均每賣出兩輛汽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汽車。今年前4月,我省新能源汽車占新注册登記汽車比例達52.59%。全省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79%。
實施全國首部“禁塑”地方性法規,形成一套具有海南特色、可複製可推廣的塑膠污染治理方案。截至2023年底,全省9類重點行業場所替代品平均佔有率達80.2%。
全省採用裝配式建造的新建建築面積逐年增加,2023年新開工的裝配式建築面積占比超過70%,預計今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築占比超75%。
系統協同推進治污水、保供水、排澇水、防洪水、抓節水、優海水六項工作,全省19條都市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治理,河湖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博鼇近零碳示範區八大類18個工程項目全部完成,2023年實現减碳約1.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達到“國際一流、國內領先”水准。
從深山到海上,從都市到郊野,一項項標誌性工程的探路先行,不斷重繪海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進度條”,也走出了一條逐綠前行、因綠而興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向綠圖強
持續提升經濟發展“含綠量”
像“搭積木”一樣造樓房,是曹志永和同事正在努力做的事。
“公司現時擁有7條生產線,能根據項目需求生產多類裝配式部品構件,去年產值已突破2億元。”曹志永是中鐵建設建築發展(海南)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據他介紹,現時該公司已為東方市棚改項目等多個重點專案提供產品。
包括中鐵建設建築發展(海南)有限公司在內,臨高金牌港開發區現時已簽約進駐裝配式建築企業38家,裝配式建築產業鏈初具雛形,推動園區工業產值穩步增長。
縱觀6項標誌性工程,既引領能源、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綠色發展轉型,也帶動風電裝備製造、裝配式建築、全生物降解塑膠等新興產業在海南從無到有、蓬勃發展,持續提升經濟發展“含綠量”。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决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將視線範圍擴大,更多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正在海南加快形成——
第四届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博鼇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等大型活動100%使用綠色能源,實現綠色辦會;年捕集利用6萬噸二氧化碳項目在華潤水泥(昌江)有限公司廠區落戶,變“碳”為“寶”;發佈我省首個茶葉碳標籤——薄沙牌“白沙綠茶”碳標籤,解鎖“碳經濟”紅利……
從做强綠色製造業,發展綠色服務業,再到壯大綠色能源產業,海南準確把握生產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辯證關係,堅持“向綠圖強”,加快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一個個“綠滿生金”的故事遍地開花。
不久前的“五一”小長假,毗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一撥撥遊客絡繹不絕。在“兩山”理念指引下,這一昔日貧苦的偏遠黎寨變“美麗資源”為“美麗經濟”,如今已一躍成為我省人氣最旺的鄉村旅遊目的地之一。
“以前芭蕉掛在門口沒人要,現在遊客一來就能賣光。”村民韓眉平高興地說起這兩年的新變化。
在海南,這樣的變化,又何止發生在王下鄉?
(本報海口5月20日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