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嘉陵江南充市順慶段,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開展禁漁巡查。黎濤攝(C視覺)
宜賓市宜賓港,漁政協助巡護隊隊員將長江鱘放歸長江。莊歌爾攝(C視覺)
5月3日,宜賓市江安縣長江竹島段一側,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從水中撈出幾條魚苗仔細觀察,並在電腦上記錄下生長情况等資訊。這些魚苗,是人工飼養的長江鱘在長江水域自然繁殖產卵孵化的,意味著在科研機構的不懈努力下,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佈野外滅絕的長江鱘,距離重建野生種群又進了一步。
這離不開長江十年禁漁帶來的棲息地環境的改善。2021年1月1日起,聚焦恢復水生生物多樣性覈心目標,長江十年禁漁計畫全面實施。
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在長江流域生態安全中具有重要戰畧地位。如今,長江禁漁從“三年强基礎”進入“十年練內功”轉段推進的關鍵節點,四川相關領域的工作將如何展開?
成效
水生生物資源恢復向好
宜賓三江口,岷江、金沙江、長江在此匯合。這個“五一”假期,不少遊客專程前來,既觀景又賞魚。近年來,隨著長江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野生的江團、黃辣丁等魚類在三江口越來越常見。
水生生物資源恢復向好,是長江十年禁漁的一項重要成果。統計資料顯示,3年多來,四川累計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監測到魚類205種、占歷史曾分佈魚類總數的84%,長江鱘、胭脂魚、岩原鯉、重口裂腹魚等保護魚類出現頻率大幅提升,全省“一江五河”魚類資源穩步新增。
恢復水生生物資源,不僅依靠“禁漁”。“根據《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2021—2025年)》和《長江鱘(達氏鱘)拯救行動計劃(2018—2035)》,四川全力推進長江鱘、川陝哲羅鮭等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建設保護基地,組織開展人工繁育科技研究。同時,開展涉漁工程水生生物環境影響評價,督促業主組織認真落實補償資金和補償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項目對水生生物資源的影響。”省水產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在完成中央下達增殖放流任務的基礎上,四川連續兩年安排專項資金開展長江鱘增殖放流工作,助力推動長江鱘野外種群恢復;連續3年安排專項資金,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和水生生物關鍵棲息地設定監測網站,構建起與禁捕形勢相適應的水生生物監測體系。
十年禁漁,一頭事關長江生態系統恢復,另一頭則關乎漁民生計。“3年多來,省、市、縣三級全部成立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專班,持續開展退捕漁民轉產就業跟踪幫扶,動態掌握退捕漁民培訓、就業等需求資訊,建立就業幫扶台賬。”省水產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現時全省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願的退捕漁民實現轉產就業11355名,符合養老保險參保條件的16259名退捕漁民全部實現參保。
“禁漁3年來,退捕漁民安置保障、非法捕撈執法監管、水生生態保護修復都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省水產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訊號
持續鞏固禁捕退捕成果
“長江禁漁是一項長期複雜艱巨的歷史任務。”省農科院水產所黨委書記杜軍表示,雖然現時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很多珍稀水生生物還沒有進入良性迴圈的狀態,保護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意見》,強調要鞏固好禁捕退捕工作成果,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加快促進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和水域生態修復。
持續鞏固禁捕退捕工作成果,去年以來,四川動作不斷——
去年11月,為規範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設立和管理,四川製定《四川省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實施細則》,强化對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申報設立和監督管理,不斷提高全省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管護能力。
今年1月,省政府正式批復同意建立大渡河上游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明確保護區面積、範圍和功能分區。保護區內,川陝哲羅鮭、重口裂腹魚、青石爬鮡、黃石爬鮡、齊口裂腹魚、長須裂腹魚等珍稀魚類保護力度進一步提升。
“現時,長江禁漁從‘三年强基礎’進入‘十年練內功’轉段推進的關鍵節點,持續鞏固禁捕退捕工作成果是接下來全省禁漁工作的主線。”省水產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全省將持續鞏固提升退捕漁民安置保障水准、禁漁執法監管效能、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健全各級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運行機制,强化考核考評,確保要求不松、標準不降、力度不减。
謀劃
提高魚類資源質量,發展水產產業
“‘十年練內功’,更要突出‘穩’這個關鍵字。”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既要求穩住禁捕退捕工作成果,更重要的是持續恢復珍稀魚類資源,提升水生生物多樣性,穩定長江生態環境良好狀態。
十年禁漁過程中,增殖放流不僅能幫助珍稀魚類恢復擴大野外種群,也是恢復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管道。“以長江鱘為例,2003年起,四川就開始了增殖放流活動。十年禁漁實施以來,長江鱘野外生活環境逐步改善。從近幾年的監測結果看,放流長江鱘回捕率逐漸提高、體質越來越好,還形成了固定的棲息地。這都說明長江鱘的增殖放流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果。”杜軍介紹,但距離長江鱘野外種群繁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省水產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全省將科學規範增殖放流,落實好生態補償措施,加快長江鱘、川陝哲羅鮭等珍稀瀕危物種馴養繁育核心技術攻關。同時,持續推進位於宜賓市的農業農村部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保護基地和農業農村部宜賓長江鱘人工繁育基地建設。
抓保護的同時,還要著力發展產業。
四川是水產產業大省。2022年,全省淡水水產品產量172.15萬噸、淡水漁業產值343.11億元,均居全國第七。“接下來要發揮四川特色漁業優勢,同步建設20萬畝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帶、長江上游特色漁業產業帶、全國領先的冷水魚產業帶、大水面生態漁業產業帶等特色漁業產業帶。”省水產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四川提出要力爭完成水產品總產量180萬噸以上、漁業經濟總產值750億元以上。這是四川首次提出水產品總產量達180萬噸以上目標。具體來說,今年將實施漁業綠色迴圈發展試點,通過全面提升池塘標準化生產、信息化管理和尾水處理能力,完成池塘標準化改造及尾水治理2萬畝,充分挖掘大水面資源,發展“以漁控草、以漁抑藻、以漁淨水”的大水面生態漁業。
此外,今年四川還將在20個縣(市、區)持續推進“魚米之鄉”建設,建設稻漁綜合種養示範面積10萬畝,推進川南早蝦、天府魚子醬和內資鯰魚鮰魚白烏魚產業集群建設,積極申報實施四川省長吻鮠黃顙魚鮰魚國家級產業集群。
【新聞多一點】
長江鱘天然水域產卵場改造成果通過鑒定
日前,長江鱘天然水域產卵場改造及自然繁殖試驗成果在宜賓市江安縣通過專家鑒定。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中國遠洋漁業協會研究員張顯良等9比特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認為,長江鱘天然水域產卵場改造及自然繁殖試驗首次實現讓人工放流的長江鱘在改造的產卵場自由產卵繁殖,填補了長江鱘野外種群重建的關鍵一環,為長江鱘原位棲息地改造和野外種群恢復提供了重要理論和科技支撐。
長江鱘是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22年下半年,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宜賓珍稀水生動物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單位參與的長江鱘野外自然繁殖試驗正式啟動。去年3月,江安縣長江竹島段的水域中,長江鱘時隔23年首次在長江中產卵、受精和孵化出苗。今年4月,長江鱘同樣在竹島段水域再次產卵,這表明長江鱘天然水域產卵場改造及自然繁殖試驗成功。
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衣豔榮表示,長江鱘天然水域產卵場改造及自然繁殖試驗的成功,為其他珍稀水生生物的保護和種群重建探索出可借鑒的科學技術路線,意義重大。(記者闞瑩瑩)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