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質增效發力佈局精製川茶一片葉子泡出“川字型大小”特色產業千億產值

四川 33℃ 0
摘要:初夏時節,四川近600萬畝茶園冒出新一茬嫩芽,產值佔據全省茶葉年產值40%的夏秋茶蓄勢待發。根據產量和市場走向預判,今年川茶綜合產值將再次邁過千億元大關。


俯瞰瀘州市納溪區梅嶺村萬畝茶園。

初夏時節,四川近600萬畝茶園冒出新一茬嫩芽,產值佔據全省茶葉年產值40%的夏秋茶蓄勢待發。根據產量和市場走向預判,今年川茶綜合產值將再次邁過千億元大關。回首2018年,錨定做大擦亮農業大省金字招牌和圍繞衝刺千億產值目標,四川啟動精製川茶產業建設行動。一系列動作不斷。2021年8月,全省精製川茶產業培育現場推進會議召開,總結精製川茶產業發展情況,加快川茶振興步伐。2022年底,省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推動精制川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富民增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面推動精製川茶產業高品質發展。

一項項成績喜人。2021年全省川茶綜合產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銷售額位居全國第三,提前一年達成產業發展目標。2023年,引領宜賓早茶、蒙頂山茶、峨眉山茶、米倉山茶“三山一早”公共品牌的省級區域公用品牌——“天府龍芽”品牌價值增長到43.21億元,品牌打造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精製川茶,如何“泡出”千億產業版圖?

謀篇佈局打造精製川茶加工區,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南至瀘州、宜賓,北到廣元、達州,數千年來,根植於蜀鄉大地的茶園飄來陣陣茶香,向世人展示四川茶葉優勢產區的底蘊。

四川是種茶、飲茶發源地之一,是茶樹原產地、產業加工起源地、全國名優綠茶產區。2014年前後,四川產茶縣(市、區)就達120多個,茶園面積和毛茶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

得益於特殊的氣候條件,川南等地的綠茶2月前後即可採摘,比其他產區提前15天至20天,“看著春晚品春茶”,全國同緯度最早、錯峰上市的獨特優勢愈加凸顯。

得益於先天優勢,四川一度“千家萬戶種茶、千企萬廠制茶”。2018年,全省175戶規模以上茶加工企業完成產量11.1萬噸,精製茶加工產業已有一定基礎。

與此同時,一個難題長期困擾著川茶產業高品質發展。四川產茶縣多達120餘個,茶葉商標超萬件,但70%以上茶葉以原料、初加工形態外銷,4000多家茶企中規模以上企業僅占4%。

企業“小、散、弱”,品牌缺失,川茶亟需打破發展障礙。2018年,錨定做大擦亮農業大省金字招牌和圍繞衝刺千億產值目標,四川啟動精製川茶產業建設行動。

在此背景下,如何謀篇佈局?

四川錨定全鏈條轉型陞級和提質增效,聚焦種植、加工、經營主體培育等多個環節與關鍵領域協同發力,打響精製川茶的“發令槍”。

種植方面,借鑒成熟經驗,鎖定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目標,四川提出以農業產業園區這個農業現代化的載體和平臺建設為抓手,在重點茶區分級分批創建、扶持現代農業產業園。提升全省茶葉生產基地規模、產量,重點提高機采面積,培育茶產業重點縣。

加工領域,立足資源稟賦,四川提出重點發展以名優綠茶為主,工夫紅茶、茉莉花茶和藏茶為輔的“一主三輔”優勢產業及產品,佈局和打造川西名優綠茶、川南名優早茶、川東北富硒茶、川中茉莉花茶、工夫紅茶和藏茶的6個精製川茶加工區,認定300家“精製川茶清潔化加工示範企業”,提升川茶整體加工水准。

培育經營主體,圍繞形成以銷售收入10億元—50億元的大企業大集團為引領和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四川全力打造引領川茶高品質發展和產業崛起的“領頭羊”。

有目標也有路徑,作為茶產業大省,四川堅定邁出精製川茶發展的新步伐。

重點突破圍繞生產、加工著力點,加快川茶振興步伐

3月,漫山茶樹在薄霧包裹中抽出嫩綠的新芽,作為茶馬古道途經地的攀枝花市鹽邊縣國勝鄉又熱鬧起來。

國勝茶葉現代農業園區是攀枝花市四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國勝鄉共種植茶葉萬餘畝,年總產值達1億元,主要品種有福鼎大白茶、名山213、名山131和雲南大葉種,高品質的原生態高山有機綠茶廣受茶葉愛好者和茶商關注,是當地羣衆致富增收的“金葉子”。

提升茶葉種植加工水准、培育經營主體、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在四川佈局發展精製川茶產業後,當年川茶就收穫驚喜。

2019年,川茶產業呈現出“基地規模逐步擴大、毛茶產量穩中有升、綜合效益大幅提高”的良好發展態勢,四川茶園面積達到575萬畝、產量31.3萬噸、毛茶產值27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6.3%和18.7%,綜合實力躍居全國第2比特。

如何持續提升川茶綜合產值?答案是——找准突破口與著力點,加快川茶振興步伐。

2021年,四川提出實施精製川茶產業培育“六大行動”,以茶園提升、茶企培育、單品突破、品牌打造、科技興茶、川茶出川為抓手,改造低產低效茶園,提高茶葉加工自動化、清潔化水准,培育在全國叫得響的藝員單品,加大川茶科研攻關力度,助推高端茶走出去。

2021年,全省川茶綜合產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銷售額位居全國第三,不僅提前一年達成產業發展目標,也讓川茶成為繼川猪、川糧油、川菜、川果、川牛羊之後,又一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的“川字型大小”優勢特色農業產業。

2022年底,《意見》對精製川茶產業提出更高要求,圍繞綠色基地建設、清潔化加工、科技服務等方面,四川重點在生產、加工等方面逐個突破。

建設綠色生產基地。充分發揮“兩帶兩區”比較優勢,以國家(省級)茶產業集群、產業强鎮、現代農業園區等項目為抓手,推廣種植特色優的新茶樹種,應用“兩個替代”綠色生產等先進實用技術,在適宜區推行水肥一體化設施、數位茶園等建設,推進產業基地向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良種化、數位化方向發展。

提升精製茶加工水准。支持龍頭企業依託原料基地建設初加工廠,規範加工廠房建設,改造陞級初加工設施設備,建設標準化“第一車間”。推廣應用連續化、自動化、專業化加工設備,規範工藝流程,加强設備更新,完善倉儲、保鮮等設施,提高分等分級、產品包裝等能力。持續支持茶企、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入駐國家和四川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保障茶產品品質安全。

興產富民讓更多農民共亯產業發展成果

4月初,巴中市巴州區天馬山鎮茶葉種植基地內,幾百名採茶工人身挎茶簍,手指翻飛,熟練地從茶樹上摘下“一芽一葉”。

“今年春茶產量預計將達到6噸,茶廠生產效益將達到600萬元,比去年新增效益50%,今年底村集體將張榜分紅!”天馬山鎮獅子寨村黨支部書記餘安波介紹。

四川70%以上的茶園分佈在盆周山區,茶產業是當地的主導產業,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如何讓更多農民共亯川茶產業發展成果?回答好這個問題,才能真正實現川茶產業高品質發展。

《意見》提出目標,到2025年,全省茶葉種植面積保持基本穩定,畝產值持續新增,毛茶產值達到400億元,綜合產值超過1300億元,帶動全省500萬茶農增收、300萬從業人員就業。

種茶農民要提升收入水准。全面開展茶區農民技術培訓,培養一批種茶科技能手、職業農民。鼓勵企業採用“訂單農業”“公司+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建立保護價托底收購、以質定價分級收購等密切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的收購管道。

在瀘州市納溪區,當地的茶葉專業合作社帶領茶農瞭解茶葉市場資訊、考察茶葉品種、學習茶葉管理科技、引進先進採茶設備,助力茶農增收致富。

“為保證茶葉質量,專業合作社舉辦茶葉種植、加工等專業培訓,召集當地茶農參加,學習新技術、新知識。合作社還會提供加工服務或銷售機會,以促進茶葉銷售。”當地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世慶說。

拓展產業功能助農增收。鼓勵企業圍繞加工、精選、包裝等生產環節,與農戶建立穩定的合作機制。支持發展生產型社會化服務組織,培養一批種子種苗、統防統治、機采機收、市場行銷等專業化、社會化、職業化新型農民。推進茶旅康養一體化發展,鼓勵茶區農民開辦“茶家樂”、特色民宿,提供茶事體驗等服務,鼓勵農民開展電商直銷,拓寬增收通路。

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支持村集體以土地資源、閒置資產、生產發展資金等為股本與茶企開展股份合作,推進農村集體資產增值增效,通過股權量化促進農民增收。鼓勵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戶建立“流轉有租金、務工掙薪金、經營賺現金、按股金分紅”的茶產業發展利益聯結機制,增加農民收入。

新目標、新作為。放眼未來,精製川茶將“泡出泡出”更廣闊的產業版圖!(瑩瑩 圖片由四川省川茶品牌促進會提供)

标签: 川茶 特色產業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