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鰩”問世遨遊大海“以假亂真”國內首款智慧軟體仿生蝠鱝已實現相關技術轉移落地

上海 28℃ 0
摘要:

  記者徐瑞哲

  你能想像水中也有“無人機”嗎?這類無人機性質的水下魚形機器人,在海中搭載智慧設備、自主翱翔遊弋,而且與其他魚類共生同遊、並行不悖,具有環境隱身性質。

  昨天,國內首款智慧軟體仿生蝠鱝——“文鰩”在上海海洋大學問世。該款仿生魚模仿俗稱“魔鬼魚”的蝠鱝,翼展1米。雖然在空氣中的“體重”達到35斤,在水裏遊動時卻靈活無比,令人難辨真假,可謂是長得像、摸得像、遊得像。

  記者瞭解到,這款仿生魚由上海海洋大學核心成員30餘人組成的仿生魚團隊歷經10餘年研發,取《山海經》中的“五穀豐登,文鰩現世”之義得名“文鰩”。“文鰩”的覈心器部件全部國產化,通過與華為智慧計算開展合作,“文鰩”上搭載“華為芯”可構成智慧魚腦,效率高、能耗低、功能多。除超仿生的特點外,“文鰩”同時具備與其他魚類的共融性,以及從靜音到模擬等的隱身性優勢,滿足長續航、高機動、大負載、大範圍工作需求。

  “現時,許多科研機構側重於剛體、柔體研究,我們則主打‘軟體’結構,”仿生魚團隊負責人、海洋生物資源與管理學院院長陳新軍教授介紹,“我們從魚類行為學出發,在形態、運動、結構、資料各方面仿生,實現生物外輪廓擬合,動態全運動類比,達到遨遊海洋、‘以假亂真’的目的。”同時,仿生魚憑藉高效、節能、低噪、隱蔽等效能優勢,可廣泛應用於遠洋捕撈、深海勘探等領域,對發展海洋經濟、維護國家主權意義重大。

  “文鰩”不僅外形高仿,且功能强大,僅3節微小電池,便可在水中續航3個小時以上,無論是轉彎、360°翻滾,還是迴旋,都可以暢遊自如、遊刃有餘。據介紹,“文鰩”可以搭載多款高精度感測器,滿足對魚群的實时狀態監測,實現全空間內水下魚群智慧識別與互動。此外,它也可以作為人工打造的智慧觀賞魚,帶來全新的視覺享受。

  除了模仿神出鬼沒的“魔鬼魚”以外,上海海洋大學的仿生魚團隊還開發了仿生魷魚、仿生金龍魚、仿生海豚、仿生海鰻等。日前,他們已和上海企業簽約,共同研發各型軟體仿生魚,並期待更多市場應用。此舉也代表著國內首款智慧軟體仿生蝠鱝相關技術轉移落地,走上產學研和科技成果轉化道路,實現資源共亯和優勢互補。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