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江苏 26℃ 0
摘要: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届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省級以上高新區為重要載體,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江蘇省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佈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届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以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省級以上高新區為重要載體,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江蘇省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佈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江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科研條件等,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江蘇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江蘇將突出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重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使江蘇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聚焦先進製造業集羣重點攻關方向,打造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在江蘇江陰市,即將通車的黃山路斜拉橋自亮相以來就成為都市地標和熱門打卡地。這項重點工程率先在跨百米大橋中應用了兩根超長碳纖維複合材料斜拉索,這源自江蘇兩家新材料龍頭企業——中複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和法爾勝泓昇集團有限公司的接力創新。

中複神鷹連雲港分公司的碳纖維自動化生產線上,乳白色的聚丙烯腈原絲經過氧化、低溫碳化等工藝,成為一軸軸閃著光亮的黑色碳纖維。這些碳纖維單根直徑只有7微米左右,强度卻比鋼鐵還高——一束1米長的碳纖維,重量只有0.5克,可承受500公斤的拉力。

碳纖維性能優异,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太、交通運輸、綠色能源等領域。“生產流程包括100多道工序、300多項關鍵技術、3000多個工藝參數。”中複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韋介紹。

在位於江陰市的法爾勝泓昇集團,這些碳纖維材料經過二次創新,成為碳纖維複合材料拉索,“拉”起主跨百米長的斜拉橋。

“碳纖維自重輕、强度高,但用於製造拉索,還需要與環氧樹脂進行複合。”江蘇法爾勝纖維資料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朱元林告訴記者,經過攻關,公司成功研發出一款碳纖維複合材料筋,並以此為基礎生產碳纖維複合材料拉索。

2023年,江蘇省新材料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6萬億元。現時,江蘇省聚焦新材料等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羣重點攻關方向,强鏈延鏈補鏈,構建完善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創新鏈,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把數字經濟作為轉型發展關鍵增量,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

江蘇無錫經開區海岸城購物中心的網站上,輕點小程式,市民楊悅搭上一輛銀色外觀的小巴,去往貢湖灣濕地公園。小巴上沒有駕駛比特、方向盤,也看不到油門和刹車踏板。

這是無錫市228輛持證自動駕駛車輛之一。“穿行在產業園區、居民社區、重點景區間的56輛載人小巴,年載客量10萬人次,還有網約無人駕駛小巴及清掃、快遞、重卡等載貨車。”無錫市車聯網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華賢平介紹。

“車上佈置了高清監視器、毫米波雷達等感測器,可精准感知四周環境,規避道路風險。”無人駕駛小巴開發商、無錫文遠知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商務負責人朱禕瑋說。

在江蘇天安智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設運營的無錫(錫山)車聯網運營管理中心展廳,車聯網雲控平臺展示出道路上實时運行的車輛。公司執行副總裁洪濤介紹,鋪設在覈心區路口的智慧網聯感測器、車路協同通信設施和雲控平臺構築成的車聯網,已成為都市“新型數位公用基礎設施”的數位底座。這些數據通過數位孿生系統將全域交通情况映射到一張圖上,不僅可以把紅綠燈、路側盲區資訊直接發送給智慧網聯汽車,還可以建立城市交通優化和調度模型。

無錫車聯網小鎮負責人甄鴻波介紹:“現時,小鎮已孵化引進自動駕駛、云計算等車聯網重點企業79家,帶動無錫近千家上下游企業。”2023年,江蘇車聯網和智慧網聯汽車企業達到962家,產業營收規模1709.63億元,同比增長17.23%。

“我們正在聚焦新興動能關鍵增量,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梯度聯動發展機制。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羣省級試點,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江蘇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沈劍榮介紹,江蘇把數字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面實施智能化改造和數位化轉型,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經濟體系

走進位於張家港經開區的江蘇國富氫能科技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三期項目建設現場,水電解設備生產線正在安裝。在這片廠房屋頂上,即將鋪設的太陽能光伏板每年可發電700萬千瓦時。“太陽能光伏發電後,輸送到電解水裝置中,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這就是綠電制綠氫。”國富氫能研究院院長王朝告訴記者,新投產的電解制氫系統單套每小時可制綠氫1000標準立方米。

氫能產業的前瞻佈局,不僅助力新興產業提質增效,也帶動化工、冶金等傳統產業節能減排、轉型陞級。

站在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東側,遠遠望去,塔罐林立、筦道縱橫,這裡便是盛虹石化的丙烷脫氫裝置。

盛虹石化產業集團綜合計畫部總經理梁彬華告訴記者,該裝置生產化工產品的過程中,會產生副產品——氫氣。企業通過新增氫氣外供管線、配套設備,“收集”、提純工業副產氫。

“在盛虹石化,每小時可產生79萬立方米工業副產氫,每年可提純形成約53萬噸產品氫。大部分迴圈利用於相關生產環節,每年可節約成本約15億元,减少碳排放1億噸。”梁彬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江蘇積極實施製造業綠色轉型行動,加快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鼓勵企業圍繞綠色工廠、環保產品、綠色供應鏈等推進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加大氫能、新型儲能等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應用,構建綠色技術創新應用場景。

“以光伏、風電、氫能及新型儲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23年,江蘇省新能源產業集群1051家規上企業,開票銷售收入12258億元,同比增長8.7%。”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節能處副處長鄭青賀介紹。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