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上海 29℃ 0
摘要:

3月6日至10日,音樂劇《粉絲來信》在上海文化廣場上演,並開啟全國巡演。董天曄攝.jpeg

3月6日至10日,音樂劇《粉絲來信》在上海文化廣場上演,並開啟全國巡演。董天曄攝

  記者顧傑洪俊傑王海燕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堅定文化自信,關乎強國建設、民族復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並對文化創新發展做出具體部署。聚焦堅定文化自信,圍繞公共文化普惠、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化走出去等話題,與會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自信之基

  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不少代表委員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凝結著中國人看待世界、社會和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曹文澤認為,堅定文化自信,需要在鞏固文化主體性中開展理論創新。中華民族具有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堅持植根歷史文化沃土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簡單復興傳統文化,更不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替代馬克思主義,而是要“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關鍵是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當今世界並不太平,衝突加劇,戰火頻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陳眾議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崇尚和平、實事求是等特質,經過時代推進和理論創新轉化,可以為世界尋求和平與發展提供豐富的文化和理論資源,“比如中華文化中的大同理想,就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相契合”。

  文化惠民

  今年3月5日至8日,恰逢全國兩會期間,上海歌劇院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駐場宛平劇院,為上海徐匯7000餘名師生帶來公益演出。此輪公益演出之後,還將走進校園、社區。

  “惠民普及不能僅僅靠大型劇院。”全國人大代表、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說,要高度重視中小型劇場和人民群眾家門口的藝術空間,將其作為主要文化惠民陣地,進行有序的內容開拓。他建議,大力開發運用社區文化中心等各類文化設施,聯動博物館等公共場館,共同開發跨界普及項目,免費向公眾開放,進一步開發利用好市民身邊的各種公共文化空間。

  文化空間的拓展,也是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一直關注的議題。今年元旦起,上海音樂學院內6棟歷史保護建築的修繕工作完成後,校園逐步向社會開放。“市民進入校園,不僅能看到漂亮建築,還能享受豐富的文化資源,第一個月參觀人數就破萬。”

  在他看來,應該將學校的高水准場館與高品質公共空間納入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他建議將高校高水准藝術場館與公共開放空間納入覆蓋城鄉的六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進一步推動管理與運營專業化、規範化,設立專項支持資金,凸顯高校在文化事業發展和美育教育中的陣地作用。

  傳承創新

  如果說空間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傳統則是文化發展的源頭活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要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非遺是一個地方、一個民族重要的共同記憶。”全國人大代表、上海中醫藥大學市針灸經絡研究所所長吳煥淦調研後發現,地方性中醫藥非遺項目大多被保護在醫院、診所等環境,與羣衆距離遠,且歷史資料的保護研究能力不充分。他建議,有條件的、中醫藥文化具有特色的市縣推進基層中醫藥博物館、文化場館建設,並徵集散落於民間的,尤其是缺少保護的中醫藥非遺文物、史料等加以保護。

  唱響世界

  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日益提升,如何讓中華文化揚帆出海、唱響世界,成為很多人關心的話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國際傳播能力。

  近幾年,數位化科技逐漸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但全國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教授黃勇平調研後發現,中華文化國際化傳播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境外平臺壟斷的影響,內容推廣和分發通路有限。

  他建議,建立健全鼓勵數位文娛企業“走出去”的激勵機制,加强文化企業與電信運營商、網路公司、電商平臺的溝通協調,暢通開展合作的資訊通路,同時,推動中國互聯網企業從單一的產品輸出,轉型陞級為平臺提供者與數位生態構建者,承擔起更深度全球化的角色。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