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在志願者協助下給認養的樹木掛牌。陳璽撼攝
記者陳璽撼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申城許多公園綠地出現“一樹難求”的熱鬧景象。同時,線上的上海義務植樹認建認養平臺也出現受歡迎樹種被“秒殺”的情况。
白玉蘭上網便被“秒殺”
昨天16時,記者登入上海義務植樹認建認養平臺,上海共青森林公園僅有9棵紫薇和20棵池杉尚未被認養,其餘206棵樹木均已被認養,上海濱江森林公園的115棵美人梅、39棵玉蘭、8棵美人茶和辰山植物園的96棵海棠也都被認養。
“名單對外公佈後,很快就被訂了,後期可能根據生長情况,再追加少量可供認養的樹木。”上海植物園科普員謝臻陽告訴記者,大部分市民的選擇是相似的,要麼挑現在或將來顏值高的、寓意好的,尤其是粉色、紅色系的春花植物,比如櫻花樹、桃樹、海棠等,要麼挑上海本地高度認可的植物品種,比如玉蘭,尤其是市花白玉蘭,一上網便被“秒殺”。
今年植樹節,黃興公園計畫開放200棵銀杏及200棵海棠供市民認養。公園負責人表示,要到植樹節當天才會開放網上認養通道,認養費用每年每棵100元,“認養名額開放太早,幾分鐘秒完,怕大家沒有參與感”。
認養費用更高的古樹名木熱度也不低。古猗園今年開放認養的古樹或古樹後續資源有10棵,截至記者發稿時,一棵編號“14-014”的龍柏和一棵編號“14-138”的石榴樹已被認養。上海植物園編號“0620”的羅漢松和編號“1278”的南紫薇已被認養,還剩一棵編號“0927”的瓜子黃楊(樹齡150年),一年的認養費用為9700多元。
在上海,古樹名木和古樹後續資源廣泛分佈在16個區,訴說著無盡的往事。截至去年底,上海共有古樹名木1886棵、古樹後續資源947棵。
記者注意到,浦東公佈的6座可認養樹木的公園均有“不掛牌”的提示。世博文化公園工作人員表示,有意認養樹木的市民通過線上預約通道成功認養樹木後,將統一獲得電子認養證書,市民可線上查看自己的認養情况,這樣可以節省大量認養牌,讓認養樹木這項公益活動變得更加環保。
市民認養樹木公益探索
截至2022年底,上海森林面積達189.9萬畝,較2021年淨增5.1萬畝,相當於新增了24個世紀公園大小的森林,全市森林覆蓋率達18.51%。
土地資源緊張、建綠空間有限,近年來,上海的義務植樹資源變得緊張起來,市民參與線下植樹的機會不多。於是,上海不斷拓展植樹內涵,成為全國最早嘗試用其他形式來置換義務植樹的都市之一。
比如,以捐款代勞的形式,在指定地點新建喬灌草植被,或對指定喬灌草植被進行冠名或非冠名的養護,即認建認養,可視作植樹。此外,捐款一定數額植樹或出資委託專業隊伍代為完成綠化責任,也可視為植樹。
昨天的黃興公園內,一種新穎的公益形式進一步提升了市民認養樹木的積極性。
上午9時,黃興公園1號門內的廣場上,稚嫩的吆喝聲此起彼伏,22比特攤主賣力地推銷自家閒置的二手物品。精美的繪本、正版的草莓熊玩偶都標了白菜價,7歲的孫一心和5歲的孫一意姐妹倆有點心疼,但聽公園的叔叔阿姨說可以用義賣所得認養銀杏樹,馬上喜笑顏開。
一個半小時的“練攤”結束後,22組家庭所獲金額立即捐入中國綠化基金會,以“心中有樹,再生無界2024”活動團體的名義認養了14棵黃興公園的銀杏樹。來自控江二村小學分校一年級的廖航看中一棵粗壯的銀杏樹,親手掛上了認養牌。
試點提供“代認養”服務
除了新的認養形式,上海還在不斷優化“互聯網+義務植樹”的通路。如今,市民可通過“綠色上海”微信公眾號、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官網等多種途徑實現認建認養全流程的線上操作。
市民可線上完成選樹和認養費用的支付,完成後,將獲得由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中國綠化基金會出具的《全民義務植樹盡責證書》;如支付未成功,這棵樹就重回資料庫。
上海市綠委辦透露,一些有條件的公園已開展試點為市民提供“代認養”服務——市民無法來現場寫祝福語和掛牌,可由工作人員代勞,並拍攝照片、視頻發給市民留作紀念。掛牌後的認養期內,公園將安排專人拍攝樹木的照片、視頻,上傳到平臺,供認養人查看。現時,上海植物園和上海濱江森林公園已試點該功能。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