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3典型入選第九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和崗位學雷鋒榜樣

江苏 40℃ 0
摘要:‍3月5日,中宣部命名第九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和崗位學雷鋒榜樣,3個江蘇典型上榜。其中,國家電網江蘇電力(南京高淳)共產黨員服務隊被命名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無錫市梁溪區北大街街道南尖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周燕,宿遷市泗洪縣臨淮鎮勝利社區衛生室室長呂正紅被命名為崗位學雷鋒榜樣。他們立足本職、建功崗位,大力弘揚雷鋒精神,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3月5日,中宣部命名第九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和崗位學雷鋒榜樣,3個江蘇典型上榜。其中,國家電網江蘇電力(南京高淳)共產黨員服務隊被命名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無錫市梁溪區北大街街道南尖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周燕,宿遷市泗洪縣臨淮鎮勝利社區衛生室室長呂正紅被命名為崗位學雷鋒榜樣。他們立足本職、建功崗位,大力弘揚雷鋒精神,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以大愛守護“萬家燈火”

3月上旬,正是茶葉採摘的季節。位於南京市高淳區的淳青茶園裏,碧綠的茶葉在電炒鍋裏來回翻轉,整個加工間裏都彌漫著沁人的幽香。

這裡沒有到處飄散的爐灰,也沒有因溫度問題倒掉的嫩茶。這要得益於國網南京市高淳區供電公司推進的“煤改電”工作。該公司黨員服務隊為茶農提供從用電諮詢、現場勘查到供電方案、用能方案設計等“一條龍”服務,為淳青茶園等園區打造茶旅全電氣化產業鏈。據統計,淳青茶園一年內茶葉加工良品率大大提升,用能成本節約30%。

高淳區供電公司還對該區糧食加工企業烘乾設備進行“煤改電”改造,建成全國首個糧食烘乾全電氣化示範區,每年預計可减少煤炭用量2236噸,减少企業燃料成本61.6萬元。

隨著生態旅遊的火速發展,該供電公司推進的全電景區、全電民宿,也成為鄉村的致富密碼。走進高崗村“零碳”鄉村,茵茵小道兩側,光伏系統、智慧養殖、低碳民宿、全電廚房等一系列綠色能源應用場景讓人目不暇接。

高淳區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隊員趙磊告訴記者,他們打造的鄉村電氣化示範專案,通過智慧能源監測管控平臺,對公共區域內光儲、空調、路燈等能源系統進行集中動態管理,實現能耗最低、經濟最優的能源利用目標。只需在電腦上一鍵點擊,就可遠程調節智慧路燈的明亮程度、公共建築的室內溫度以及全電廚房的“火候”。

10多年來,黨員服務隊不斷深化崗位學雷鋒,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服務隊的身影。

20餘年小船劃出“生命航道”

3月6日早上6點多,天還沒亮,呂正紅已背著藥箱,上門為糖尿病患者王大爺測血糖,還不忘叮囑他按時服藥。

過去的25年裏,呂正紅劃著小船走遍臨淮鎮漁民住家船隻和養殖塘口,累計接診36.3萬人次、出診1.65萬人次、水面行程4.64萬公里,用風雨兼程的韌勁,守護2000多位漁民的身體健康。

今年46歲的呂正紅,出生在洪澤湖畔的一個小漁村裏。許多漁民生病不願意去醫院,往往是小病拖、大病扛。年幼的呂正紅萌發念頭,“我要是醫生該多好”。1999年,從醫學院護理專業畢業的她回到家鄉臨淮鎮,如願以償成為二河村衛生室的一名村醫。不過,更多的時候呂正紅工作的地方是在船上。

曾經的二河村是傳統漁業村,七成村民在船上從事養殖、捕撈工作,上岸極為不便。為幫助村民看病,呂正紅每天穿上白大褂,到漁船上給鄉親們看病,而這一劃,就是21年。

為了漁民的健康,她每天在洪澤湖畔來回穿行。從漁船到養殖塘口,誰家老人有“三高”、誰家孕婦要生產、誰家孩子要打疫苗,呂正紅心裡都有一本賬。

在漁民心裡,呂正紅不僅是醫務人員,更是暖心“親閨女”。一些老人日子過得拮据,呂正紅就將米麵油鹽等生活用品扛上老人的船,推說自己家裡吃不完。有些老人堅持要帶些水果給她,她一面收下,一面悄悄為老人付了醫藥費。

如今,二河村漁民全部上岸,呂正紅也成為勝利社區的護師。生活環境變了,工作環境變了,但呂正紅沒變。

勝利社區衛生室負責的片區內,有460餘名高血壓患者、121名糖尿病患者需長期健康跟踪。在呂正紅的手機備忘錄裏,記著村裡所有老人的姓名、年齡、電話、基礎疾病等資訊,不用看記錄,她隨口就能報出老人的名字和住址。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呂正紅自己也是一比特患者。2018年,她被確診患有惡性腫瘤,除了丈夫,她誰都沒告訴。做完手術後,醫生讓她好好休息,她卻不顧丈夫勸阻堅持返崗,一邊工作一邊跟病魔作鬥爭。在呂正紅看來,患者的事無小事,自己的病沒啥大不了,力所能及去幫助別人,對她而言是最大的快樂。

精細化治理解决居民“急難愁盼”

周燕2010年底從部隊退伍,把“橄欖綠”換上“社區紅”。14年來,她始終懷着赤誠初心解决居民“急難愁盼”,“社區無小事”是她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南尖社區地處無錫中心城區,90%是老舊社區,人員複雜,平時走家串戶時,周燕習慣隨身攜帶一個本子,記錄居民們的“急難愁盼”,哪位老人獨居、哪棟樓急需更換電線,周燕都一一記錄,每解决一個問題,她會及時打勾“銷帳”。

老舊社區停車難,周燕便化身“整治專家”,通過近半年摸排、20多次邀約協商、建立線上曝光台等措施,解决了困擾社區10餘年的“老大難”。

老舊社區衛生死角多,周燕擔綱“設計師”,將堆滿生活和建築垃圾的衛生死角納入改造範圍,打造街角口袋公園,使之成為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社區“一老一小”最讓周燕惦念。為解决獨居老人缺少陪伴、生活不便的問題,她創新發起“老夥伴計畫”,動員黨員、志願者、義工和高齡獨居老人結對幫扶。

為了讓新市民子女融入都市,周燕扮演“大家長”,綜合社會資源給孩子們辦起“家庭學校”、公益課堂,還組建“蒲公英兒童夢想劇場”,讓孩子們更有歸屬感。

她推出“老兵1234”工作法,給退伍軍人組建一個溫暖的家;為外賣騎手打造集中休息區和專屬停車區,提供共亯電瓶、愛心修車等暖心服務。她還為需要幫助的女性戶外工作者設立“巾幗衛生角”,提供薑茶、紅糖、暖寶寶以及衛生用品等。

她還創新社區服務模式,面對年輕居民沒時間、老年居民爬樓難、企業商戶走不開的困境,開設“雲上接待室”,綜合醫院、法院、檢察院等部門人大代表資源,組織醫生、法官、律師等提供線上服務,現時“雲上接待室”平臺幫助羣衆解决30多個“急難愁盼”問題。

社區工作千頭萬緒,但周燕始終認為“把羣衆的每件小事都解决好,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