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一粒玉米種子的蛻變之路

海南 43℃ 0
摘要:2022年4月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的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並指出,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裡。

海南
一粒玉米種子的蛻變之路


河南省鶴壁市農業科學院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右)帶領學生,在三亞一處南繁基地查看授粉期玉米資料的生長情况。海南日報記者王程龍攝


中國科學院海南種子創新研究院培育的玉米。海南日報記者武威攝

海南日報記者劉傑

殷殷囑託

2022年4月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的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並指出,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裡。要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集中攻關,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强、種源自主可控,用中國種子保障中國糧食安全。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農業科研工作者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拿出十年磨一劍的勁頭,勇攀農業科技高峰。

我是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的一粒玉米種子,別看我個頭不大,但我身體裏蘊含著强大的能量,可以為農民伯伯增產增收,也可以豐富大家的“菜籃子”。

此前我一直在黃淮海地區居住,已經在市場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和推廣,具有耐密、高產等優良特性,大家都特別喜歡我。但“人無完人,豆無完豆”,過去的我特別害怕蟲害,玉米螟、草地貪夜蛾這些傢伙一過來,我們就得遭殃,雖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仍有不少夥伴囙此生病。我一直在想,如果哪一天我們可以不再害怕這些害蟲,那該多好啊!

2020年的一天,一名穿著白大褂的科研人員把我保存在了一個瓶子裏,對我笑著說,要帶我去一個溫暖的好地方,在那裡我可以學會抗蟲害的本領。

我和小夥伴滿懷期待,很快到達了目的地——位於海南三亞的崖州灣科技城,科研人員將我種在了這裡,北緯18度的陽光灑在我身上,暖暖的。我發現,這裡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夥伴,有玉米、大豆、水稻等,它們正熱情地和我打招呼。

有了科研人員的精心照料,隨著時間推移,我長成了1.7米高的小夥兒,身高體壯。這時,科研人員運用生物育種創新技術,將一顆“LP007+——農業晶片”植入了我的身體裏。科研人員說,這樣我就可以在保持自身特性不變的基礎上,增强抗蟲害的本領,以後再也不用怕那些害蟲了。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四季溫暖,這也大大縮短了我的培育週期。如果在老家,冬天我只能躺在倉庫裏避寒。借助海南的氣候優勢,經過幾年的多輪培育,我抗蟲害的效能越來越穩固,長得又快又好,在“南繁矽谷”實現了蛻變。

“現在,你可以回家去了。”2023年,科研人員把加强版的我送上了回黃淮海地區的飛機。我捨不得離開,回頭望了一眼這裡才發現,我只是成千上萬份種子中的一員,越來越多的農作物小夥伴和來自全國各地的科研人員們深深紮根在這片沃土,用汗水澆灌夢想,結出一顆又一顆承載著人民期盼和國家希望的種子。

我再一次紮入了家鄉的土地。這一次,我再也不怕害蟲了,農民伯伯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

(海南日報三亞3月7日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