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兩地代表暢談共同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集羣瞄準破解“卡脖子”難題加強合作

四川 35℃ 0
摘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在當前新形勢下,推進新型工業化,特別是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尤顯緊迫而重要。

製造業領域的跨省合作,歷來是川渝兩地合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國兩會上,來自四川和重慶的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為推動兩地共同打造汽車、電子資訊、裝備製造、特色消費品等世界級產業集群貢獻智慧力量。

四川日報全媒體聯動重慶日報,邀請全國人大代表,國機重型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韓曉軍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鋁業集團高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謝華,一起探討兩地如何共同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集羣。

合作有基礎和需求

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羣雛形已顯

去年,川渝兩地電子資訊製造業規模突破1.6萬億元,汽車產業整體規模達7500億元,初步搭建川渝裝備製造產業高品質協同發展平臺,川渝消費品品牌價值和影響力不斷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完成工業增加值1.68萬億元,同比增長6%。

“合作有基礎和成果。”這是兩地代表們達成的共識。

韓曉軍說,近年來國機重裝與重慶的高校、院所、企業在科技攻關、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產業配套方面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合作,特別是在航空航太、清潔能源、先進冶金等領域合作密切。

“以與重慶大學的合作為例,我們不斷深化校企合作。”韓曉軍介紹,國機重裝與重慶大學通過在航空航太資料領域共建高能級創新平臺,突破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有力支撐重大科技裝備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陞級等。

“我們與重慶大學先後聯合培養80餘名工程碩士,現時企業還有16人在重慶大學攻讀工程博士學位,這些人才有力支撐了科研攻關。”韓曉軍說,企業還與重慶相關企業圍繞特種不銹鋼鍛件和高溫合金鋼板開展聯合技術攻關,向環保企業提供油泥處理裝備及運營服務,產業協同取得積極成效。

代表們認為,合作還有需求。李謝華介紹,西南鋁年產值突破300億元,滿足了川渝地區航空主機廠、新能源汽車主機廠、罐料生產商等下游客戶的鋁材需求。“其中在輕合金材料製造領域,四川依託水電鋁優勢,電解鋁產業規模不斷提升,行業影響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基本滿足了川渝地區原鋁錠需求。”

除了裝備製造業,當前川渝兩地已初步形成相對完整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呈現出汽車、電子資訊、特色消費品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羣雛形。在代表們看來,這些豐碩的成果就是雙方繼續合作的動力。

避免同質化競爭

增强區域製造業集羣競爭力

代表們坦言,當前川渝兩地製造業集羣也面臨著同質化發展、製造業供應鏈不健全、區域內創新聯系度有待提升等問題。

在李謝華看來,成都和重慶作為“極核”都市,支柱產業重合度較高,在電子資訊、汽車、裝備製造等多個產業仍存在產業“拼搶”現象。“現時成渝地區各都市產業鏈的分工協作還不强,從而影響大區域內產業互補、互促發展格局的形成。”

他建議,要做好川渝宏觀區域經濟統籌發展,加强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加快推動成渝地區形成垂直的、有特色的先進製造業規劃綱要,並在戰術上實施“滾動發展計畫”,持續優化調整發展策略,不斷鍛長板、補短板。

“在微觀層面要做好文宣,讓更多的企業瞭解製造業集羣的宏觀設計。”李謝華說,同時要聚焦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市場主體,著力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從而形成打造世界級製造業產業集群的基礎。

當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搶佔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發展新動能、增强競爭新優勢的不二選擇。李謝華為此建議,川渝兩地應搶抓先機、重點佈局,借此增强區域製造業集羣的競爭力。

面向未來發展,在韓曉軍看來,川渝兩地歷史同脈、文化同源,產業關聯度高、互補性强。“特別是在高端裝備方面,兩地具備實現高品質協同發展的良好基礎,還有巨大潜力可挖。”

他建議,未來兩地應瞄準破解“卡脖子”難題,通過加强政府間合作、企業間合作、產學研合作,加快傳統製造業轉型陞級,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前瞻性佈局未來產業,實現先進製造業資源共亯、優勢互補、人才共育、項目共研,共同打造川渝區域先進製造業集羣,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甯寧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何春陽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