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唱響新時代人水和諧共生“太湖美”

江苏 46℃ 0
摘要:2月27日,記者從省政府召開的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成效新聞發佈會上獲悉,2023年,太湖水質藻情達到2007年以來最好水準,連續16年實現安全度夏。水質實現新改善省委、省政府將太湖治理作為江蘇生態文明建設的標誌性工程,堅決扛起治太政治責任,推動太湖流域水質持續改善。去年,我省印發《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行動方案》,細化分解100項具體任務,以更大力度、更高標準開展治太工作。

2月27日,記者從省政府召開的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成效新聞發佈會上獲悉,2023年,太湖水質藻情達到2007年以來最好水準,連續16年實現安全度夏。

水質實現新改善

省委、省政府將太湖治理作為江蘇生態文明建設的標誌性工程,堅決扛起治太政治責任,推動太湖流域水質持續改善。去年,我省印發《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行動方案》,細化分解100項具體任務,以更大力度、更高標準開展治太工作。全年實施治太工程488個,完成年度投資238億元,較往年新增約50億元。省財政每年安排20億元作為專項引導資金,累計下達340億元,支持項目約8000個。

根據國家考核數據,2023年,太湖湖體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穩定保持在Ⅱ類和Ⅰ類,總磷為0.052mg/L,總氮為1.09mg/L,同比分別下降17.5%和9.9%。

這些數值意味著什麼?“湖泊的富營養化裏有氮磷名額,其中總磷為主要約束性名額。根據國家標準,總磷為0.05mg/L為良好湖泊。去年太湖的總磷為0.052mg/L,歷史性地接近、重回良好湖泊,相關名額還要持續觀察。”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蔣巍解釋,去年太湖東部湖區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湖心區首次達到Ⅲ類,西部湖區水質大幅好轉,上半年太湖水質首次達到良好湖泊標準,可以看到太湖水質從量變到質變的趨勢,但實現根本性改善還需久久為功。

去年發現太湖藍藻水華53次,同比减少51次,平均面積、最大面積、藻密度同比分別下降45.7%、50.8%和30.3%,連續16年實現安全度夏。流域206個重點斷面優Ⅲ比例為96.6%,其中河流斷面水質全部達Ⅲ類及以上,全年總磷、總氮入湖通量同比下降2.9%、25.5%。流域19個湖庫水質持續改善,長蕩湖水質提升一個等級達到Ⅳ類。

“不光是理化名額,還要觀測生物學的效應,進一步來判斷太湖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蔣巍說,去年太湖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指數達到3.08,從“良好”提升到“優秀”等級。湖體水生植被面積達到200平方千米,同比新增25.8%。流域範圍內鳥類資源豐富,達382種,白鶴、白頭鶴、黑脸琵鷺、黃嘴白鷺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近年來陸續被發現。

持續加强控源减污

問題在水中,根子在岸上。太湖治理突出衝突是流域排污總量超過太湖可以承受的環境容量,控源减污是關鍵舉措。

“2023年,太湖流域新增城鎮汙水處理能力49.1萬噸/日,新改建城鎮污水管網493公里,總處理能力達到944萬噸/日,累計建成污水管網3.2萬公里,全年處理污水27.2億噸。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處置,新增垃圾分類社區1600餘個、廚餘垃圾處理能力850噸/日。”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陳浩東介紹,將加快鄉鎮污水管網建設,消除鎮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和管網空白區,全面提升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能力,今年計畫新增城鎮汙水處理能力40萬噸/日,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網300公里。

太湖地區自古就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我省在太湖一、二級保護區執行全國最嚴格的池塘養殖尾水排放標準,流域46萬畝規模以上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基本完成。現時,太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83.8%,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約43個百分點。“2023年太湖五市共控减直播稻41.2萬畝,沿湖三市稻麥秸稈機械化還田面積373.9萬畝、還田率超83.3%,太湖流域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孫翔表示,今年將探索構建農業綠色發展監測評估體系,加大肥藥“兩制”和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試點,推進太湖上游地區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重點縣全覆蓋、一二級保護區水稻機插秧全覆蓋,進一步提升太湖地區農業綠色發展水准。

“2023年藍藻聚集面積為2007年以來最少,首次全年未發生湖泛現象。”省水利廳副廳長喻君傑說,沿湖地區逐步建立“擋、引、控、撈”為一體的藍藻打撈體系,2007年以來累計打撈藍藻2270萬噸,其中2023年打撈74萬噸,對打撈上岸的藍藻通過製作有機肥、焚燒發電等管道處置,避免二次污染。“水陸空天”水質藻情監測監控網絡不斷完善,配備437個水質自動站、2船14艇、1個觀測站,涵蓋60餘項名額自動監測能力,可實現每30分鐘監測1次藻情。為進一步削减湖體內源污染,改善湖體生境,新一輪太湖生態清淤工程現時已完成清淤600萬方,今年計畫清淤635萬方。

流域發展底色更綠

治理倒逼轉型陞級,為綠色發展帶來契機。太湖洮滆片區涉及常州市武進和金壇兩區,是太湖上游重要匯水區域,也是主要入湖河流生態補水的必經區域。2022年,我省印發《江蘇省洮滆片區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實施方案(2022—2024年)》。

“試點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及工業污染治理、城鄉汙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處置、河網綜合整治等9個方面共排定51個重大專案,計畫總投資184億元,截至2023年底,已開工建設46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約100億元。”省發改委二級巡視員周金剛說,常州市還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推進新能源產業高品質發展,形成“發儲送用”生態閉環,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動力電池、光伏行業新增產值對規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超九成,產業集聚度排全國第四。

現時,蘇錫常三市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62家,占全省總數近六成。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66家、綠色工業園區16個,省級綠色工廠498家。推動產業持續轉型陞級的同時,我省加大涉磷企業整治力度,對流域涉磷企業按照“規範提升一批、入園進區一批、關停淘汰一批”原則持續深化整治,全面建立“磷帳本”“磷清單”。截至2023年底,8987家企業完成“一企一策”整治方案編制,6970家企業完成規範化整治。

太湖流域以0.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0%的經濟總量。去年8月,《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獲國務院正式批復。“規劃確定了‘太湖丘陵生態綠心’作為支撐江蘇永續發展的兩大生態綠心之一。我們指導太湖流域相關市縣全部編制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嚴格保護農業和生態空間,推動國土空間緊湊佈局和集約高效利用。”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孫衛東介紹,我省嚴格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規範開展涉及佔用生態空間項目審查,並統籌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完成太湖流域水源涵養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約1.5萬畝。加快實施太湖流域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5個國家試點和2個省級示範專案,已完成農用地整治2萬畝,建設用地整治0.7萬畝,生態保護修復0.5萬畝。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