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港新片區設立國際中轉集拼中心第一批貨櫃就省了18天馬士基作“戰略性提前佈局”

上海 22℃ 0
摘要:

  記者胡幸陽

  近日,世界排名第一的集裝箱航運公司馬士基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揭牌設立國際中轉集拼中心。船公司巨頭的佈局,被視為一個風向標——國際航運界意識到,上海港進一步拓展航運功能、提升國際航運中心能級的成果已顯現。

  諸多世界級大港國際中轉業務的占比超過50%。對於集裝箱輸送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的上海港來說,國際中轉集拼業務占比卻長年處於20%以下。業內人士有一個共識:上海擁有東北亞樞紐位置優勢和全世界領先的自動化碼頭,卻被船舶、貨物的出入港便捷性拖了後腿,導致大量增值業務白白流失。

  這一“痛點”正在被消解。隨著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和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的成立,一批創新政策和制度突破接連落地。

  2020年年底,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落地國內首個跨監管區域國際中轉集拼業務,當年上海港國際中轉集拼業務占比增幅達18%,增速在國際樞紐港裏排名第一。2021年,海關簡化了從境外啟運進入自貿區內倉庫拆拼中轉並最終離境的貨物的申報進境備案項目,上海港國際中轉集拼箱量達400萬箱級別。

  去年年底,國務院正式公佈了《全面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其中明確提出,優化國際中轉集拼平臺運作模式,吸引全球拼箱企業在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內設立拼箱中心,允許開展出口拼箱、國際中轉拆拼箱等多業態同場工作。

  在此背景下,馬士基開始對上海港航線佈局、國際中轉集拼運行效率、口岸通關環境等各項因素進行評估,並於去年年底在上海港陸續開展國際中轉集拼業務流程測單。第一批貨櫃從高雄港出發,在上海港完成拆箱、集拼,再發往西班牙和捷克兩國,較原路徑的全程轉運時間分別縮短10天和8天。

  其實,上海港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由於航線更短,在上海港開展同類業務,能幫企業節省約15%的成本和20%的時間。此外,上海港的箱量帶來了規模效應,勞務成本、港口收費、倉庫費用等相對更低。疊加政策環境進一步優化,讓馬士基下定决心在臨港新片區佈局國際中轉集拼中心。行業龍頭的落子,勢必帶動更多企業跟進,也能為上海開闢更多的新航線。

  記者從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處獲悉,馬士基此次更多還是“戰略性提前佈局”。一方面,是幫臨港試制度、測壓力;另一方面,政策未來可能進一步鬆綁,馬士基在與監管部門的磨合中,對流程會更熟悉,届時會帶來先發優勢。

  根據《總體方案》,對由境外啟運,經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換裝、分拆、集拼,再運往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中轉貨物不檢驗(法律法規等另有規定的除外)。如果這一政策能儘快落地,上海港國際中轉集拼業務操作自由度會更大,與國際通行規則更匹配。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方面表示,正緊鑼密鼓調研企業在國際經貿往來中的實際需求,以此為依據落地具體的實施條例,少一些申報的流程,多一些無感的監管,讓企業付出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成本,進而把更多高附加值的增值業務放到上海港,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能級。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