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萬億城市群扛起大省擔當

江苏 20℃ 0
摘要:我省各設區市2月份公佈了2023年經濟資料,常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116億元、增長6.8%,成為我省繼蘇州、南京、無錫、南通之後的第五座“萬億之城”。實體經濟强,是江蘇的鮮明特徵;城市群發達,是江蘇的突出優勢。

根據省統計局統一核算,我省各設區市2月份公佈了2023年經濟資料,常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116億元、增長6.8%,成為我省繼蘇州、南京、無錫、南通之後的第五座“萬億之城”。

實體經濟强,是江蘇的鮮明特徵;城市群發達,是江蘇的突出優勢。寧蘇錫常通五市以滬寧線為軸,以長江為依託,在長三角北翼形成全國數量最多、分佈最集中的“萬億之城連綿帶”,肩負起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樑、在高品質發展上能快則快的國家重托,奮力在全國現代化大局中扛起更大擔當。

一路繁花,12年連創5座萬億之城

地區生產總值破萬億元,對一座城市意味著什麼?

“都市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是經濟發展、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是都市地位、發展能級的重要標誌,是提振幹部群眾精氣神的重要動力。”無錫市領導在該市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破萬億時,用“三個重要”概括了萬億GDP之於都市發展的重要意義。

具體到發展階段上,都市GDP破萬億,比較優勢由傳統要素、區位優勢向創新優勢轉換,產業體系邁向現代化,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促進產業鏈現代化成為發展重點。從人均名額看,我省萬億都市中蘇錫常三市人均GDP在2.6萬美元以上,高的近2.9萬美元,已接近韓國、西班牙等發達經濟體水准。

晉級萬億之城,不但實現了“市强”,還達到了“民富”;不僅是實力擔當,還是價值認同。為此,我省眾多都市厲兵秣馬、迎難而上,全省萬億之城從“芳華”初綻到“繁花”滿眼,僅歷時12年。

2011年,蘇州經濟增長12%,地區生產總值首破萬億元,是當時全國7座萬億都市中唯一的地級市。彼時國際金融危機後續影響尚在,蘇州在“農轉工”“內轉外”兩次轉型中搶得先機,外向型經濟、民營經濟、新集體經濟成為發展强支撐,高增長勢頭並未减弱。

5年之後的2016年,南京地區生產總值10450億元。在科研產業化通道逐步打開和“强省會”政策利好下,南京成為我省第二個萬億都市。

進入“十三五”,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多變,我國經濟巨輪穿越驚濤駭浪。從高速增長邁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江蘇多個都市邁向“萬億之路”。

得益於鄉鎮工業、外向型經濟發展打下的基礎,無錫經濟一直緊隨蘇州列我省第二,但受太湖水危機影響,2014年、2015年增長低於全省平均。痛定思痛,無錫一手抓鐵腕治污,一手抓產業强市,經濟走出低谷,2017年創成萬億都市,2017年研發占比、2018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均居全省第一,如今是全國人均GDP最高的萬億之城。

南通面向上海、面朝大海,集“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大機遇,及江海聯動、跨江聯動、港城聯動三大省級部署於一身,跨江通道打開後,後發優勢一發而不可收,經濟增長連續48個月全省第一,“十三五”期間GDP連跨4個千億元臺階,於2020年破萬億。

在土地、人口方面不具優勢,註定了常州萬億征程“不走尋常路”。“從2013年謀劃新能源產業,到2023年創成新能源之都,十年的寂寞苦旅,我們最終迎來爆發,增速連續20多個月保持蘇南第一。”常州市領導感慨,作為全國人口最少的萬億之城,常州是中小城市內生驅動、內涵增長的典型案例。

萬億之路,是都市高品質發展之路

從全國最强地級市到全國人口最少萬億城,從全國人均GDP最高萬億城到全國萬億都市最多省份……省戰畧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孫志高認為,江蘇都市創下一個個“全國之最”的背後,是在高品質發展軌道上打開經濟在量上的擴張通道,本質上是新質生產力蘊含的巨大增長動能得以釋放。

“江蘇萬億城市群的形成,是堅持實體製造、產業科技創新的結果,是實現城市群戰畧、推動市縣融合發展的必然。”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呂永剛研究員認為,“萬億之路”是高品質發展之路,是江蘇發展史上新的重大突破,體現了都市對產業佈局、都市發展規律的深刻認知和把握。

常州邁上萬億之路,靠的是新能源產業異軍突起。市委書記陳金虎認為,常州過去靠實業崛起、靠產業突圍,也必須依靠產業走向未來。

“工業是一座城市的‘硬脊樑’,是經濟增長的‘壓艙石’,把准方向、保持定力,必然一步步推動無錫經濟走出困局、走向振興。”在無錫經濟爬坡過坎的關鍵時刻,無錫市領導給企業家們打氣鼓勁。到2023年,無錫不僅創造了25454億元的工業總產值和15456億元的GDP,2000億元以上產值的支柱產業也從2個增至6個。

製造强則實體强,實體强則都市强。2023年,蘇州實現工業總產值4.4萬億元,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6%,服務業占比為52.4%。强大的製造業為蘇州集聚了1300多萬常住人口,推動蘇州建成我省第二個特大城市。

中心都市强,源於縣域經濟强。蘇錫常通早已實現“千億縣”全覆蓋,昆山、江陰已達五千億級。2023年,無錫兩個縣級市GDP占到全市近一半,蘇州“四小虎”GDP超過中心城區,其中“小城鎮板塊”占比近1/3。許多世界、中國500强企業,比如盛虹、恒力、亨通、海瀾等,就坐落在蘇州、無錫的小鎮上。

在江蘇,萬億都市、縣城城鎮化和小城鎮建設並行不悖、互為支撐。2013年以來,蘇州累計投入1000多億元建設48個建制鎮,其中19個產業人口更集中的小城鎮陞級為“縣域副中心”。孫志高認為,完備城鎮體系有力支撐了江蘇萬億都市的產業空間。

百年傳承,扛起“大樑中的大樑”

隨著都市圈、城市群成為未來競爭的焦點,我省萬億都市強強聯手、磅礴起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畧,打造江蘇經濟的引領和支撐力量。

統計顯示,2023年江蘇5座萬億都市GDP總量79460.3億元,占全省GDP總量的62%,十分接近東部其他沿海經濟省份的GDP總量。國家鼓勵東部經濟發達省份“勇挑大樑”,萬億城市群則挑起了“大樑中的大樑”。

在江蘇萬億城市群週邊,徐州、揚州、鹽城等也正蓄勢待發沖萬億。在都市“萬億之路”上,江蘇體現了均衡性、排浪式特點,這跟中西部一些“萬億省城”一家獨大有很大不同。

從本質上說,江蘇蘇錫常通等都市都是接受上海輻射、承接產業轉移、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而發展起來的,為何沒有出現其他中心都市或城市群背後的發展斷層?“這要從江蘇實業報國、工商文化的歷史傳承中尋找答案。”孫志高認為,從百年前的民族工商業,改革開放後的鄉鎮工業、外向型經濟,到後來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創新經濟,江蘇一步沒有落下,逐步建立起現代化產業體系,不但有基礎、有能力接受世界和上海拋來的“產業繡球”,而且勇敢地走上國際競爭前臺。

“無錫這座城市的近現代發展史,就是一部工業化帶動城市化的歷史。”無錫市發改委副主任俞勇軍說,百年來生生不息的綿延相承,使工商文化成為無錫的主流文化: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無錫突破重重阻力發展鄉鎮企業,由此形成“四千四萬”精神,讓“無數不可能變成可能”;如今,無錫佈局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等硬科技產業,以及超算、深海科技等國之重器,引領都市發展突出重圍,踐行敢為、敢闖、敢幹、敢首創的“四敢”精神。

七虎競南通,十强逐江海——競相發展的南通故事,體現“張謇精神”的時代傳承,推動這座江北都市穩坐江蘇“第四城”,七大板塊經濟占全市比重達九成。“敢幹還要會幹、巧幹,我們的幹部懂產業!”南通市發改委副主任湯池說,招一個項目靠的是本領,招一批項目靠的是環境。南通現時在手7個百億級項目中,6個是存量項目再投資,靠的就是各板塊對產業的研究和服務。

由於都市面積、經濟體量等方面的差距,常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視為蘇錫常都市圈的“小弟”。這深深觸動著常州人,也啟動了這座工商名城的百年基因。“一座城市和一個人一樣,必須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有定位。”1月15日,陳金虎在常州市政協十五届三次會議開幕會上說,常州高品質邁入萬億之城與開啟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同頻共振,追風趕月、奔赴山海,走出了實體支撐、自立自强、融合均衡、勠力同心的奮進之路。

江蘇形成通江達海的“萬億之城連綿帶”,呂永剛認為,這給了江蘇高位突破的强大戰畧支撐。江蘇萬億城市群科技、人才、產業優勢集中,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完整,人文與經濟相互激蕩、彼此生髮,在長三角一體協同、良性競合中聚合起强大的創新、市場、開放動能,產生巨大的創新創造創富效應,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重要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