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記者查睿
春節期間,位於青浦區重固鎮的申通快遞上海轉運中心依然燈火通明,每天數百輛幹線車廂和轉運貨車進出園區。
這裡是申通在上海區域的“大腦”,只要快遞不停,傳送皮帶就會一直運轉。每一件來自全國乃至海外的商品在此處中轉,然後分撥轉運至各區的快遞網點,再經過網站及快遞員送至市民的家門口。
剛過去的2023年,是中國民營快遞創業30周年,全國快遞首次突破1300億件大關,同比增長19.4%。從“年均百億”到“月均百億”,快遞行業正逐步由數位化邁向數智化(數位+智慧)。透過“春節不打烊”這一視窗,記者觀察到快遞行業轉型中的效率和質量之變。
“年貨節”帶來小高峰
“快遞已深入大家的生活日常,以前每年春節還會休息幾天,現在為了配合電商平臺‘春節不打烊’,我們轉運中心也‘不打烊’。”申通快遞上海轉運中心首長陳和成和團隊成員一起站好兔年的最後一班崗。
當夜幕降臨,郊區的煙花爆竹聲逐漸響起,轉運中心也開始忙碌起來,每天晚上6時到第二天淩晨4時的“通宵班”是春節期間的常態。
記者在現場看到,各地轉運中心發往上海的進港件在轉運中心三樓完成卸貨,工作人員正有條不紊地進行快遞分揀、裝卸、掃碼等工作。
二樓則是針對檔案、軟包裝、輕小件的集包分揀區,如今隨著側滑輪矩陣和自動翻板機等自動化設備的應用,多數人工分揀工作已基本被取代,不僅效率更高,快件破損率也低了不少,每小時處理快件量更提升1.5倍。
據介紹,上海轉運中心擁有先進的自動化交叉帶、擺臂矩陣自動分揀、六面掃全動態秤、自動裝卸貨伸縮機等快件分揀設備,高峰期日產能超過600萬件,可為長三角地區電商提供攬收、倉儲、分揀、運輸、中轉、派送等一站式物流服務。
“別看春節期間的運量不大,但春節前卻來了一個高峰期,各大電商平臺的‘年貨節’讓業務量漲了30%。”陳和成的這一說法符合國家郵政局的預測:春節期間,寄遞服務需求波動較大。春節前夕,隨著年貨寄遞需求的增長,業務量會出現一波高於日常水准的小高峰。春節假期期間,由於大量人員返鄉過年和外出旅遊,公眾的寄遞服務需求明顯減少,業務量也處於一個淡季。春節假期之後,寄遞服務需求快速恢復,業務量將逐漸恢復到日常水准。
截至發稿前,申通快遞上海轉運中心的業務量正迅速回升。
“卷時效”又“卷價格”
春節前後短短半個月內,業務量過山車式的波動,對於快遞的彈性運營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春節不打烊’對快遞來說,比‘雙11’更具挑戰性。”申通快遞首席科技官趙柏敏告訴記者,“雙11”帶來的業務高峰能通過模型預測和極限運力來滿足,但是春節期間的業務波動卻需要更精細的大數據來安排運力,“轉運中心要留幾個班組,基層網點要安排幾成運力,如果派送出現異常該如何補救……這些都可以通過快遞數智化來協調。”
他舉了一個例子,通過實时計算和預測來挽救一趟由中山發往杭州的延誤貨車。某日淩晨3時30分,中山分撥中心收到在途延誤預警,從中山發往杭州的一班車,通過GPS軌跡和到車預測,預估延遲3個半小時到達杭州中心,預估到車時間為6時02分,但會錯過下一階段的卸車派發截止時間。
調度員通過系統建議司機儘量提速早到,經過提速後5時30分左右到達杭州,但依然錯過截止時間15分鐘。為此,調度員跟杭州中心溝通,希望優先卸車搶這趟車的時效,最終通過出港控制塔的資訊協同搶出了半個小時的卸貨量,趕上了網點派發時間,挽回了貨物的送達時效。
趙柏敏介紹,申通自研構建的“先知引擎”支持即時資料計算,具備時空和狀態的預測能力,能實时調動分撥中心的現場資源、部署和行動,做到宏觀微觀“一本賬”。
“我們抓住了數智化轉型的行業機遇,將全國範圍攬簽(從寄件到簽收)時長縮短至44小時以內,達到了歷史最佳水准。”趙柏敏告訴記者,申通產能已達日均6000萬單以上,履約成本也不斷下降,能為商家做到一瓶水價格(2元左右)送全國。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