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批乘務員到列車長,李喆連續27年的除夕堅守在滬港列車上

上海 49℃ 0
摘要:

  解放日報記者王力

  2月9日,流動的中國放慢了脚步,大部分旅客都已經到家,準備除夕夜的家庭聚餐了。不過,鐵路上海客運段滬港車隊列車長李喆還要站好最後一班崗。前一天,她剛值乘Z99次列車送旅客去廣州,當天,她要陪伴Z100次列車的旅客從廣州返回上海。

  Z99/100次列車還有個更為親切的名字,那就是滬港列車。

  1997年5月19日,滬港列車正式開通,車次為99/100次,從“東方明珠”到“東方之珠”終於有了鐵路通道,全程用時29小時左右。

  那一年,李喆剛畢業進入鐵路上海客運段,在完成英語、粵語等技能培訓後,她成了首批滬港列車乘務員。

  從那時起,連續27年的除夕她都堅守在滬港列車上。

  見證“回鄉證”變“通行證”

  列車到終點站上海站前,李喆又一次進行全列巡視,從2號車廂到19號車廂走一個來回,要走2000步,用時半個小時左右。這趟路她已經走過了無數次,甚至閉著眼睛都能知道自己身處幾號車廂。

  當天車上的旅客並不多,主要是一些帶著小孩的家庭旅客,他們準備舉家在上海迎接新年。

  李喆一邊提前祝旅客新年好,一邊提醒他們下車時帶好行李。

  過去,到了除夕這天,依然有許多旅客趕著回家。如今,出來旅遊的旅客不少,李喆不禁感慨,過年回家的傳統也有了很多新變化。

  27載春秋,在這趟滬港列車上,李喆見證了太多的變化。有旅客的變化、鐵路自身的變化,也有滬港兩地經濟發展的巨變。

  1997年,香港的GDP為1.37萬億元人民幣,約是當時上海的4倍。那時,考克箱、大哥大在中國內地都是稀罕的物件,但在滬港列車上卻經常能看見,這些幾乎是來內地做生意的香港商務人士的出行標配。

  李喆記得,首趟列車從上海出發前往香港時,車上的鋪位基本全滿,除了商務人士,還有許多拿著“回鄉證”的老人。

  “那時,去香港探親的旅客常會帶著馬蘭頭、豆苗等蔬菜,以及大閘蟹等食物。因為香港蔬菜價格高、大閘蟹貴。當時列車車廂連接處,可以看到很多蔬菜攤在那裡。而回來的旅客會帶著外國品牌的化妝品、CD機、照相機等,因為這些東西香港免稅,且當時內地比較少。”李喆說。

  文化的差异也十分明顯。當時,香港來的旅客還會給乘務員小費,遇到春節,還會發紅包,裡面放5元、10元的港幣。

  “雖然金額不大,但我們都婉言謝絕了,就算收了也會上交。”李喆回憶。

  不過,漸漸地,這些現象都消失不見了。2023年,上海GDP已達4.72萬億元人民幣。如今,“回鄉證”變成了“通行證”,旅客們進出香港十分便利,往來多是輕裝上陣。曾經加掛的、每次都裝滿的行李車廂也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

  “雙珠”路邁入高鐵時代

  鐵路的變化也恍若隔世,不過變化的背後,更多是傳承。李喆介紹,最早的滬港列車是藍白色的塗裝,是當時國內最“豪華”的列車之一,還配備了絕無僅有的公共電話。後來,列車統一刷成綠色,變成“綠皮車”,但滬港列車的配寘和服務始終保持高標準,是鐵路服務的標杆。

  2007年4月,全國鐵路實行第六次大提速,滬港列車車次變為T99/100次(T代表特快列車)。2014年12月,滬港列車再次陞級,車次又變為Z99/100次(直達特快列車)。

  經過兩次陞級,滬港列車的運行時間也從最初的29個小時,縮短到全程約19個小時。

  疫情暴發後,Z99/100次列車一度停運,雖然現在列車恢復開行,但廣州—香港段的運營現時仍沒有恢復。不過,滬港列車有新的“接班人”——滬港高鐵G99/100次列車。

  2018年9月23日,隨著廣深高鐵香港段開通運營,原本從上海虹橋站始發,終到站為廣州南的G99次列車,經廣深高鐵延長至香港西九龍運行,全程運行時間8小時17分。回程從香港西九龍始發返回上海虹橋。

  自此,從“東方明珠”到“東方之珠”邁入了高鐵時代。

  G99/100次列車也曾因為疫情停運,不過2023年4月1日起,這趟列車恢復開行。

  除夕當天,當列車抵達上海後,李喆一邊送走旅客,一邊再次進行全列巡視,檢查車上是否有旅客的遺失物品。

  今年除夕夜,她可以趕回家與家人團圓。當然,她的同事將接班繼續堅守在Z99次列車的崗位上,在列車上吃年夜飯,並為旅客們送去春聯和新春祝福。

  與此同時,G99次列車接過“衣缽”,也在除夕出發,串聯起新的滬港記憶。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