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新春集市、特色文藝匯演、文旅體驗於一體滬郊多個鄉村“村晚”正上演

上海 39℃ 0
摘要:

  見習記者沈思怡記者吳越

  2月3日,正值南方小年,奉賢區南橋鎮楊王村內鑼鼓喧天,身著紅裝的舞龍舞獅隊拉開“村晚”的帷幕。隨著塔樓“城門大開”,村民們踏著紅地毯走向“百姓舞臺”廣場,頭頂上空搖曳著近百只大紅燈籠與兩千餘盞紅色風車,熱鬧喜慶。

  同天,在金匯鎮新强村,一曲腰鼓奏響,“村晚”開場,村民們輪番上陣表演歌舞戲曲,台下遊園會上,年輕人公益設攤,用傳統遊戲與美食為老人還原記憶中的年味。

  前些日子,“2024海上和美鄉村村晚”在金山區廊下鎮生態園盛大展開,把上海各區鄉村特色搬上舞臺;閔行區華漕鎮嚴家灣的“村晚”現場,外籍友人還現場舞起中國龍;閔行區馬橋鎮彭渡村、金星村,崇明區港西鎮北雙村,青浦區金澤鎮西岑社區等地“家門口的村晚”同樣備受矚目。

  新春將至,滬郊多個鄉村熱熱鬧鬧的“村晚”正在上演。“村晚”並不都是放在晚上舉辦,考慮到村民的需求和便利,很多放在白天舉辦,文藝表演與趕集聯動。村民們既是導演也是演員,是組織者也是後勤親友團,大夥兒用一場場鄉土氣息濃郁的文化盛宴迎接新年,在歡歌笑語中展示鄉村新面貌。

  村民上“村晚”

  2月3日下午,楊王村的“百姓舞臺”上,歌舞戲曲、山歌民謠、相聲小品、街舞走秀輪番上演,儘管飄著陣陣小雨,台下觀眾熱情不减。“上午舞龍舞獅,下午有表演看,這麼大陣仗,熱鬧得跟電視裏的‘春晚’沒啥兩樣!”“臺上跳舞的是我鄰居,跳得真好!”觀眾席間,70歲的楊王村村民鐘連秀與姐妹們連連拍手。

  據南橋鎮文體中心主任劉俞介紹,本次“村晚”的節目基本都由楊王村及南橋鎮其他村居的素人艺文團隊出演,通過前期開辦“藝術民星”和“我要上村晚”選拔賽,從全鎮80個村居艺文團隊和素人“民星”中精挑細選了12個節目參與本次村晚。

  在金匯鎮新强村,“村晚”的舞臺沒有這麼大。不足15平方米的戲臺上,老少村民們衣著鮮豔喜慶,情緒飽滿熱情,或奏揚琴,或展示廣場舞,或唱快板相聲。新强村黨總支書記何曉丹說,60餘比特村民帶來10多個精彩節目,組成了這次文藝演出,節目或許沒有那麼精緻,透著濃濃的“村”味,但都是村民們準備良久的“看家本領”。

  這幾天,嘉定區華亭鎮“暖夕陽心聲戲曲班”的成員們正緊鑼密鼓地調試樂器、排練、走台,做著演出前的準備工作。明天,他們將登上雙塘村“村晚”的舞臺。戲曲班負責人吳建芬說,如今打開電視能收看各式各樣的文藝晚會,場面宏大、明星薈萃,但其中不少是年輕人喜歡的潮流內容,上了年紀的村民不一定愛看,“我們郊區老百姓最熟悉的還是從小聽到老的傳統曲藝,臺上演出、台下跟著哼唱”。

  吳建芬從事社區工作幾十年,退休後仍與村民保持密切交流,她發現大家對鄉村面貌的變化、生活條件的改善有著不少共同感受,便組織戲曲班成員蒐集素材撰寫唱詞,結合樂團吹拉彈唱的特長編排出10個“村晚”曲目。“我們草根團隊表演的節目和專業人士肯定不能比,但每次演出後聽到老百姓熱情鼓掌,關照吾伲‘下次還要再來’,大家都很受鼓舞。”

  在閔行區華漕鎮趙家村舉辦的嚴家灣“村晚”,還吸引到了外籍友人登臺表演,來自上海英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浦西校區)的孩子們換上中國民俗服裝,在臺上舞起一條金色的“中國龍”。上海英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浦西校區)校長Andrew Lancaser表示,這場“村晚”不僅豐富了社區活動,新增歸屬感,上臺表演也能讓孩子們有機會展示才華,在慶祝春節中感受中國文化。

  留住鄉情鄉愁

  記者注意到,不少鄉村其實打造了一個“大村晚”的概念,即融新春集市、特色“村晚”文藝匯演、文旅體驗於一體。

  比如,南橋鎮楊王村“村晚”還包括展銷、集市和非遺體驗等活動,集合了圍爐煮茶、傳統點心、糖畫面人、年味小吃、非遺教室、兒時遊戲、社團風采等30多個攤位,給村民帶來吃喝玩樂“一站式”體驗。華漕鎮嚴家灣“村晚”,同樣也有開展剪紙、香囊、年宵花、套版葫蘆等活動的非遺體驗區和寫春聯、拓印等體驗的“年俗年味”和“民俗遊戲”區。

  34歲的胡彎彎是居住在楊王村的新上海人,在其老家湖北,趕集是最能代表“過年”的活動,如織的人潮與琳琅滿目的商品,烘托滿滿年味。“村晚活動豐富,人潮鼎沸,有種在家鄉趕集的體驗。”

  新强村“村晚”演出結束後,設定有新春遊園會及美食會,主題頗有巧思——讓年輕人複刻老年人記憶中的年味。其中,遊園會包括寫對聯、剪窗花、投壺、滾鐵環、套錦鯉、踢毽子等;美食會則提供米花糖、湯圓、糖畫等傳統鄉村美食。另外還營造富有過年氛圍的場景,為老人們免費拍攝照片並現場沖印。負責遊園項目的志願者均為來自村裡的年輕人,老人只需通過參與遊園活動積攢點數,即可在美食區免費兌換,近20名年輕村民報名了本次“村晚”遊園會的志願者,260餘比特老人參與活動。

  活動項目看似“老土”,但現場,不少白髮老人玩得不亦樂乎,跟小朋友們競賽著滾鐵環、踢毽子。“上一次玩這些遊戲還是在我小時候,今天真的找回了兒時的記憶。”68歲的村民許永桂說。

  同樣,離鄉的年輕人也借此契機與家鄉重新找回情感上的連結。29歲的沈婕是製作米花糖的攤主,她說,自己早些年因拆遷搬離了新强村,如今在“村晚”活動上與曾經熟悉的老村民重逢,跟他們拉拉家常,很親切。

  本次參與新强村“村晚”的村民,近八成都因拆遷或集中居住“上樓”而搬離鄉村,得知要舉辦“村晚”,不少人都冒雨趕來。“我們希望通過舉辦各類暖心的活動,讓搬離鄉村的村民都常回家看看,留住對鄉村的歸屬感。”何曉丹說。

  拓展文旅內涵

  “村晚”讓新老村民樂樂呵呵過大年,也讓更多城裡人囙此走進鄉村,為展示鄉村新圖景提供視窗。

  作為閔行富有特色的國際社區,華漕鎮彙集了來自近80個國家、9600餘名外籍人士。嚴家灣“村晚”現場,外籍友人詹姆斯感歎,很多有關中國的電影裏都有舞龍舞獅的畫面,在中國的鄉村看到現場表演,感覺更道地。“希望‘村晚’的大聚會讓外國友人、新時代建設者和我們本地村民能像家人般互動交流,在文化交融中感到快樂。”趙家村黨總支書記朱鋒說。

  同時,以“村晚”撬動“藝術+文旅”的鄉村共富新模式,也是滬郊很多鄉村的共識。華漕鎮趙家村作為閔行區首批“美麗鄉村”示範村,有王圻故里·蘇州河第一村展陳館、前灣角森林營地、呦呦森林、蘇州河生態廊道、北港花園田園農場、小院日記等文旅景點,還曾被評選為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在今年村晚的策劃過程中,主辦方積極發掘周邊文旅資源,結合村裡的民宿及森林營地推出文旅配套活動,讓意猶未盡的市民遊客在“村晚”落幕後持續享受閔行鄉村遊的樂趣。南橋鎮也在楊王村“村晚”現場發佈鄉村打卡路線,展示轄域內的11個鄉村文旅地標。

  為辦好這場“村晚”,南橋鎮楊王村籌備了整整一年。在楊王村黨委書記何冰看來,“村晚”不只是做一場歌舞昇平的聯歡會,更是一個需要用心運營的新鄉村文化品牌。過去一年,楊王村打造了“阿瓦楊(諧音our young)”鄉村文化品牌,在中秋、國慶等節慶期間先後舉辦鄉村遊園集市、艺文展演、鄉村燒烤音樂美食節等活動,共計吸引近4萬人次的客流。通過運營各類鄉村文旅活動,不僅為村集體經濟帶來可觀營收,也為承辦“村晚”積攢資源經驗。在“村晚”現場,不少集市攤主也都開啟“線下展銷,線上帶貨”模式,借著“村晚”流量,在直播間裏將奉賢本土的特色產品推向更廣闊市場。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