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績因何而來?2024年經濟工作怎麼做?(下)

江苏 28℃ 0
摘要:1月26日下午,江蘇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至此,今年省兩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後落下帷幕,代表委員們滿懷信心奔赴各自工作崗位。

以民生暖色折射發展成色

【數據回顧】

城鎮新增就業138.3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6.32萬元和3.05萬元、增長5%和7%,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07∶1。

【數位背後】

就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錶”、社會穩定的“壓艙石”。全省建成“家門口”就業服務站332個;累計開發高品質就業見習崗位22萬個;為各類企業落實社保降費、穩崗返還等各類資金1210.82億元……2023年,江蘇多措並舉不斷激發市場活力擴大就業容量、拓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管道、强化就業幫扶兜牢民生底線、促進供需精准匹配緩解就業結構性衝突,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推進經濟發展與新增就業“同頻共振”,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8.3萬人,同比增長5.1%,城鎮新增就業總量占全國的1/10以上,為全國就業大局穩定作出了貢獻。

一組組數據,不僅體現出羣衆的“荷包”更鼓了,更以民生“暖色”折射出高品質發展“成色”。2023年,我省在城鎮居民收入和農村居民收入雙雙增長的前提下,實現城鄉居民收入比進一步縮小,這意味著江蘇在推進共同富裕工作中取得新成效。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近年來,江蘇堅持就業優先,推動自主創業,聚焦縮小收入差距,拓寬農民增收通路,積極探索富有江蘇特色的實現路徑,前瞻謀劃起草共同富裕實施意見,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共亯品質生活。

【今年目標】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城鎮新增就業12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左右”。2024年重點工作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著力穩就業促增收,健全高品質充分就業促進機制,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服務;加快完善推動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深入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壯大行動,進一步強化農民增收舉措等。

【征程展望】

1月27日,已經回到工作崗位上的省人大代表、泰興市黃橋鎮祁巷村黨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丁雪其正在加緊收集村民意見,為製定村裡新一年要辦的十件實事做準備。

“2023年,祁巷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328萬元,比上年增長43%,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45元,比上年增長了7%。”丁雪其表示,下一步將圍繞全省工作大局、立足本職工作,把省兩會精神文宣好、學習好、貫徹好。“我將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進一步做大做强祁巷村鄉村旅遊和研學培訓產業,培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新業態,全面提升鄉村建設和治理水准,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步伐,在促進產業興旺、促進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上持續發力,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在持續推動新增就業方面,丁雪其表示,今年祁巷村將從3個方面著力:一是支持創業,通過出臺村鼓勵全民創業獎勵辦法,為返鄉大學生、鄉賢和社會資本在祁巷創業提供支援和指導,新增村民就業機會。二是加大村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祁巷歷史文化街區、民宿群、集中居住區等,壯大研學培訓產業,新增就業機會。三是擴大民宿、農家樂、景區、農產品深加工和銷售等服務業規模,吸引更多村民參與小南湖景區、鄉村生態旅遊配套建設。

“2024年,我們還要擴大特色農產品——祁巷香荷芋的種植規模,由專業合作社牽頭,叫響祁巷碳基大米、小雜糧、萌寵水果、祁巷江沙蟹等農產品品牌。”丁雪其說。

為經濟發展含綠量添濃度

【數據回顧】

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92.4%,長江幹流江蘇段水質連續6年保持Ⅱ類,太湖連續16年安全度夏,空氣優良天數比率79.6%左右。

【數位背後】

堅持精准、科學、依法治污。2023年,我省毫不動搖抓好長江大保護,持續深化污染治理“4+1”工程,完成重點治氣工程1.6萬餘項,排污口排查整治取得扎實成效,土壤污染源頭管控持續加强,印發《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行動方案》,扎實推動太湖流域控源减污、减磷控氮。

綠色發展水准不斷提升。2023年,我省出臺工業領域碳達峰及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持續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全省入選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地區和園區3個,累計入選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示範都市4個、國家生態園林都市9個,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增至37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增至10個。

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加强。全省劃定陸海生態保護紅線約1.82萬平方公里、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約1.47萬平方公里,覆蓋了60%以上的森林生態系統和50%以上的濕地生態系統。近5年,我省高品質完成長江沿線8個生態修復工程,28個全域整治試點示範項目開工,共完成土地綜合整治417萬畝、礦山治理13.5萬畝、造林綠化256.5萬畝、濕地修復32萬畝。2023年,全省林木覆蓋率達24.09%,濕地保護率增至47.6%。

【今年目標】

2024年,我省將扎實開展長江大保護,加快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實施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行動計畫,抓好洪澤湖、駱馬湖等重要湖泊的保護和治理,建立全過程土壤污染風險防控體系,大力建設全域“無廢都市”。加快推動發展管道綠色低碳轉型,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1+1+N”政策,建立健全綠色產業體系,探索建設一批零碳工廠、零碳園區,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健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推進“國家山水工程”,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征程展望】

“2024年,我們將牢記囑託、感恩奮進,以‘走在前、做示範’的果敢擔當推進美麗南通建設,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省人大代表,南通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程煒表示,將堅定不移抓好長江大保護,鞏固沿江生態保護修復成果,統籌推進江豚灣、軍山生態島、生物多樣性展示館建設,築牢出江入海生態屏障;縱深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强化PM2.5和臭氧“雙控雙减”,一體推進排污口排查整治、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農業面源綜合治理。

綠色低碳發展是解决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近年來,南通加快發展管道綠色低碳轉型,生態經濟跑出“加速度”,八大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同比下降幅度為12.1%—46.7%,萬元工業產值污染物排放量均同比下降17%—65%,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全省第二,沿江1公里園區外化工企業實現“清零”,沿江生態岸線占比提高至54%。程煒表示,將持續深化减污降碳協同創新,以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建設為契機,推動六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等先進製造業綠色發展,出臺碳達峰實施方案,新增新能源裝機100萬千瓦以上,推進零碳園區、零碳工廠建設。

糧食“三增”背後有何底氣

【數據回顧】

糧食總產量759.5億斤。

【數位背後】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2023年,我省的糧食“成績單”矚目,糧食產量實現了新的提升——全省糧食播種面積8188.4萬畝,居全國第九比特;糧食總產759.5億斤,居全國第八位,以占全國1.1%的土地面積生產了全國5.5%的糧食;新建高標準農田120萬畝、改造提升207萬畝,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改造290萬畝,種業振興“三年打基礎”各項任務全面完成,育成主要農作物新品種248個,小麥、水稻等糧食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穩定在95%以上;全年糧食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總產759.5億斤創歷史新高,連續10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

江蘇實現了人口密度大的省份“口糧自給、略有盈餘”的成績,不僅端穩了8500多萬江蘇人的飯碗,同時還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巨大貢獻。這份厚重的“成績單”,讓江蘇高水准建設農業强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底氣更足了。

【今年目標】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要高水准建設農業强省,確保我省始終端穩“江蘇飯碗”,在新的一年,我省將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和管護力度,開展鹽鹼地綜合利用,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8100萬畝以上、產量750億斤左右。保障“菜籃子”產品生產供應,農林牧漁並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征程展望】

購置各種先進的機械設備,運用數位化、信息化科技手段,建立農產品質量可追溯系統;2023年產糧近10000噸,累計吸納就業160多人、助力增收500多萬元,設立“新農人”代表工作站、農民培訓室,培育職業農民30餘名……省人大代表、如東趙雲家庭農場的負責人趙雲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家庭農場是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主體,是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通路,也是發展鄉村產業的重要力量。”趙雲是我省糧食“戰線”上的一比特“新農人”,近年來,她深耕於田間地頭,始終聚焦家庭農場高品質發展,持續助推農業現代化。

步入新的征程,趙雲表示,她將貫徹落實好省兩會精神,在自己的家庭農場深耕農業現代化:繼續為周邊農戶、農場、合作社等主體提供烘乾服務,解决“潮糧”烘乾之憂、確保糧食顆粒歸倉;引導更多年輕職業農民操作無人機、烘乾機等設備,幫助他們在家門口賺取“智費”;積極通過社會購買等管道,聘請專業機耕團隊等,不斷提升機械化水准;進一步在農業技術推廣、職業技能培訓、糧食產銷對接、衝突糾紛化解等方面努力,帶領技藝傳承、帶强產業發展、帶動周邊羣衆增收致富,努力分享更多發展收益。

趙雲希望,各級政府能以更大力度支持家庭農場發展,帶來更多新鮮血液,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讓更多“新農人”成為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帶頭人”。

進一步撬動“財稅杠杆”

【數據回顧】

累計新增减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過2000億元。

【數位背後】

縱觀2023年發佈的70餘項延續、優化、完善的稅費優惠政策,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政策發佈時間密、覆蓋範圍廣、延續時間長、支持力度大,更加突出政策支持的精准性、連續性和制度性。

8000萬次政策推送、170萬份紅利帳單,占全國十分之一的減稅降費規模,對全省財力八成以上的貢獻,過去一年,我省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稅收答卷”。

全力服務江蘇“在不確定的世界經濟浪潮中擁抱確定性”的政策導向,去年,全省稅務系統堅持“啟動力、爭一流”,創新“產業鏈分析範式”,應用於“1650”製造强省戰畧;創新“全生命週期”舉措,把稅收服務起點提前到重大專案落地之前;促進供需對接,在無錫等地試點建設涉稅專業服務專區;加快辦稅廳職能轉變,推動更多稅種智慧辦稅、智慧預填,“智慧稅務助力不動產交易”新模式入選全國政務服務效能提升典型案例,營商環境評估和納稅人滿意度位居全國前列;建成124個新時代“楓橋式”稅務所,設定97家社保費征繳爭議處理中心,化解各類爭議萬餘起;陞級“辦不成事”反映專窗,建立訴求分析響應機制,全年7萬次響應,盡最大努力解决急難愁盼。

【今年目標】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强化政策協同、政策儲備、政策評估,延續實施支持先進製造業、小微企業發展等階段性減稅降費政策。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到,2024年,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新的一年,稅務部門將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聚焦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增强政策精准性和針對性,支持企業新增研發投入,引導各類要素資源投向實體經濟。

【征程展望】

做好產業、講好故事、當好代言,省兩會結束後,省人大代表,句容市白兔鎮致富果業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社長張奎峰一回到果園,就立刻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向前來諮詢的農戶推廣和傳授果園改造經驗和科技。

“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是經濟的壓艙石,‘以進促穩’在農業這片廣闊的天地大有可為。作為一名一線的‘新農人’,我最期待的是用切實可行的措施推動農民共同富裕,增强大家堅守農業的信心。在新的起點上,一方面我們將持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打造基層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為小微農業企業和農戶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另一方面培育和發展好農業全產業鏈,扎扎實實做好這個系統工程,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聊起2024年的奮鬥目標和方向,張奎峰說自己幹勁十足。

談及稅費優惠政策助力鄉村振興建設,張奎峰深有感觸:“回鄉創業十幾年了,我深切地感受到稅收優惠政策對農業發展帶來的好處。我們合作社屬於小微企業,每年都能享受到農產品各類稅收減免和優惠,以及助力農業發展的稅收服務綠色通道,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國家對鄉村振興的重視和扶持,也幫助我們的果園一步步向‘造血式’果園成功轉變,農業產業逐年發展壯大。”未來,他希望國家出臺更多稅惠政策助力農業產業發展,稅務部門持續發揮稅收引導扶持作用,進一步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有效益的投資空間在哪兒

【數據回顧】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2%。

【數位背後】

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2023年,基礎設施投資加快推進,重大專案建設快馬加鞭,民間投資的活力不斷迸發,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

常泰、龍潭、張靖皋長江大橋等項目實現重大節點突破,錫宜高速、揚溧高速擴建工程開工,無錫碩放、揚州泰州、常州奔牛等機場開展新一輪改擴建……2023年,我省重大專案完成投資超7000億元。

製造為根,根深葉茂。江蘇是製造大省,2023年以來,江蘇製造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1—11月,全省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4%,高於全部投資4.0個百分點。

插上數字經濟之翼,2023年,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代表的創新投資持續新增,全省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1萬家,人才總量超1560萬人,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提高到41.3 %和49.9%。

民間投資是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主力軍,也是提升投資質量、增强投資活力的關鍵力量。2023年以來,我省多措並舉,各項政策靠前發力,出臺《關於促進經濟持續回昇向好的若幹政策措施》《關於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用地、環評承諾制試點、“拿地即開工”、“交地即發證”等創新舉措在江蘇大地落地生根,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躍度。

【今年目標】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著力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加强重點專案統籌落實和要素保障,突出抓好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投資項目和450個省重大專案,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體系化推進5G、千兆光網規模部署,支持蘇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建設,加快智慧算力、邊緣計算等算力設施佈局。

【征程展望】

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空間在哪兒?“作為地方財政部門,我們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立足本地實際,堅持直接投資和引導撬動並舉,全力擴大有效投資,進一步築牢經濟發展的‘壓艙石’。”省人大代表,南通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曹金海認為,要著力兩方面——

一方面,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堅持“集中財力辦大事”,統籌用好財政資金、專項債券、特別國債等,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持續優化支出結構,全力支持國家、省、市重大戰畧任務落地見效,全力保障重要領域、重點產業、重大專案支出需求,重點做好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通州灣石化雙迴圈基地,以及北沿江高鐵、蘇通二通道等重大城建交通項目資金保障。加快政府投資項目建設,推動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實際投資額。

另一方面,引導撬動社會投資。優化完善產業扶持政策,突出支持重大產業項目招引和建設,鼓勵現有企業增資擴產、新上項目,以財政“小投入”撬動社會“大資本”。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大力吸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進入新型基礎設施、市政工程和公共服務等領域,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高水准辦好第三届南通投資峰會,用好創新發展基金,推動產業鏈發展基金加快設立,爭取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佈局南通,撬動更多資本投在南通。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