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胡幸陽杜晨薇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慧席捲而來,新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人們茶餘飯後都在聊ChatGPT等大模型。這項新技術走進公眾視野的時間不長,但已然深刻影響了人類社會的運行邏輯。
新一輪科技革命突飛猛進,每個人都親身感受到了前沿浪潮的衝擊力。兩會會場上,代表委員們在熱烈的探討中達成了共識:只有把握新技術、新賽道,才能下好先手棋、搶佔制高點。
產業鏈協同,避免“重複造輪子”
科技新、賽道新,意味著產業鏈也要更新。不少代表委員提到,要將新技術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必須補齊產業鏈新增、欠缺環節。
市人大代表、上海龍創汽車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珣談到了智慧新能源汽車產業。他認為,我國通過開闢汽車行業新賽道,現時正加速實現“彎道超車”,但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產業鏈。九三學社市委的一份集體提案也建議,要在無人駕駛、智慧座艙等新技術領域加强產業功能建設。
建設新賽道產業鏈,不僅要縱向發力,也要考慮橫向融合。市人大代表、華東師範大學發展規劃部部長段純剛表示,佈局發展新賽道要避免跟風式、投機性、重複性、孤立性的建設,實現產業生態系統各要素之間的互動協同與演化,組合成產業生態圈,確保良性持久發展。
市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錢軍認為,新技術越來越呈現融合交叉的趨勢,上海要全面推進創新產業合作,並積極拓展“朋友圈”,系統梳理重點發展產業的鏈上關鍵企業,從整體產業鏈評估這些覈心節點企業的風險,進而製定多元化個體化政策。
發展新技術,往往還需要建設配套的新型基礎設施。市人大代表、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公司總經理賀仁龍提出,“算力容量决定了都市未來的發展空間”。他建議,上海測算和排摸未來五年面向上海都市數位化轉型、跨境數據流動、數位人民幣結算、金融結算等算力需求,結合海上風電規劃,推進海底資料中心規模化建設。
選定關聯性强的新賽道優先發展,打造幾個高集中度的產業群,可以更好形成合力。人工智慧與集成電路產業就有很强的關聯性。市科協的一份提案建議,堅持開放開源原則,由政府組織、龍頭企業牽頭,組建人工智慧晶片公共軟體平臺,盡可能形成產業合力,避免“重複造輪子”;進一步加強人工智慧晶片軟硬體協同,搭建好晶片與框架間的“橋樑”。
高端服務業也能與新技術相互賦能。市人大代表、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張守川表示,要在“五個中心”聯動發展上做文章,深化國際金融中心與科創中心聯動發展,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迴圈。
突破應用場景,讓創新永續可轉向
從實驗室走出的新技術,最終還是要落到應用場景裏。科技落地能為企業帶來資金和流量,繼而使研究得以可持續發展。還有些創新,應用後被證明有科技缺陷或不受市場歡迎,研究者也能及時變更方向。
許多代表委員都提到了人工智慧的應用問題。本輪科技革命中,人工智慧發展突飛猛進,同時也在各個領域承擔了加速器的作用。市政協委員、東華大學圖書館館長方建安表示,中美兩國是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研發高地,但美國在應用方面具有全方位的優勢。他與陳啟軍、賀梁委員提交了一份提案,希望上海能多措並舉鼓勵相關企業加大投入,推動大模型技術應用和產業化;鼓勵大模型創新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亯資源和科技。
市政協委員、商湯科技董事長徐立也呼籲,不要錯過一次全新的生產力變革機會,“我們要鼓勵針對大模型科技的場景開放,大力推動大模型在醫療、金融、製造業、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打造標杆性大模型產品和服務”。
市政協委員、民進市委專職副主委蔣碧豔提出,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也大有可為。她建議,支持人工智慧教學和人工智慧課程開發計畫,實現課堂教學變革,加速人工智慧與基礎教育的有效融合。
“現在的新技術新賽道新產業,不只要做好前端研發和終端製造,也要做好產品端、應用端的銷售和服務。”錢軍建議,不斷完善創新配套服務業並優化創新產業生態,既要“引進來”,利用進博會等重要品牌效應,舉辦更多大型和特色的國際專業會展;也要“走出去”,鼓勵組織上海的高科技企業參與國際展銷會,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强化制度供給,護航探索“無人區”
新賽道往往也是“無人區”,制度供給、政策保障難以同步跟進,這無疑會掣肘新技術的發展。
市政協常委、市總商會副會長章毅以當今生物醫學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幹細胞產業為例,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下屬的生物製品檢定所承擔著全國數千家幹細胞企業的產品檢定工作,近年,其業務辦理週期已延長到三年以上。一個批次的產品檢定就要等三年,可以說‘什麼菜都凉了’”。
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上海要對新技術、新賽道及時出臺針對性的鬆綁和支持政策,儘早消除創新者研究者的顧慮,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新領域注入强有力的確定性。
去年底,《自然》雜誌報導了生物醫學又一里程碑事件: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人類基因組資料庫——英國生物銀行50萬名英國人群的全基因組序列全部上線公開。這意味著,生物醫學研究範式已經發生改變。
“面對新形勢,新加坡採取倫理和法治先行的策略,以倫理和法治護航科技創新。”市人大代表、上海天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姚海嵩說,“我們也有數據資源和地方科創法治基礎,在健康醫療大數據治理和有序應用的窗口期,建議加快製定相關浦東新區法規,明確健康醫療數據的內涵、外延及應用場景,探索創新監管和聯合管理機制。”
反過來看,放眼各國,對新技術、新賽道的規則製定都存在短板,這也帶來了機遇。
譬如,氫能有時會被歸類為危化品,無法按能源管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李國華表示,依託浦東立法機制進行探索,以法律明確氫的能源内容;同時依託上海氫標委等平臺,吸納國內外權威氫能機构與龍頭企業,構建科技、專利、標準聯動創新體系,有助於不斷提升上海氫能全球話語權。
張守川也建議,抓住雙碳發展新賽道,建立更具國際公信力的碳金融交易和定價中心,加快推進碳市場國際規則和標準製定,以進一步提升上海綠色金融樞紐能級。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