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溪縣亭子湖現代農業園區,庭院經濟在這裡集中呈現。蒼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樂山市沐川縣金星工業園區浙川紡織有限公司的襪子生產車間。記者燕巧攝
“三大體系”
防止返貧常態化監測幫扶體系、脫貧羣衆持續增收體系、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村)支持體系
“五大行動”
資金專案質效雙提行動、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强基提質行動、東西部合作提質增效行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促進行動、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行動
冬日裡,凉山州雷波縣金沙鎮金沙村又迎來臍橙收穫季。金沙村是雷波臍橙的主要產區,臍橙種植面積達11000畝。2023年,當地修建臍橙產業路1050米,安裝了軌道運輸車,進一步助力產業發展。
金沙村的變化是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縮影。2023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5年銜接過渡期過半,全省鄉村振興系統堅持以“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增强脫貧地區和脫貧羣衆內生發展動力”為重點,著力構建“三大體系”,扎實推進“五大行動”,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永續,推動鞏固銜接工作再上新臺階。
A完善機制
三級網格體系織密防返貧“監測網”
過去一年,宜賓市高縣慶符鎮叢木村村民方清芬的生活終於慢慢回歸正常。
2022年,方清芬正值壯年的兒子突發心臟病,花費20多萬元治療後依然不幸離世。不久後,年邁的父親也去世了,“家裡一下沒了支撐。”
在常態化監測中,叢木村黨支部書記嚴巨剛瞭解到方清芬家的情况,隨後,村裡將她家納入監測戶,並立即對接幫扶措施:將一家人納入低保,為她及丈夫安排保潔公益性崗位、介紹零工等,家庭收入逐步穩定下來。
“全縣組建了縣、鎮、村三級網格管理隊伍,暢通低收入預警監測平臺、醫療保障資訊平臺等資訊共用通路,用好排查走訪,及時鎖定脫貧羣衆中人均純收入下降和年人均純收入在8000元以下的兩類重點對象。”高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段麗娜介紹。
此前,四川省將監測對象識別時間從1個月縮短到15天以內,去年這一時間又縮短至10天。10天時間如何實現?關鍵就在“網格化管理”。去年4月,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相關意見,建立縣鄉村三級網格管理體系,在縣、鄉、村三級均設定網格長、監管員、監測員,實現監測幫扶常態化。
幫扶措施製定上也不斷創新。
去年,綿陽市三台縣塔山鎮副鎮長唐全鵬在工作中有了一個好“幫手”——三台縣防返貧監測對象幫扶措施庫小程式:只要把監測戶基本情况錄入,系統就推出多條幫扶措施建議。
“開拓了我們的工作思路。例如,一些有困難的家庭,除了納入低保,小程式還會提出產業幫扶和就業幫扶的具體舉措建議。”唐全鵬說。
“給監測戶製定幫扶措施的大多是鄉鎮、村的基層工作人員,對政策掌握不深入,縣級部門更清楚政策情况,但對基層情况又缺乏瞭解。”三台縣鄉村振興服務中心主任周勇介紹,為破解這樣的難題,全縣組建調研組下沉調研,同時組織行業部門收集開發式幫扶類、三保障及飲水安全類、兜底保障類和其他類幫扶政策,建立政策清單,搭建縣級幫扶措施庫。截至目前,匯總形成幫扶措施287條,同時將清單“數位化”,開發成工具軟體,形成“點單式”精准幫扶。
“我們推動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資訊平臺與防止返貧監測平臺實現資訊共用、數據定期比對,基本形成了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省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B拓寬路徑
增强脫貧地區和脫貧羣衆內生動力
“我才來鎮海一個月不到,已經比較適應了,我要在這裡好好幹。”近日,在寧波家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彝族小夥邱魯日開心地說。
去年彝族年過後,寧波市鎮海區、凉山州金陽縣兩地人社部門通力協作,深入金陽各個鄉鎮,上門文宣送崗到家。短短一個月,就有107名金陽老鄉跨越2200多公里,開啟了在鎮海的新生活。
增强脫貧地區和脫貧羣衆內生發展動力,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增强內生動力?對脫貧羣衆來說,最重要的是穩定增收。
去年,四川制定出臺構建脫貧羣衆持續增收體系的實施意見,通過就業支撐、產業帶動、消費幫扶、村級集體經濟壯大等舉措助力脫貧羣衆增收。
就業支撐上,全省通過健全完善勞務合作對接機制,搭建人力資源對接資訊平臺,持續推廣“藍鷹工程”,開展“訂單式”、專業化職業技能培訓,脫貧人口勞動力技能貭素、就業質量和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2023年全省實現脫貧人口務工就業235.5萬人。
產業帶動上,中央、省級銜接資金投入產業發展的比例逐年提高,去年中央銜接資金用於產業發展占比已達61.55%;每個脫貧縣基本形成2—3個特色鮮明的幫扶主導產業;鼓勵扶持34.7萬脫貧戶發展庭院經濟,實現戶均年增收2200元左右。
近日,廣元市蒼溪縣運山鎮龍井村村民汪向申夫婦正在庭院裏鋤草、施肥。汪向申是脫貧戶,在外打工多年,2022年返鄉搞庭院經濟,成為家庭農場主,在流轉的60畝坡地上套種“翠冠梨+黃精”,與當地的1.4萬畝“1+3”(蒼溪梨、紅心奇異果、脆紅李、麻蘋果)特色水果產業園連成片。前庭後院興產業,蒼溪縣庭院經濟也從最初的“五小經濟”起步邁入“家庭農場”創新融合階段。
增强內生發展動力,不僅要著眼“人”的發展,還要增强“區域”發展動能。為此,四川制定出臺構建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村)支持體系的指導意見,統籌綜合資源、優化政策供給、助推加快發展。深化醫療、教育、科技人才“組團式”幫扶,選派專業科技人才1666人下沉一線,實現重點幫扶縣全覆蓋。支持重點幫扶縣改造提升縣域物流配送中心、鄉鎮商貿物流網站和農產品上行基礎設施,新建和升級改造中心鎮農貿市場68個;新改建農村公路3330公里,2個重點幫扶縣新通動車。
C小切口創新
三大試點尋找發展“快速通道”
1月5日,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雪口山鎮曙光社區汙水處理廠擴能項目正緊鑼密鼓地建設。該項目是曙光社區開展易地搬遷後續扶持示範區創建試點的項目之一。
發展是鞏固脫貧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的根本之策。剛剛過去的2023年,我省在促進脫貧地區全面發展的同時,也不斷聚焦小切口,在局部尋找發展的“快速通道”。其中,在全省選取18個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開展易地搬遷後續扶持示範區創建,著力建設和睦、和順、和諧、和美新型社區。
曙光社區是樂山市最大的樓盤式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安置了來自周邊7個行政村的593戶2900多人。創建中,社區著力對基礎設施進行陞級。“社區有汙水處理廠,但同時也要負責處理周邊街區和農戶的污水,處理能力跟不上。”曙光社區黨支部書記巧吉果日介紹,社區對雪口山鎮汙水處理廠進行擴容,可以改善社區人居環境,也為社區後續發展奠定基礎。
“我們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聚焦小切口,開展多項試點,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羣衆可感可及的實事。”省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在安置區開展試點外,還在15個脫貧縣開展特色優勢產業全鏈條發展試點,探索構建縣域現代化農業生產、經營、服務體系,推動生產供應鏈、精深加工鏈、品牌價值鏈、市場銷售鏈“四鏈同構”;在15個脫貧縣探索推動農村三產融合發展試點,探索形成集農業生產、農業觀光、鄉宿鄉食、鄉購鄉娛、鄉風民俗等為一體的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新模式。
巴中市平昌縣選取肉牛產業作為全產業鏈發展項目。平昌縣肉牛養殖歷史悠久,建有肉牛規模養殖場429個,全年存出欄肉牛17.2萬頭,產業優勢明顯,但也面臨著本地優質飼草不足、60%以上需要外購的難題。試點過程中,平昌縣擬建設飼草種植基地和肉牛屠宰加工場。平昌縣得勝鎮綜合土地資源,整理撂荒地、山坡地,規劃種植牧草1000畝,現時已在馬靈、豐收、蓮花、玉鹿等鄉村發展優質飼草基地,種植飼草800餘畝。
除了三大試點,全省還創新開展專項調研。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後,設有5年過渡期。去年,全省對161個有鞏固脫貧成果任務的縣特別是50個重點幫扶縣進行了全覆蓋專項調研,全面摸清資金專案資產底數,提出一攬子針對性、實操性强的“藥方”,從政策、舉措、機制、體系層面,出臺實施優化銜接資金和專案管理、加强項目資產後續管護運營的“兩個指導意見”,進一步提升資金專案資產質效,促進資金專案資產終端效益持續發揮。(記者燕巧)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