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中心“世界影響力”如何躍升上海必須在與全球都市比較、競爭中定位,堅定不移走創新驅動之路

上海 18℃ 0
摘要:

  記者宰飛

  新年前後,有關上海經濟的大新聞密集呈現:去年12月20日,迪士尼全球首個“瘋狂動物城”園區對公眾開放;12月22日,特斯拉上海儲能工廠項目土地出讓簽約;12月23日,國航發佈公告,訂購6架C919大飛機;開年第一天,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離港出海開啟商業運營……

  這些新聞,幾乎每一條都稱得上一個“大”字——大國重器、重大投資、大額採購。這些新聞又分別從某個側面反映了上海經濟的一些特徵——創新型、開放型、流量型……

  上世紀80年代,上海在城市總體規劃方案中首次提出“建設成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經濟貿易中心之一”。歷經30多年,上海經濟無論是體量還是質量,都有了長足的躍升。到2020年,上海已基本建成國際經濟中心。幾則新聞中的每個主體都是經濟中心成就的明證。

  然而放在全球視野裏,上海還有很多路要走。國際經濟中心地位如何進一步提升,都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如何持續增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總目標前的關鍵性定語“具有世界影響力”如何體現?上海的國際經濟中心建設必須在與全球都市比較、競爭中確定位置,而這樣的比較、競爭沒有終點。

  增長奇迹仍永續

  總量是經濟中心的入場券。2022年,上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47萬億元,繼續位居全國城市首位。由於統計口徑各异,全球各個經濟中心都市的GDP排位,缺少權威數據可以參照。但是檢索各類都市榜單會發現,上海的經濟總量與紐約、東京、洛杉磯、倫敦、北京等幾座都市共同處於第一陣營。

  上海要在全球都市中持續進位,必須繼續保持經濟增長,做大總量。相對於國外經濟中心都市,上海仍處於中高速發展階段,較快增長仍是上海重要的比較優勢。2016年至2020年,上海GDP平均增速為5.6%,遠高於倫敦的1.6%、紐約的1.3%、東京的-0.6%。不少經濟學家指出,未來一段時間,上海仍然有潜力保持較高發展速度。

  新古典增長模型有個重要預測:在那些擁有相同穩態的經濟體裏,初始落後的將以更快速度增長。相對於在以2%穩態增長的美國,這些經濟體起步之初遠低於穩態水准,開始起飛後則能以追趕的姿態高速增長。以中國為例,1978年至2022年這45年間,GDP平均年增速高達9.1%。以人均GDP衡量,上海當前為2.7萬美元,約為紐約、洛杉磯的六成。

  向穩態的轉型完成之前,中國,乃至經濟相對發達的上海,增長仍有潜力。

  動能轉換還需加速

  進入轉型下半場,要在高基數下保持中高增速,任務艱巨。

  上海需要為持續增長尋找新動能。從上海發展階段看,不可能再走以資金和資源大規模投入為主的粗放型擴張道路,迫切需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只有堅定不移走創新驅動之路。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索洛揭示的:從長期視角看,技術進步而非資本積累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客觀地看,上海經濟增長的新舊動能轉換還需加速。舊動能方面,電子資訊製造等行業產能外移,鋼鐵、石化等傳統行業進入减量發展的平臺期。新動能方面,新興產業實際增長表現離預期有距離,據《上海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當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23.8%,較國內都市最高水准仍有差距。

  以問題為導向,十二届市委四次全會頻繁提及“科技”和“創新”。全會指出,“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大產業轉型陞級力度”,“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先導產業,加快大模型、區塊鏈等新動能培育壯大,發揮平臺經濟優勢,搶抓綠色低碳機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已經被理論和實踐反復檢驗。這也從一個角度說明,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和定位是相互交融的,需要聯動發展。

  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權衡說:“科技創新是上海發揮排頭兵、先行者作用的關鍵所在。科技創新中心對其他四個中心的覈心能級起著重要的支撐、賦能與引領作用。通過科技創新賦能產業轉型陞級,以高品質發展推進國際經濟中心建設。”

  改革造就制度環境

  科技創新依賴鼓勵創新的制度,制度又由持續的改革造就。

  十二届市委四次全會指出了2024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要著力做好的八方面工作,其中有多項與改革相關,如推進高水准改革開放、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在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各類經營主體中,企業分量極重。培育一流企業是“五個中心”建設的落腳點所在。無論經濟、金融,還是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位於第一線的都是企業,它們的動力和活力决定了這座中心都市的動力與活力。也可以反過來說,缺乏一流企業的“五個中心”將是虛空的“五個中心”。市委全會確定的各方面改革舉措正是為了營造適宜企業發展的制度環境,從而促進投資和創新。

  制度環境也被稱為“繁榮的發動機”。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阿西莫格魯說:“經濟制度能够挖掘市場潜能、鼓勵技術創新、投資人力、發揮福斯才智,這對經濟增長异常重要。”和他一樣,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趨向認為,制度而非地理或文化,最大程度上决定了為什麼有的地方發展迅速、有的地方發展遲緩。

  對於上海來說,經濟中心建設並不止步於經濟本身,而是要憑藉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等“五個中心”,提升都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這“五個中心”都冠以“國際”二字,內涵是配寘全球資源,意味著上海要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對接高標準國際規則,在境外主體參與、境內外市場聯通、全球要素集聚等方面補齊國際化短板,提升全球經濟治理影響力。

  上海是一座夢想之城,在這裡,每個人都有機會追逐自己的夢想。如果說這座經濟中心都市自身也有夢想,理應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