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上海市森林鄉村”47個行政村有14個來自奉賢區生活環境變美了村民錢袋子鼓了

上海 39℃ 0
摘要:

  記者沈思怡

  近日,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公佈了首批“上海市森林鄉村”認定名單,在全市通過認定的47個行政村中,有14個來自奉賢區,數量居全市第一。無獨有偶,在今年年初農業農村部公示的2023年促進鄉村振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擬督查激勵名單中,奉賢也成為上海唯一入選區赫然在列。

  從“五違四必”“中小河道整治”到“和美宅基”“美麗約定”“以工代賑”,近年來,奉賢區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在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特色產業打造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創新做法,著力改善農民居住條件跟鄉村風貌,有效激發村民自治內生動力。

  “和美宅基”建設讓鄉村換新顏

  日前的一個下午,48歲的村民王連英帶著孫子回到浦秀村,在郊野公園的草坪上曬太陽。“我很早就搬去鎮上住了,以前總嫌村裡破不願意回來,現在村裡變成了公園,環境特別好。”

  浦秀村位於奉賢區莊行鎮東北角,北枕黃浦江,有1.5公里浦江岸線和790畝涵養林,入選首批“上海市森林鄉村”。提起浦秀村,如今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莊行郊野公園所在地,民宅白牆黑瓦,水清岸綠,有著“田成塊、林成網、水成系、宅成景”的美好意境。但在過去,當地村民的評估是:“浦秀,又破又鏽”。

  據王連英回憶,十多年前,村裡的馬路狹窄且坑窪不平,因沒有路燈,她還曾在某個雨夜掉入道路中央的巨大水坑。浦秀村黨支部委員尤明傑也記得,村裡早年間還有養豬場,其廢料污水直接排河,導致河道淤堵嚴重,臭氣熏天。

  這樣的境况伴隨奉賢區全面推進“和美宅基三清三美”建設而改變。王連英見證了變化全程:工廠撤出了、違建拆了、河道整治了、宅前屋後的垃圾清理了,荒地演變成公園,破舊的廠房化身精緻的“青春裏”……據尤明傑介紹,現時,浦秀村已成功創建為上海市美麗鄉村示範村,今年,浦秀村的河道還入圍了水利部認定的生態清潔小流域示範工程。

  用“小積分”激勵踐行“美麗約定”

  從臭河浜到景觀河,從荒地到整潔“小三園”,這幾年,奉賢農村人居環境可喜變化的背後,其實都離不開一個法寶——“美麗鄉村·美麗約定”。

  “建房子,經審批;公家物,要愛惜;喪事簡,不挑剔;愛公路,不打場;不焚燒,不亂拋……此條約,大家立;執行好,都受益。”村規民約被寫成了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印在漁瀝村村口的立牌上。漁瀝村第一書記陳桔明告訴記者,為確定細則,村裡召開了3次百姓議事會,廣泛聽取農戶意見,反復修改內容,花了兩個多月。

  莊行鎮新葉村的宣傳欄裏張貼著一張五顏六色的“美麗約定”積分榜,縱坐標是全村890多戶人家的門牌號,橫坐標是月份,中間彩色貼紙,象徵著這戶村民當月是否通過了村委會“美麗約定積分制”的考評。整體來看,全村的達標率達到95%以上。

  新葉村黨支部委員顧立鋒告訴記者,今年3月,新葉村陞級了“積分制”管理模式,以“美麗約定”作為指南,委派村民網格員重點考察村民宅前屋後無毀綠種菜、無亂堆雜物、公共綠化無私自砍伐等情况,對符合要求的農戶按月發放“美家園”能量星,農戶可憑此到村裡指定的商店進行積分兌換,一顆能量星等於20元。“激勵機制提高了村民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了‘主人翁’意識。最初試行時,有100多戶村民是不達標的,如今已减少到40戶,農村宅前屋後的環境衛生情况改善不少。”

  在新葉村積分量販店,86歲的村民楊亞琴用攢了三個月的積分換了一盒土雞蛋、兩包麵粉和一瓶醬油,總價60.5元,她自己只貼了5毛錢。“村裡的要求不高,只要不在花壇裡面種菜,家門口不堆垃圾,每個月就有20元獎勵,特別好。”楊亞琴說。據銷售員介紹,每個月村民能兌換近800張積分券。

  以工代賑,激發村民自治的內生動力

  上午九點,在柘林鎮迎龍村的一處宅基前,幾比特村民正在打樁捆紮竹籬,一天薪水是140元。這是迎龍村人居環境整治補短板的一項工程,通過以工代賑的管道,讓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同時,還能在“家門口”就業而增收。

  在迎龍村黨總支書記李天舒看來,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的長效管護,離不開村民的共同參與,而百姓在共建共用過程中受益,則讓鄉村振興實現閉環。以工代賑的崗位都與村裡的實際需要密切相關:村級河道要定期清理,綠化要時常養護,宅前屋後整潔的鄉村風貌需要專人維護……這些科技門檻較低、前期工作簡單、務工技能要求不高、不需要相應資質便可上崗的、原本交由協力廠商機构完成的工作,如今都由本村村民自願承接完成。

  “一天140元,比我以前做保潔收入高,離家還近。只要幹得動,我也不想在家歇著。”74歲的村民戴仁榮是村裡的“得力幹將”之一,除草、紮籬笆、划船打撈落葉等活兒,他基本樣樣能幹。據李天舒介紹,迎龍村有25個村組,1000餘戶村民,如今參與過以工代賑的村民已達300人次,“參與次數多的村民每年收入能有三四萬,對他們來說是不錯的收益。”

  用“以工代賑”模式激發羣衆自治的內生動力,迎龍村並不是個例。自2021年起,奉賢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在全區多次試點開展以工代賑工作,為帶動農村村民就業增收、促進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撐。比如,莊行鎮蘆涇村就利用“以工代賑1+X”的工作模式,在每個村民小組中遴選一名管理人員帶領多名村民每週挨家挨戶進行垃圾清理工作,常態化保障人居環境整潔有序。“生活環境變美了,村民錢袋子鼓了,鄰里關係也更和睦了,一舉三得。”蘆涇村黨總支書記施夏凉說。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