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次顛覆性修改設計1813戶128種房型“一戶一方案”盤活資源嵌入公共服務設施鳳南一村:老房正改造社區“永續”

上海 42℃ 0
摘要:

  記者胡幸陽

  新年,鳳南一村社區原居民黃老伯“開門有喜”——他收到了楊浦區控江路街道發放的搬家過渡費補貼和愛心牛奶。由於老房子正在拆除重建,房屋地址暫時性滅失。楊浦區創新推出“涉改房屋地址名册”,保障了涉改居民的戶口權益。

  去年11月底,隨著最後一戶居民搬離社區,這個《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生效後全市最大規模的拆除重建項目,用時150天、提前95天實現第一輪意願徵詢同意率100%、第二輪徵詢簽約率100%、第三輪自主搬遷率100%,創下全市最快速度實現3個100%的新紀錄。

  鳳南一村房屋普遍建於上世紀50年代,1813戶居民曾居住在空間狹小、廚衛合用、汛期內澇、管線老化的35棟房屋內。重建完成後,他們將搬進嶄新的現代化社區,包含8幢超20層的全新高層住宅和1個地下停車庫。

  項目還把都市更新與完善公共服務結合起來,街坊內擬建標準化小學,並設計社區食堂、圖書館、健身中心、養育託管點、衛生服務站等總面積達6400平方米的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從多個維度改善人居環境。

  鳳南一村項目迅速攻堅絕非易事。控江路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黃春怡說,1813戶背後就是1813個故事,街道全體幹部扎實做好羣衆工作,一步一個腳印摸清羣衆真實訴求,一戶接著一戶爭取居民的支持,才能創下“鳳南速度”。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教授、公共政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焦永利表示,都市更新是世界性難題,鳳南一村項目為中國式現代化都市更新路徑提供了優秀模範。

  架起“連心橋”讓阻礙冰消雪融

  “許多居民的訴求,不下基層,是不可能瞭解的。”控江路街道社區管理辦主任胡成君講述了一對兄弟的故事:有一戶業主,每次談到簽約,只提出,“要兩套房”。問了幾次理由,都不願意說。胡成君便上門拜訪,進了家門一看,一對親兄弟住在一起。由於包含閣樓,兩人可以互不影響,便在一起“湊合”了多年。

  “重建後只分一套房,兩人就沒法繼續這麼‘湊合’了,所以他們想要兩套房。”胡成君說,若非上門看到真實情况,就找不到“突破口”了。胡成君與設計師討論出了一套戶內分隔的方案,讓兄弟倆能繼續互不影響地在同一屋簷下生活,他們爽快地簽了字。

  控江路街道領導掛帥,186名基層幹部組成8個羣衆工作組紮根一線,深入群眾,不畏困難,確保項目壓茬推進。

  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楊軍說,鳳南原有128種房型,使用權居住面積最小5.9平方米,產權建築面積最大92.56平方米。第一輪工作組遇到海量意見徵詢,許多居民不看政策、不看方案,一味希望“利益最大化”,“只能和他們反復溝通交流,最多的一戶談了幾百次,最久的一次談了超過12小時。”胡成君下基層時隨身帶著一個小包,裡面放的不是檔案,而是潤喉糖、保心丸、清凉油,每樣都用了好多次,有時候自己用,有時候是給居民用。

  最終,工作組將鳳南一村原有的128種房型歸併梳理,做細“一戶一方案”。實施主體衛百辛集團專案負責人袁樂介紹,項目創新使用了信息化系統,居民可一鍵査詢實时掌握政策動態、設計方案、房源資訊等內容,以陽光透明提升群眾參與,促進工作推進。方案前後進行了6次顛覆性修改和重新設計,歷經20餘稿、近百場各級別專題研討會,最終確定了20種安置房型。

  控江幹部們在基層不只是談簽約、談搬遷,更是用心用情關心居民的柴米油鹽、安危冷暖。幹部和羣衆之間的“連心橋”架起後,許多阻礙冰消雪融,難題迎刃而解。

  控江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負責人魏文慶談到了一次讓他印象深刻的走訪。那天雨下得很大,他和居委幹部一起前往一戶住底樓的老太太家。門一敲開,魏文慶就驚呆了:水已經沒進家中,地面一塌糊塗,塑膠凳子幾乎都漂浮起來。

  “老太太一個勁地叫我坐。我本來是詢問簽約意向的,但嘴巴張開,卻說不出話,只問得出‘家裡有什麼困難需要我們幫忙解决嗎?’”魏文慶說,“老太太很善良,不願意麻煩政府。我們連連追問,她才不好意思地開口說,能不能給她兒子辦一張殘疾證。”

  原來,老太太二十多歲的兒子有尿毒癥,每週要去醫院透析,前一陣還摔了一跤,只能由老太太騎車送他去,有時會因違規載人被交警攔下。辦了殘疾證,他就能開殘疾車去醫院了。在場的幹部們聽後無不動容,回去馬上聯系相關部門,依法快速辦好了證件。

  鳳南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帥恒勝也是鳳南一村的居民。他告訴記者,這次項目工作得到了大量羣衆擁護,很多居民參與,主動幫幹部做工作。在去年一場“人人議事廳”基層民主實踐活動上,記者看到鳳南一村的居民們搶著發言,臨時住房問題如何解决、搬遷工作需要哪些資源、未來回搬有什麼好方案……接地氣的“金點子”不斷湧現。

  復旦大學都市治理中心主任韓福國教授認為,鳳南一村拆除重建項目發揮了全過程協商民主的治理效果,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經驗。

  以系統思維破題“複雜系統工作”

  在做好羣衆工作的基礎上,工作組還要找到羣衆接受意願、市場參與動力、財政承受程度的平衡點。楊浦區房管局副局長吳傳婷認為,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作”,不僅要下沉基層,還要向上爭取政策支持、同向尋求破題合力。

  記者獲悉,鳳南一村拆除重建項目得到了市住建委、市房管局等部門的支持,楊浦區則設立舊住房成套改造指揮部,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靠前指揮,通過雙周推進機制專項調度,推動解决了新增出入口、提升容積率等一批難題。

  搬遷前,很多居民都提出:拆除重建期間,房屋地址暫時滅失了,戶口掛在哪?大到子女就學,小到愛心牛奶發放,戶口與居民權益息息相關。楊浦區房管局、區公安分局、控江路街道、衛百辛集團就此開展專題研究,創新製定了“涉改房屋地址名册”,可作為涉改居民在房屋地址暫時性滅失時戶籍事項辦理不受限制的依據。“涉改房屋地址名册”推出後,居民們又少了一大顧慮,搬遷的速度更快了。

  為解决“少數卡住多數”痛點,楊浦區人民法院、區司法局、控江路街道緊密合作,借助司法力量下沉,把訴調對接的時間點向前延伸,最大程度提前化解矛盾爭議。在鳳南一村項目上,楊浦法院在現場設立家門口法庭,與街道工作組一併化解居民衝突。司法力量的提前介入,極大推動了居民意願達成。這一做法,在東鄲等其他楊浦區拆除重建項目中已經複製推廣。

  鳳南一村改建方案還體現了系統思維與科學謀劃。吳傳婷介紹,楊浦區剩餘未改造項目存在獨立地塊單一樓棟限制要素多、規劃限制難突破等難點堵點,楊浦區房管局創新“跨類別協同、跨主體聯動、跨週期平衡”改造新機制,將已確定落地項目的增量房屋與剩餘待改造項目安置缺口的房型提前匹配。

  鳳南一村作為楊浦區剩餘項目中唯一規整成片地塊,其增量房屋為今年楊浦加快啟動小梁薄板項目等提前做好了置換房源儲備。“在新建住宅設計過程中,我們不僅考慮了鳳南一村居民的意見,還考慮到剩餘待改造項目的需求,對戶型、建築外立面、綠化等都做了優化。”吳傳婷說,“鳳南一村改造項目為楊浦後續項目的統籌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

  市委黨校公共管理部教授、現代社區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兵認為,都市更新項目不僅要考慮社會效益,也要算經濟賬。鳳南一村拆除重建過程中,充分考慮了控江區域乃至全區的整體資源盤活,形成了永續改造和社區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具有很高的可複製性和可操作性。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