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計先進縣解析城與鄉走訪四地,“問”出發展背後的力量

四川 22℃ 0
摘要:省委十二届四次全會指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拓展高品質發展空間、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關鍵抓手。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會指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拓展高品質發展空間、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關鍵抓手。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重點在縣域、難點在鄉村。四川如何“抓好兩端、暢通中間”?走出去看榜樣。近日,四川日報全媒體“問計先進縣解析城與鄉”調研採訪組分赴浙江省義烏市、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近距離觀察學習當地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做法和舉措。

這4個位於我國經濟版圖上的縣域,為何成為調研組“問計和解析”的對象?出發之前,每個調研組都在各自的調研對象身上找到最顯眼的標籤:義烏市是浙江“千萬工程”卓有成效的縮影;德清縣2022年1.58∶1的城鄉居民收入比優於全國平均水準;順德區是全國首個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的市轄區;中牟縣則號稱“中國主題公園第一縣”。

是什麼力量成就了這些標籤?調研組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一路思,答案逐漸清晰:是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發展定力,是取長補短時尋求外援的巧力,是以改革創新激發內生動力的魄力。

定力

發展路上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鄭開大道8公里範圍內集聚了8家主題公園,讓中牟縣獲得“中國主題公園第一縣”稱號。在探尋這一稱號起源時,調研組注意到,中牟縣首個主題公園於2010年開園。這意味著,加上此前的產業佈局、項目招引建設等過程,中牟縣已在這條產業路上疾馳了十餘年,才有了今天的產業成就。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會明確,要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深入推進擴權強縣,拓展優化縣城發展空間,提升縣城功能品質,做强縣城產業支撐,切實增强縣城對人口和產業的吸納集聚能力。

產業支撐如何才能强?“騏驥千里,非一日之功。”調研組從調研樣本中看到,無論是“無中生有”還是“有中培優”,只要選定了路,就要有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發展定力。

以順德區為例。從1984年中共順德縣第五次代表大會正式確立“工業立縣”戰畧以來,順德始終把製造業當做安身立命之本,始終心無旁騖支持製造業發展,才建立起如今的“萬億工業塔樓”。

在“萬億工業塔樓”基礎上,順德人再次自我革新,提出打造“最友好製造業强區”的目標。在這一目標下,順德區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長期穩定在55%—60%,並在2025年實現全區工業總產值邁上1.5萬億元新臺階的跨越。

搞產業需要日積跬步的發展定力,鄉村環境整治同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採訪中調研組瞭解到,早在2002年至2010年的城鄉一體化階段,義烏市就開展了以“道路硬化、衛生潔化、路燈亮化、家庭美化、環境優化”為主要內容的“小五化”建設,這項工作成為後來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起源。此後,“千萬工程”在這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再看德清縣東衡村。原本這裡依靠繁榮的採礦業,每年就有300萬元的村集體收入。但面向未來,東衡村選擇了一條“艱難”的路,在2009年關停所有採礦企業,集體經濟收入一夜歸零。此後14年時間裏,東衡村從沒想過走“回頭路”,而是抓住浙江省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機遇,將鋼琴產業做得風生水起。如今,全國每7臺鋼琴就有1臺來自東衡村。

巧力

善借外力彌補自身發展短板

曾經蓬勃發展的鄉鎮企業,是順德製造業的早期版本。調研組瞭解到這樣一個細節,順德鄉鎮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工業技術人才卻嚴重缺乏。為此,順德企業决定從廣州請科技人員來助力。技術員們利用週末休息時間到順德工廠提供服務,他們被稱為“星期六工程師”,是順德製造業崛起的一支重要的外來人才隊伍。

這個故事背後的發展邏輯並不複雜:善於借助外部力量,彌補自身發展短板。

十多年前,還是一個農業縣的中牟縣並沒有搞文旅產業的知識積累。切換賽道的過程中,如何才能少走彎路?中牟縣的辦法是向外借智,邀請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同濟大學、中國旅遊研究院的專家學者走進來,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編制“3+1”規劃和行動指南,依靠規劃和指南不斷優化調整產業發展空間。

再看義烏市。位於義烏市西北部的分水塘村,發展一度相對落後,要搞美麗鄉村建設,面臨缺錢也缺人的短板。這也是我省一些鄉村面臨的問題。

調研組瞭解到,國企成為分水塘村在美麗鄉村建設這門“功課”上的重要“得分外援”。2017年,義烏以市屬8家國有企業作為美麗鄉村項目的投資主體和建設主體,全面深入參與該村10條特色鮮明、各具風情的美麗鄉村精品旅遊線路建設。當年專案啟動後,義烏市國際陸港集團有限公司組織工作專班進駐分水塘村,投資建設完成古街修繕、參觀線路鋪裝、入口景觀等30餘個工程,並為當地招引了“田園集市”“百工坊研學基地”等特色文旅項目,助力分水塘村實現蝶變。

在成都市委黨校講師王亞楠看來,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中,消除城鄉差別不能僅僅靠鄉村和當地的力量,在流動性極强的社會中,依靠“外力”非常重要。同時,借力者也不能坐等靠要,而是要主動作為,把外力轉化為城鄉融合發展的“內力”。

四川正在遵循這樣的發展邏輯。為加快補齊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最大短板,形成協同幫帶、攜手共富新格局,我省啟動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由我省先發地區、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與後發地區結對幫扶。

魄力

用改革創新激發內生動力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面對問題,要始終拿起改革創新的武器,强化改革創新的思維,把改革創新作為解决問題的關鍵一招。調研組發現,對“關鍵一招”的運用,在這些區域都有很好的案例。

2015年,作為全國33個試點地區之一,德清縣的“農地入市”改革拉開序幕,但也遭遇不同區域土地市場價值不同的尷尬。德清的破題之舉是在東衡村開展首個“异地調整入市”試點,相鄰村子拿出複墾騰退出的經營性建設用地名額,與東衡村成立跨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實現“土地入市”,並按入股比例收益分紅。

原本土地價值不如東衡村的村,通過這種管道獲得更高的土地收益,壯大了村集體經濟。而東衡村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建設東衡村鋼琴眾創園的二期項目。“通過這種管道,我們推動了更大範圍的發展。”德清縣相關負責人說。

上世紀90年代,以鄉鎮企業為主體的村級工業園在順德興起,造就了以製造業聞名的廣東順德。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村級工業園成為轉型陞級的掣肘。幾年前,順德區以大刀闊斧的魄力,掀起村級工業園改造行動,為都市騰出發展空間。2022年,順德全年出讓工業用地7196畝,超過去三年總和。

中牟縣也有自己的煩惱:如何在日益激烈的主題公園競爭中,持續保持話題度和競爭力?

調研組瞭解到,中牟縣正立足現有主題公園進一步挖掘文化資源,開發縣域研學旅行產品。“通過研學產品的植入,主題公園對於學生家長群的吸引力會進一步提升。”中牟縣文旅服務中心主任許莉萍說。

“應當保持研發投入,不斷地更新話題和玩法,這樣才能保持對遊客的持續吸引力和項目本身的生命力,真正形成好的旅遊品牌,否則會被淘汰出局。”從中牟縣案例出發,四川大學旅遊學院教授、世界研學旅遊組織執行主席楊振之的答案,同樣適用於省內已經或者計畫在主題公園建設上“分一杯羹”的地方。(記者蔣君芳

标签: 先進縣 城與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