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格背後的治理之變|做好基層減負“後半篇文章”調研①

上海 20℃ 0
摘要:

  記者周楠唐燁杜晨薇吳越

  日前,曲一居民區書記餘騰走訪獨居的王阿婆,得知阿婆腰部扭傷了,便直接在“數位全崗通”手機端記錄了一筆,並通知她的女兒。第二天,另一比特值班的居委幹部在“數位全崗通”上看到這個資訊,立刻跟進。借助數位化工具,虹口曲陽路街道居委幹部實現了“帶著問題走訪和走訪發現問題”。

  “表哥表姐”,曾是居委幹部的自嘲——承擔上級部門各類填表任務、負擔繁重。記者對30餘比特居委幹部採訪後發現,通過數位化工具應用,居委幹部減負感受最明顯的就是表格的减少。一方面,很多表格可以一鍵生成,另一方面,條線部門也結合實際,减少了表格的下放。臨汾路街道聞喜路251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顧惠華做過統計,居民區需要提交的高頻報表從24種减少到6種。

  在採訪中,記者也發現“多出來”另外一些表格:標籤資料表、委局課程清單、專業課程清單、考核表……傾向於為居委幹部賦能、提升服務百姓能效。表格的轉變背後,折射的是居委幹部、街鎮幹部、職能部門理念的轉變。

  居委幹部之變:脚步更勤,效率更高

  走進普陀區大上海城市花園居委會,能看到一面貼滿了分色管理表格的白板,清晰地記錄了每天居民區內40比特獨居、孤寡老人的身體情况及注意事項。

  綠色代表身體健康、生活自主、心情舒暢,需“一日一問候”;黃色代表慢性疾病發作期、特殊用藥期、心情困擾,需“一日一探望”;紅色代表肢體不便,需“一日兩探望”……

  這樣的表格來自居委幹部“四百大走訪”。在新版社區雲中,這樣的標籤也被輸入其中。大上海城市花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朱萍萍告訴記者,如果是兩位老人居住的家庭,其中一位老人去世了,社區雲會直接把資訊推送給居委幹部:這意味著可能出現新的獨居老人,居委幹部要及時瞭解情况、詢問需求。

  最近,大上海城市花園的居委幹部在走訪中瞭解到,由於業委會換屆,已經運行4年的停車管理系統需要在物業接單後,由新的居民自治小組完成管理稽核、錄入流程,從而建立長效管理模式。

  經過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的討論,大家希望尋找會操作停車系統的志願者兩名,和一支能够公平、公正議事的討論決定組,其中需要有車族代表、無車族代表,從不同立場代表居民。

  在此基礎上,朱萍萍一面在社區雲發佈招募令,另一面召集各塊長結合“四百大走訪”開討論會。通過主動報名、排摸邀請等管道,一個停車自治小組成立了,現時已有效運轉。他們共同的目標是:讓居民回家可以有序停車。

  有了數位化治理工具後的“四百大走訪”究竟有何不同?“因為台賬、填表的工作减量,所以更有時間走訪居民;因為底數更清,所以走訪居民、解决問題更有針對性。”曲一居民區書記餘騰的回答很有代表性。

  這也意味著居委幹部們工作方式的轉變:脚步更勤一點,效率更高一點。

  “減負後,居委幹部與社工用在‘條’上工作的時間明顯減少了,但對‘塊’上的工作要求提高了。”五裏橋街道龍華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張丞俊說,黃浦區要求每個居委幹部每月走訪“包塊”區域的50戶居民,這樣三個月基本可完成一次居民走訪全覆蓋,一年實現四次全覆蓋走訪。

  瑞金二路街道建立了“以房管人”的數位化治理平臺,形成社區治理類標籤286個。茂名居委會主任鄭功傑週末在居委會值班,得知有比特獨居老人突發急病。她馬上趕到現場,並聯系了120。等救護車時就打開手機,通過“以房管人”應用打開包含老人資訊的頁面,快速找到老人親屬電話,第一時間通知其到醫院。

  接受採訪的居委幹部,每天的微信步數基本都超過一萬步。如“大樑”書記梁慧麗所說:“要減負,但居委幹部的責任擔當不能减。”

  職能部門之變:要走下去,真正賦能

  看完關於三張表格清單的居委意見,普陀區體育局副局長湯郭平意識到,原來對於同樣的問題,委辦局的視角和居委幹部的視角差异這麼大。

  “以往我們下發任務時,會這樣寫:請居委會協助開展體育文化活動。”湯郭平說,“沒想到,其實居委幹部並不歡迎這樣模糊的任務。”

  不久前,普陀區民政局列出了居村職責清單、委局支撐清單、專業課程清單,下發到居委會,請居委幹部填寫現時委辦局的下派任務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還有哪些是真正需要賦能的。

  拿體育方面來說,大多數居委幹部歡迎體育局配送太極拳、八段錦之類的文體活動,但在活動開展方面卻顧慮重重:如果老人出了安全問題怎麼辦?如果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就會覺得負擔很重,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寧可不搞活動。他們希望得到賦能,比如,新增專業性的指導。

  現時,普陀區體育局準備有組織地開展針對各居委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針對居委文教幹部免費配送體育技能,以及請專業機构與居委幹部一起巡查公共體育設施的安全性。“這些配送並非原來完全沒有,但我們現在的導向是更關注並傾向於社工群體。”

  只有走下去,才能根據社區需要,有的放矢真正賦能。不光是區級條線部門要轉變理念,街鎮一級也同樣如此。

  10月9日,在歐陽路街道蔣家橋居委會,召開街道每月一次的“一號聽”社情民意收集,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龔健,社區自治辦、街道城建中心負責人,居委幹部,以及居民代表,一起就社區“連心門”的完善展開討論。

  蔣家橋居民區書記王娜坦言:“以前我們也會找街道一些職能部門反映問題,但有時解决問題效率不高。”

  歐陽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吳迪告訴記者,在街道“四百大走訪”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一號聽”機制。每月第一個工作日,歐陽路街居兩級黨組織主要負責人深入各自聯系分管的居民區,聽取意見建議並整理歸類。針對難以處理的問題,由街道內部協調、向上協調處理,每月底向居民區迴響處理情况並接受社區監督。

  此前,蔣家橋社區與幸福村後村之間的轉門應羣衆要求拆除後,針對居民反映的快遞、外賣車速快等情况,在街道的支持下,已落實添置監視器、新增減速帶、縮減綠化、拓寬通道等手段,持續優化治理。此次的“一號聽”上,社區“達人”主動請纓,為“連心門”書寫門匾、對聯及美化牆面,共建組織也提供了不少專業建議。

  評估管道之變:聽羣衆的,找出短板

  年底將近,又到了一年一度普陀區“大樑”書記們對居村組織和居村幹部的年度考核、帶教時間。梁慧麗向記者展示了兩張錶:2023年居村組織、居村書記考核評分表和社區工作者考核評分表,這都是需要“大樑”書記、街鎮考核組現場填寫的。

  從2019年開始,普陀區在考核居村幹部時,新增了梁慧麗、楊兆順等11個“大樑”書記的現場考察以及評估帶教。“今年最大的不同,是不再檢查紙質台賬了,我們和街鎮考核組一起組團式下沉考核,看社區雲的居村幹部平時走訪記錄。隨機抽查提問居村幹部,看看是否真實。也會隨機抽查居民,問他們對居村組織和居村幹部的評估如何。”梁慧麗說。

  普陀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普陀區居村組織年度考核突出以群眾滿意為導向,探索構建“631”評價指標體系,即:羣衆滿意度占60%,由“新版社區雲”掃碼測評、書記工作室現場測評等構成,强化對12345市民服務熱線、智慧黨建、信訪庫等數據的運用;平時工作實績名額占30%,亮點工作名額占10%。同時,探索“大樑帶小梁”跟班學制度,選派20名新任居村書記、副書記和40名居村委會主任全程跟班學,以觀察員身份現場學、沉浸學,提升年輕居村幹部綜合能力。

  而普陀區以往的考核中,羣衆滿意度占比大約只有20%。評價體系“指揮棒”的變化,將倒逼居村幹部提升基層党的建設質效和“四百大走訪”聯系服務羣衆的實效。

  “大樑”書記們分成5組,每組走訪近60個居村組織,實現全覆蓋。“我們會問得比較細緻。比如,這戶居民家是否享受了長護險?是幾級?護理員每天都來嗎?態度如何?”梁慧麗告訴記者,“居村幹部‘四百大走訪’,不是去居村民家裡打個卡就結束的,真要做到情况明、底數清、工作實,才能真正服務好居村民。”

  針對居村幹部在考核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項,以及難以解决的問題,“大樑”書記、街鎮考核組則會手把手帶教,現場開出“一居村一藥方”,比如,業委會換屆、協調物業、發揮黨員作用等。

  除了普陀區,記者瞭解到,靜安區、寶山區、徐匯區等都在居村幹部評價體系中將“羣衆滿意度”名額權重提升到60%。而一些街鎮,也創新推出了基於社區治理單元的樓組、社區數據的評價體系。

  曲陽路街道應用“數位全崗通”,與“四百大走訪”記錄等自動比對、導入和抓取,形成《自治樓組生態引導圖》,綜合為五大要素體系——“自治力量、自治平臺、樓組環境、自治活力、文明風尚”,並細化為31個子項目。對每一個子項目的名額維度進行可量化評估和視覺化賦值,形成“五維雷達圖”,直觀反映各居民區黨建引領自治樓組建設的優勢和不足。

  歐陽路街道則基於大數據、羣衆滿意度調查等,形成了黨建引領、多元治理、民生服務、安全穩定、社區文化等社區治理五維診斷評價體系,據此為每個社區“畫像”。這些多維度的評價體系,不僅可作為居委幹部考核的參攷,也為後期治理提升提供了方向。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