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有為搶佔數字經濟關鍵賽道
金陵城中觀融合,姑蘇城外看創新。
11月22日—24日,由省大資料中心與四川日報社·川觀金融智庫共同發起,四川國資平臺、金融機構、企業協會以及研究院所等16個組織的25名相關負責人組成的“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課題調研組走進經濟大省江蘇。
3天2地6點比特,集體座談、企業觀摩、現場體驗,從企業到園區,一個個點比特看過來,意猶未盡。
“開眼,更是開腦。在我國數實融合的最前沿,對標先進,思考我們該怎麼做。”省大資料中心副主任何雨表示,省委十二届四次全會結束不久,省大資料中心與川觀金融智庫就共同組織此次“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跨省課題調研活動,很及時,收穫也很大。
頂層設計有格局
“我們今天是來取經的,學習江蘇怎麼搞數實融合。”11月23日上午,在和江蘇省大資料管理中心的座談中,課題調研組開門見山。
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實融合,江蘇成效顯著。2022年,江蘇數字經濟規模超5萬億元,數字經濟覈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1%左右,兩化(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水准66.4,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
2023年1月,江蘇省兩會上,江蘇提出,要搶佔數字經濟關鍵賽道,努力建設“數實融合第一省”。
江蘇是怎麼做的?交流會上,對方特意擺出的兩份檔案可以看出些許端倪。
一份是2022年發佈的《關於全面提昇江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江蘇以數位化改革為牽引,以數位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完善數字經濟發展生態,著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到2025年,江蘇數位經濟發展水准位居全國前列,數位產業集群能級躍升,數字經濟覈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3.5%左右。
另一份則是今年4月發佈的《江蘇省數字政府建設2023年工作要點》,其中提出,立足推動高品質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深入推進數位政府建設,著力健全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全面推動行業領域數位化轉型,進一步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不斷提高政府管理水准和服務效能。
此外,江蘇省大資料管理中心副主任陳俊還介紹,江蘇已經密集出臺《江蘇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數字經濟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檔,發佈實施《江蘇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等。
地方“賽馬”有佈局
頂層設計有格局,地方發展有佈局。
江蘇省13個設區市,根據頂層設計並結合自身情况製定發展計畫,讓地方“賽馬”各展風采。
那麼,各地又是怎麼百花齊放的呢?調研組來到蘇州尋找答案。
在蘇州(太湖)軟件產業園智慧穀園區展示牆上,調研人員看到了数位大方、企查查、用友等上百家企業的名字。
看了一圈,有人發現了其中的名堂——入駐企業業務範圍幾乎全是工業軟件。
答案意味深長:就地配套。作為工業經濟强市,蘇州的工業企業數量超16萬家,數位化轉型需求大,具有發展工業軟件的基礎優勢,而工業軟件又是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支撐。
不僅精准定位,還精准招商,搭建數實融合“朋友圈”。蘇州製定了“數字經濟覈心產業加速發展年度工作任務清單”,對業務規模在5000萬元到1億元之間,且與本地製造業匹配度高的軟件企業開展精准招商。
“精准呵護”見成效。2022年,蘇州市被列入工信部年報統計的重點軟件企業中,超40%的銷售收入來源於直接服務製造業的工業軟件和嵌入式軟件。
看到蘇州這樣精准搭建數實融合發展“朋友圈”,構建實體企業和數位企業生態體系一體化的做法,四川省商業投資集團副總經理羅遠航深受啟發,“以實體經濟優勢為基礎來發展數字經濟,進而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高品質融合的做法,值得借鑒學習。”
已連續17年雄踞“中國百強縣”榜首的昆山,則把“抓早抓專”體現得淋漓盡致。
元宇宙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高級形態,當很多地方還在談概念的時候,元宇宙產業園已落戶昆山。
“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區就是產業鏈。”走進蘇州昆山元宇宙產業園,十幾個大字讓調研組印象深刻。
這個今年10月8日才開園的產業園區,已有32家元宇宙頭部企業入駐,預計未來3年內入駐的相關企業超200家。
昆山市大數據資源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透露,昆山將元宇宙產業作為轉型陞級、創新發展的新賽道,目標是構建千億級產業集群。
早在開園之前,昆山市相關部門就圍繞“打造元宇宙產業看昆山,發展元宇宙產業來昆山”打出“組合拳”:編制一套產業規劃、組建一個產業聯盟、設立一隻投資基金、舉辦一場品牌會議、建設一個公共平臺、打造一個示範基地、孵化一個生態鏈群。
成都交子數位金融投資集團市場負責人張侃對記者說,通過這次調研,可以感受到發達地區對數字經濟、元宇宙的態度普遍積極。一方面,積極推動相關技術研發和應用,以期在新領域取得領先地位;另一方面,也關注元宇宙可能帶來的產業變革。昆山元宇宙產業發展,無論是出臺規劃,還是舉辦元宇宙產業大會、元宇宙產品展覽會、元宇宙國際裝備展,都可以感受到一隻有為的“手”在助推產業發展。
市場有效數實融合企業“八仙過海”
企業是數實融合的主體,轉型轉得好不好,市場有答案。
江蘇全力推進製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位化轉型,全省進行數位化轉型的工業企業有3萬多家,形成了10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規模占江蘇全省製造業比重的70%。這裡的企業究竟是如何實現數實融合的?調研組選擇了三家不同類型的企業:一家外資企業、一家本地企業和一家非製造業企業。
點比特一:外資企業
費尼克斯電力集團新一代智慧工廠
南京江寧開發區,坐落著費尼克斯電力集團新一代智慧工廠。費尼克斯電力集團是德國工業4.0的覈心參與者之一,其工廠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全球首批智慧製造“燈塔工廠”之一。位於江寧開發區的這個新一代智慧工廠,就是按照“燈塔工廠”標準精心打造的。
站在參觀通道向生產區望去,一個個環島上的自動機械手正忙碌有序地組裝零件。
“訂單來啦!”智慧物流系統接到指令後,快速分揀出該訂單所需零件,隨後由高速穿梭的物流小車通過軌道將料箱運送到生產區。
“在生產區的物料工作站,這裡的軌道是‘5出3進’,也就是說有5條軌道將料箱送出去,另外3條軌道把料箱送進來。”費尼克斯電力集團中國公司戰畧生態平臺經理曹黎說,隨後小車上的傳感器便會識別零件的類別和重量,來提升送料環節的精准度。
自動裝配線上,經過翻滾、震動後的零件會自動找到自己的軌道,並由自動機械手進行組裝後,訂單上要求的產品就完成了。“現在一比特工人可同時看管5條生產線,主要工作是對組裝好的產品進行包裝。”
如此智能化的“燈塔工廠”,外界關注度有多高?在當天下午,曹黎已接待了三批企業調研人員,而在我們之後,還有兩批。
如此智能化的“燈塔工廠”智慧成效如何?還是數據作答:工廠綜合生產成本降低10%、製造週期從7天减少到5天,產能提升30%。
點比特二:本地企業
江蘇省國信集團
如果說費尼克斯電力集團新一代智慧工廠是世界“燈塔工廠”高舉高打的一個示範,那麼本土傳統工業如何數實融合,提高智能化水准?調研組來到江蘇省國信集團,看看這個擁有能源、金融、新興產業投資、社會事業等四大業務板塊,傳統業務占比較高的企業是如何數實融合的。
在江蘇國信綜合運營管理中心大屏上,一串串數位歡快地跳動著——這裡是該集團的智慧大腦,每年彙集的28億條原始數據為江蘇省最大的省屬國企決策分析、生產調度提供支撐。
“點擊運營概況、集團分析、調度模式、診斷模式、項目監控等頁面,可以隨時瞭解集團能源板塊的生產運營情况。”國信集團資訊資料管理中心經理郭金躍演示,數位化的生產執行資訊系統涉及安全、運行、設備、檢修、維護、經營等領域的數據,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了“集團總部—能源部—電廠”的三級數據管控體系。
這些實現了業務數據標準化以及跨組織、跨領域共亯交換的集成數據,對企業有啥用處?
案例說話。“老師傅都看不出來的异常,數據能提前發現。”江蘇國信靖江發電有限公司智慧電廠專案負責人胡高斌,用幾組數據勾勒出集成數據在生產管理中的應用成效,“例如借助水泵狀態預測模型,可以提前12天判斷出2號機組A氣泵中間軸頭异常。這個模型應用到生產管理後,每年可直接减少經濟損失450萬元,獲得間接經濟效益1600萬元。”
四川省水利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祖傑認為,江蘇國信以業務為驅動、“多點開花”的數位化應用場景,對四川水發科創中心相關系統建設提供了有價值的參攷。
點比特三:非製造業企業
南京市都市照明建設運營集團有限公司
如果說,江蘇國信是製造業在數位化潮流中主動迎合市場需求成功轉型的一個樣本,那麼非製造業的企業還需要數實融合嗎?
南京市都市照明建設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提供了另外一個案例。
明長城、夫子廟、中山碼頭、南京長江大橋、奧體中心……展示片中,南京的古都魅力與現代活力在燈光下一覽無餘。
南京市路燈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設施運營中心副經理、高級工程師王鵬展介紹,這些描繪城市夜景的路燈,燈杆“身上”已附著20多種智慧設備,身兼智慧調光、視頻監控、環境檢測、一鍵求助等多項都市治理職能。
“你看到的路燈,也可能是‘鷹眼’。”王鵬展介紹,現時已經在南京南站北廣場兩個高杆燈上,安裝了帶算灋的高清探頭。這組探頭可以自動識別半徑200米範圍內,途經南站出入口的車牌資訊以及駕乘人員情况。一旦“看”到非營運車牌資訊,便會立即推送到相關監管部門。
另一個例子是,南京照明集團還將“高位視頻+AI算力”的感知拓展到識別鼓樓廣場的戶外廣告安全上,一旦監測到看板有位移、傾角、震動情况,便會向相關部門提供預警資訊,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從都市照明到智慧管理,從傳統部門到新興企業,南京照明集團讓我看到了傳統企業反覆運算陞級的過程。”四川省商業投資集團信息化管理部部長王濤感慨,數字經濟太有想像力了。“這次江蘇數實融合調研,既讓大家看到了數位化、智能化為產業帶來的大發展大變革,也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對數位化轉型的信心。”
數實融合發展的緊迫感撲面而來。“此次江蘇行,大家邊看邊學邊找差距。”四川省大數據發展聯盟秘書長秦强子告訴記者,內部交流中,不少企業負責人談到想要在數實融合中跑出加速度,但數據人才緊缺的問題。“課程需求已經對接,爭取近期先把首席數據官的培訓班搞起來。”(記者高敬盧薇攝影記者吳楓)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