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的意見

江苏 25℃ 0
摘要: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浙江“千萬工程”的重要訓示批示精神,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强、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的意見》。

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

關於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的意見

(2023年9月26日)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浙江“千萬工程”的重要訓示批示精神,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强、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製定如下意見。

一、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走在前、做示範重大要求,强化系統觀念,堅持久久為功,突出鞏固提升和常態長效工作定位,把村莊整治和改善百姓生活結合起來,把環境提升和發展經濟結合起來,把農村基礎設施改善和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准結合起來,把鄉村塑形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將蘊含於“千萬工程”經驗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轉化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際行動,推動全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整體提升,展現平疇沃野、山清水秀的風貌之美,魚米之鄉、產業興旺的富庶之美,城鄉融合、服務均等的時代之美,鄉風文明、治理有序的人文之美,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

(二)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提升農村生態環境質量,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多元價值,讓生態綠色成為鄉村底色。

——堅持整體推進、分步實施。堅持規劃先行,建設、運營、管護一體推進,準確把握階段性重點任務和推進時序,把人居環境改善與特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升、文明新風培育等結合起來,注重時、度、效,推動全省鄉村面貌整體提升。

——堅持循序漸進、久久為功。錨定目標真抓實幹,先易後難、層層遞進,保持工作連續性和政策穩定性,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分區域、分類型、有重點地加以推進,環太湖地區山清水秀、人文厚重,要彰顯江南農耕文化底蘊,努力建設鄉土中國、詩意江南的鄉村典範;寧鎮揚丘陵山區環境優美、大江大河,農業科教資源豐富,要努力把鄉村建設成都市休閒、農業科技富集區;裏下河地區水網密佈、生態良好,要充分彰顯靈動秀美的水鄉風韻;沿海地區區位獨特、資源豐富,要努力彰顯濱海風貌和田園風光;黃淮平原遼闊平整、林田河湖交錯,要充分展現平原大地景觀,努力把鄉村建設成為林茂糧豐的美好家園。

(三)目標任務

到2025年,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提升,建成1000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把3000個以上行政村、200個以上鄉鎮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全省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基本實現全覆蓋,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自然村全覆蓋,力爭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行政村覆蓋率達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55%以上,無較大面積黑臭水體,住房條件加快改善,鄉村更加美麗宜居;農村一二三產業加快融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4萬元,村集體經營性年收入全部達30萬元以上;城鄉資源要素流動更加通暢,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准進一步提高;鄉村治理和諧度顯著提升,鄉村文明煥發新氣象。

到2030年,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人居環境生態宜居、生產生活設施完備便利、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可及、村莊風貌各具特色,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農業强省基本建成。有條件地區梯次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到203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成果進一步鞏固提升,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基本同步,城鄉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健全,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農民羣衆生活品質顯著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准更高,基本建成農業强、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

二、深化環境整治提升,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

(四)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以行政村及新型農村社區為單元,統籌推進農村改廁和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因地制宜選用就近接管、集中或分布式處理設施、資源化利用等模式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源頭减量,提高垃圾分類處置能力,探索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加强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能力建設,健全常態化垃圾排查清理機制。繼續推進綠美村莊建設,大力推廣鄉土樹種,優化林種、樹種結構,保護生物多樣性。村及村級以下溝渠河塘治理要切實落實縣負總責、鄉鎮具體落實的責任分工,結合公共空間治理、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重點解决貫通、清淤、垃圾等突出問題,力爭全面消除農村黑臭水體。

(五)集中連片整體提升村莊風貌。推進村莊環境集中連片整治提升,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總結推廣各地集中連片整治提升工作的實踐經驗,依託自然地理、河流水系、交通線路、重要景區等,跨村、跨鎮、跨縣一體推進自然要素和道路、村莊、景區、園區等生產生活要素綜合更新,點線結合、以點帶面、串珠成鏈。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為契機,在跨省域美麗鄉村風景線培育上加強合作、實現突破。

(六)進一步推進農村住房條件改善。尊重農民意願,强化規劃引領,完善公共配套。在符合規劃佈局的前提下,優化建設審批程式,切實保障農戶合理合法建房需求。鼓勵農民在規劃發展村莊內自建翻建農房。在同一行政村範圍,鼓勵引導非規劃發展村莊內、有實際住房改善需要的零散農戶在規劃發展村莊插建住房。鼓勵或組織住房城鄉建設領域設計師、工程師等專業科技人員下鄉,提升鄉村規劃建設水准。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及時消除安全隱患。鼓勵各地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通過自營、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種方式,依法依規盤活利用農村閒置農房發展民宿、創客空間等。

(七)深入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推動特色田園鄉村發揮示範引領作用,鼓勵所在行政村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培育特色田園鄉村片區。將傳統村落、特色保護類村莊作為優先支持對象,加强重要節點空間、公共空間、建築和景觀的詳細設計,保護自然肌理和傳統建築,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特色生態、特色文化,强化鄉村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深入挖掘傳統村落文化價值和文化競爭力,持續重塑田園風光、田園建築、田園生活,推進農文旅融合。做好傳統村落保護名錄的動態更新,實施掛牌保護,積極支持傳統村落集中的地區實施整體保護發展。

三、持續壯大鄉村產業,加快建設蓬勃發展、繁榮興旺的活力鄉村

(八)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依託鄉土資源和產業基礎發展特色產業,加快培育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羣、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强鎮等。重點建設優質糧油、規模畜禽、特色水產、綠色果蔬4條省重點產業鏈以及水稻、活豬、小龍蝦、食用菌等13條省級重點細分產業鏈,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基礎好、潜力大、成長性强的市域縣域特色鏈。編制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目錄,建設省級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範基地。培育農業全產業鏈“鏈主”企業和骨幹企業,引導向優勢產區、產業園區集中。

(九)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推動農產品加工業提檔陞級和集羣集聚發展,高水准建設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突出“魚米之鄉、蘇食天堂”鮮明特色,大力推進新型食品集羣和釀造、功能性食品產業鏈培育發展。支持供銷合作社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骨幹網。實施江蘇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畫,建立以區域公用品牌為依託、優勢企業品牌為支撐、優質產品品牌為覈心的農業品牌體系。鼓勵探索縣域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允許在鄉村佈局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納入村莊規劃編制統籌考慮,優先依託規劃發展村莊進行佈局。

(十)積極培育鄉村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美麗鄉村+”農業、休閒、非遺、民宿、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突出“鄉產”“鄉遊”“鄉食”“鄉宿”,開發形式多樣、個性突出的業態和產品。因地制宜建設休閒農業精品區,深化拓展“水韻江蘇”“蘇韻鄉情”品牌內涵,持續辦好省鄉村旅遊節。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直銷直供、冷鏈配送、社區團購、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推廣農產品“生鮮電商+冷鏈宅配”模式。推廣“蘇農雲”應用,開展農業數位化建設整市推進試點,大力發展鄉村數字經濟。

(十一)持續拓展農民增收致富通路。大力發展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能力强、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產業。通過訂單收購、保底分紅、二次返利、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共建緊密合作的產業化聯合體,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優化鄉村就業創業環境和服務供給,建立有利於農民靈活就業和適應新就業形態特點的用工制度,帶動農民實現家門口增收致富。

(十二)著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繼續實施化肥農藥减量增效,推進實名制購買定額制使用。推廣綠色農業種植管道,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因地制宜開展農田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科學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和處置。完善秸稈收儲運體系,積極培育高附加值的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因地制宜推廣直接還田、腐熟還田、過腹還田等多種還田形式。在水環境敏感區域加大夏季秸稈離田利用力度。加强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發展種養迴圈,持續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實施池塘養殖尾水排放標準,大力推進池塘生態化改造。

(十三)加快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學習運用浙江培育强村公司、實施片區組團、打造共富工坊等新模式,拓展生產託管、物業租賃等新領域,探索融合經濟、“飛地”經濟、服務經濟等新路徑。全面加强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完善新型集體經濟運營管理機制,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發揮全省農村產權交易市場作用,推動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對長期紮根鄉村、為集體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退休人員、返鄉創業人員、企業家等,經集體成員(代表)大會同意,可以參與集體收益分紅。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探索建立經營管理人員績效報酬與集體經營性收入增量掛鉤機制。繼續依法有序開展鄉村公共空間治理。對集體經營性收入相對較低的薄弱村,實施千村提升攻堅行動。

四、全面推進鄉村建設,加快建設功能完備、設施完善的現代鄉村

(十四)有序推進農村基礎設施提檔陞級。推動村組道路、快遞物流、網絡電商等公共基礎設施提檔陞級,逐步實現全域覆蓋、普惠共亯、城鄉一體。落實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運行管理組織責任,加快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的長效管護機制。綜合郵政、快遞、供銷、電商等資源,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支持建設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和冷鏈設施。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連片推進農村生態河道建設,加快城鄉互聯互通骨幹河道治理,提升河湖治理管護成效。

(十五)促進鄉鎮和村居功能提升。加强縣域內統籌佈局,推動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强化縣級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加快提升縣級承載力。强化鄉鎮功能提升,加快美麗宜居小城鎮發展,支持在鄉鎮發展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穩步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推進村級為民服務空間融合,促進黨群服務中心、村民活動中心、農村產業和農產品展示銷售中心等集中綜合。

(十六)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根據人口發展變化,科學配寘和統籌縣鄉村公共服務資源投入,合理佈局建設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加快義務教育、公共文化服務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鼓勵建設城鄉學校共同體,綜合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合理佈局縣以下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加大農村未成年人保護和困境兒童、留守婦女關愛服務力度,抓好農村殘疾人、精神病人照料服務工作,加强村(社區)法律援助工作網站建設。

五、切實加強鄉村治理,加快建設穩定和諧、文明有序的善治鄉村

(十七)全面建强農村基層黨組織。持續實施基層黨建“五聚焦五落實”深化提升行動。强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組織功能,選優配强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建立健全“抓鄉促村、整縣提升”工作機制。全面推開“四議兩公開”,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深化村黨組織書記專業化管理,並向其他村幹部覆蓋,加大村黨組織書記後備人才培育工作力度,選優派强駐村第一書記。深入推進農村基層幹部鄉村振興主題培訓計畫,建設一支政治過硬、知農愛農、業務精湛、羣衆認可的“新農幹”隊伍。

(十八)培育文明風尚。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常態化開展道德模範、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學習宣傳活動。持續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文宣教育活動。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系列活動。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深化文明村鎮創建,推進鄉村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和文化遺產保護,因地制宜打造文化禮堂、文化廣場、鄉村戲臺等文化空間,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新風”行動。

(十九)完善治理體系。完善以黨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完善衝突糾紛調處化解機制,及時把衝突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推廣積分制、清單制等經驗做法,健全村民議事、村規民約等自治機制,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運用數位化管道,探索鄉村治理有效模式。積極爭創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市、區)、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强化民主法治村(社區)動態管理,開展法治建設薄弱村(社區)提升專項行動。

六、創新體制機制,著力提高鄉村建設和發展的效力效能

(二十)提升規劃引領水准。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加强縣域統籌,構建完善“鎮村佈局規劃+村莊規劃”鄉村規劃體系。推進鎮村佈局規劃動態更新,分層分類積極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合理確定不同類型村莊的發展目標、用地佈局、風貌管控和建設任務。在保證安全前提下,合理確定建築高度控制要求。到2025年,已確定的規劃發展村莊基本做到“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全覆蓋,一般性村莊做到應編盡編。

(二十一)加大資源整合力度。製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指南,分區域明確工作重點和建設標準。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年度任務清單,以目標定任務,以任務定項目,以集成提成效,强化部門之間協同配合,確保做一村成一村,做一片成一片。賦予縣級更多的資源整合使用自主權。

(二十二)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深入學習借鑒浙江注重引導社會資本下鄉參與鄉村振興的成功經驗,更多地運用市場機制推進鄉村建設和經營。打造政銀企村合作模式,探索信貸、保險、擔保、基金、企業合作等有效管道,拓寬鄉村建設融資管道。盤活利用現有土地、集體資產等,在農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等重點領域,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創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壯大“新農人”隊伍,引導“農創客”下鄉。積極實施涉農專業訂單式定向人才培養計畫。加快培養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專業人才,打造“鄉村工匠”。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聘請鄉村職業經理人。

(二十三)充分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分清黨委政府、基層組織和農民羣衆的責任和邊界,合理劃定“公事、共事、家事”,最大限度調動農民羣衆積極性。鼓勵基層結合實際開展多種形式的家庭評選活動,通過積分獎勵、命名激勵,廣泛動員農民群眾參與村級公共事務,開展形式多樣的清潔家園、美麗庭院等活動。鼓勵農民發展庭院經濟,培育家庭工廠、手工作坊等,推進與休閒農業、民宿旅遊等融合發展。堅持量力而行,嚴禁新增政府隱性債務。

七、加强組織領導,為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提供堅強保證

(二十四)壓緊壓實責任。建立健全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形成職責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推進的工作局面。完善鄉村振興推進工作組織領導體系,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各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分工負責、協同推進。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切實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由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牽頭,會同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具體實施。

(二十五)强化要素保障。省級財政綜合設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綜合提升專項資金,聚焦補短板、强弱項,突出鞏固提升、常態長效,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管道,視各地建設進展、投入情况、管護成效等進行差异化獎補,對達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要求的行政村、鄉鎮給予獎補,並對綜合提升的行政村公共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等運維管護費用給予補助,專項資金由縣(市、涉農區)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統籌安排。專項資金實施辦法由省財政廳牽頭製定,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有關部門具體實施。各市、縣(市、涉農區)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大投入力度。土地出讓收入中按規定比例選取用於農業農村的資金、城鄉建設用地增减掛鉤所獲土地增值收益、補充耕地名額交易收益等,應安排一定比例支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加强年度新增用地計畫和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規模的統籌安排,在編制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時應當安排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名額,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在製定土地利用年度計畫時,市縣應安排不低於省下達新增計畫的5%用於保障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積極探索實施點狀供地等靈活供地管道,優化審批流程,及時滿足鄉村產業項目及其配套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需要。

(二十六)開展考核表彰。充分發揮高品質發展綜合考核和鄉村振興戰畧實績考核指揮棒作用,將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為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工作實績突出、成效明顯的地區和組織予以激勵,努力營造比學趕超、競相發展的濃厚氛圍。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