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培育深耕多年普通農產品身價暴漲

上海 34℃ 0
摘要:

  記者沈思怡

  灰綠色呈紡錘形的“皇家一號”、果皮雪白形似天鹅的“醜小鴨”、重達80公斤的巨型“紅滿堂”……在奉賢區柘林鎮艾妮維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大棚裏2000多個不同品種,把南瓜種出了花樣。

  “花式”培育的農產品,近年在奉賢不少見。西渡街道南渡村的上海都市果園葡萄基地研發出罕見的“馬斯卡丁”葡萄品種。這種葡萄每串平均只有十多顆,果實不僅按粒售賣,特級果還能達到10元/顆的高價,被稱為“葡萄中的愛馬仕”。此外,青村鎮櫻之源農業合作社花了10年時間實現“北櫻南栽”,讓市民吃上滬產大櫻桃。

  這些看似“花俏”的農產品究竟是誰在種?經濟效益如何?對於農業轉型和種源發展意味著什麼?近日,記者前往一探究竟。

  深耕單一品種做到極致

  在傳統觀念中,南瓜並非科技含量很高的蔬菜。在艾妮維合作社負責人張向東印象中,幼時餐桌上的南瓜總是“水趴趴、很寡淡”,只能果腹,遠談不上好吃。2010年,張向東在日本考察時嘗到了當時最新的板栗南瓜,細膩香甜的口感讓他驚歎。彼時,日本農業相關領域已花了20多年研究南瓜,全球採購量遙遙領先。張向東看到了市場,“只有把農產品做到極致才不缺市場”。

  自2013年起,艾妮維合作社收集世界各地優質的南瓜種源豐富自有的種質資源庫,以此為基礎對種質進行馴化雜交,深耕南瓜育種。據統計,合作社已累計保存過萬種育種資料,提煉出近百對相對成熟的父、母本資料。通過不同排列組合反復測試篩選新品種,合作社每年要種植近2000種不同南瓜。截至目前,合作社培育出13種已通過認證的南瓜新品種,也使奉賢南瓜成為上海第一個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的產品。

  科研攻關助力育種篩選

  自上世紀80年代起,長三角地區曾多次引種歐洲甜櫻桃,但在氣候溫暖、春雨紛紛和地下水位高的立地條件下,樹體營養與生殖生長失衡,總是枝繁葉茂卻“花”而不實。

  為實現“北櫻南栽”,櫻之源農業合作社負責人田坤花了10年。2013年,田坤在合作社引入第一批櫻桃樹苗,通過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對近百種櫻桃樹種進行篩選,根據田頭表現發掘適宜在上海栽種,且能實現高產高品質穩定性狀的品種。從種下一株櫻桃果苗到結出商品果,大致需要3到5年。初步篩選後,還需跟踪該品種的田間表現,若果實品質表現不佳就需從頭篩選。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篩選出8個適宜上海生長的大櫻桃品種,今年5月,面積40畝的櫻桃園迎來第一年掛果,品種包括布魯克斯、齊早、薩米特等,畝產量達1000公斤。

  科研攻關,正幫助新農人們跨越“橘逾淮為枳”的鴻溝。這兩年,吃起來有獨特麝香氣味,“按顆售賣”的葡萄橫空出世。上海都市果園葡萄種植基地負責人倪景廣介紹,這種被稱作“馬斯卡丁”的天然野生大葡萄原產自美國西南部,比普通葡萄多一對染色體,果肉含大量的白藜蘆醇和其他葡萄沒有的鞣花酸等抗氧化物,具有潜在的藥用價值。然而,2016年,果園首次從美國引種育苗,701棵芽僅成功育活2棵。“經過和上海交通大學合作,在實驗室進行分析,我們發現樹苗來到上海後,枝條中單寧的含量非常高,阻礙組織細胞生長。後來通過不斷試驗,終以高頻電療等管道攻關。”如今,種植基地的“馬斯卡丁”已達到1500棵約30畝的規模,總產量有1.5萬到2萬斤。

  “小種子”背後“大生意”

  “花俏”的農產品,是門好生意嗎?

  “物以稀為貴”的邏輯可以解釋小眾精品農業背後的大市場。倪景廣說,“馬斯卡丁”葡萄在銷售時劃分了特級、一級和二級,分別為828元、568元及398元每盒。令他驚喜的是,銷量最好的往往是價格最高的特級果。

  田坤說,過去華東區域銷售的甜櫻桃主要來自進口或從北方運來,為方便運輸保存,櫻桃往往尚未完全成熟即被採摘,以延長上市期。如今,上海產的大櫻桃可待“樹上熟”後再採摘,新鮮度更高,物流成本的降低也讓櫻桃價格更為親民。

  另一方面,作為農業的晶片,“種子”不僅能賣到好價錢,對鄉村振興也有促進意義。據瞭解,艾妮維合作社南瓜種子的零售價是每粒2元,約為普通市售南瓜種子的十倍。為了减少種價給農民帶來的成本負擔,張向東與新疆、內蒙古、海南等基地合作,在賣種子的同時簽署收購協定。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