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南橋鎮探索“社區+企業”基層治理新模式辦公大樓裏開出社區食堂

上海 23℃ 0
摘要:

  記者沈思怡

  日前,65歲的居民張蘭芳在午飯時間拿著居委會下發的優惠券,來到位於奉賢區達政路219號的南橋經濟園區2樓新開業的“YOUNG·食光”曙光社區食堂“嘗鮮”。“聽說是新開的,就來試試,吃下來感覺很不錯,價格實惠,味道也不錯。”

  11月初,奉賢區南橋鎮在曙光社區啟用了全鎮首批兩個社區食堂。除了“YOUNG·食光”,另一家位於南奉公路7228號二建塔樓4樓的員工食堂,同樣也迎來不少“生面孔”。

  不同於現時大部分公建民營的社區食堂,南橋鎮這兩家社區食堂選址上有些特別——鎮裡兩家民營企業,通過延伸企業本身的服務或開放自家員工食堂,為社區百姓提供就餐便利。據瞭解,這兩個社區食堂,街道及社區不出場地,也不給任何補貼,純靠企業市場化運作。

  “避開”困難,社區食堂有新思路

  過去由於資源緊張,南橋鎮沒有社區食堂,老人助餐只能靠村居助餐點定向送餐,選擇少,覆蓋面難以擴大。對曙光社區來說,社區內大多是新建社區,配套設施尚待完善,而伴隨社區內園區企業員工及居民增多,“家門口”的實惠就餐需求日益迫切。

  9月以來,南橋鎮與各居委幹部結合主題教育開展“四百”大走訪,曙光社區黨委書記朱曉燕關注到了這樣的聲音:“除了住戶和企業員工,不少如警衛、保潔等基層工作者也多次迴響,希望附近能有解决吃飯問題的地方。”

  推出社區食堂的想法就此萌生。然而,“造”一家社區食堂並不容易。首先是場地問題,老社區資源緊張,新社區可開發的配套空間資源雖相對充足,但面臨“空間誰來運營”的難題。“按照公建民營的思路,需聘用協力廠商餐飲機构進駐,社區食堂的盈利性偏弱,政府和經營企業都將面臨不小壓力。”

  朱曉燕决定另闢蹊徑——能否用現成餐飲店或企業員工食堂的“大廚房”,來滿足居民期望的“小食堂”呢?一來,企業只需延伸原有服務;二來,社區食堂的引流功能也能提高企業知名度;對社區來說,無須大興土木或另起爐灶就能讓市民享受到“家門口”的實惠服務,减少財政壓力。

  “百企聯百區”促成民生好事

  但是,讓企業騰出空間、參與打造社區食堂,還不給任何補貼,它們願意幹嗎?

  記者瞭解到,去年7月起,南橋鎮聯合鎮商會發起“百企聯百區”行動,160多家企業黨組織分為服務業、製造業等11個組,與11個社區黨組織(涵蓋150多個社區)開展結對共建,探索“社區+企業”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一年多來成效顯著。自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南橋鎮以“百企聯百區”黨建聯盟品牌為切入點,持續挖掘社區和企業各自優勢,推動“兩新”黨組織發揮自身優勢,激發更多的企業與社區結對共建,同時引導企業在原有定向結對的基礎上繼續拓寬服務面,進入更多社區,增進聯盟凝聚力和向心力。

  經由“百企聯百區”平臺,今年9月底,朱曉燕就向社區內兩家民營企業表達了合作意向,分別是奉賢二建股份有限公司及上海梵馨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硬體上,這兩家企業都有做“社區食堂”的先天優勢:二建公司大樓本就有企業食堂,委託協力廠商公司運營,向150多位員工提供中晚工作餐;上海梵馨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南橋經濟園區內經營著一家餐廳,後廚一牆之隔便是園區開發時預留的用餐空間。地理位置上,以15分鐘社區生活圈為標準,兩家企業均能輻射到15個居民社區。

  “起初有些忐忑,這兩家企業是否願意做社區食堂?”但讓朱曉燕驚喜的是,雙方對接十分順利,前後不到1個月,兩家社區食堂就已正式全面對外開放營業。

  現時,由上海梵馨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承辦的“YOUNG·食光”曙光社區食堂向附近全齡段居民員工提供午餐,餐費標準為20元/人,包括一大葷一小葷一素,60周歲以上的居民憑社區下發的優惠券,還可享受每餐减免5元的優惠,這塊補貼大部分由企業承擔;二建塔樓店的餐標為15元/人,套餐包括一大葷一小葷兩素,考慮到周邊老年居民和上班族較多,企業餐廳納入社區食堂後,還開放了晚餐,週末也正常營業。

  從短期經濟效益上看,企業獨立支撐社區食堂,某種程度上是“賠本”買賣。不過,這些企業都有自己的考量。上海梵馨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雷軍滿表示,從長遠看,民營企業承接“社區食堂”,達成的是百姓、政府、企業三方共贏的局面,“時間久了,相信社區食堂會給我們的餐廳積攢口碑,帶來引流。企業要回饋社會,社會才會反哺我們,社區食堂就是這個視窗。”奉賢二建公司經理顧蕾蕾也告訴記者,企業納入了“百企聯百區”大平臺,理應與社區共同謀劃項目,優勢互補,方能實現互惠共贏。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