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貴州的“村超”,到四川的數位鄉村……他們一路看一路聊,碰撞鄉村振興新思路

四川 41℃ 0
摘要:“在成都平原看到這個地形,親切!”11月22日,德陽市旌陽區高槐村,沿著逶迤的臺階,來川考察的貴州省黨政代表團緩步走進展廳。

地點

德陽市旌陽區高槐村

“在成都平原看到這個地形,親切!”11月22日,德陽市旌陽區高槐村,沿著逶迤的臺階,來川考察的貴州省黨政代表團緩步走進展廳。貴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望向不遠處的淺丘,有代表團成員如此打趣。

親切的不只是地形。同樣是西部農業大省,川黔兩省肩負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使命,同樣面臨城鄉融合發展的時代命題。高槐這個“藏”在平原“褶皺”裏的小村莊,有何過人之處?它能為川黔兩省共赴鄉村振興之路提供哪些借鑒?記者跟隨代表團一路參觀、一路暢談、一路思考。

看:數位鄉村

彙報完,他被代表團成員圍著加微信

走進高槐村旌秀桂花智慧農業創新中心,一種“未來感”撲面而來。

兩米多高的大螢幕上,實时顯示耕地地塊分析報告。德陽左岸數位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維站在旁邊另一塊荧幕上操作,地塊確權是誰的、由誰承包、給誰耕作……隨著徐維的手指滑動,這些數據被一一呈現在大螢幕上。用他的話形容,在這個創新中心,“大屏看、中屏管、小屏幹”。

該創新中心位於旌秀桂花糧油智慧農業產業園,服務著園區2.76萬畝優質糧油產業。除顯示耕地資訊、農作物種類等基本情况之外,這套系統還能還原農業生產全過程。

徐維切換到另一個頁面,這是他隨機挑選的一戶新型經營主體的耕地。1000多畝耕地裏,主要種植青椒、蕃茄等蔬菜。“肥料使用、氣象數據、政府抽檢報告等都可以看到。”他介紹,這些數據最終將匯合成合格證,並形成二維碼粘貼到產品外包裝上。市民到量販店選購農產品時,可以掃碼查看上述數據,確保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剛彙報完,徐維就被不少代表團成員圍起來互加微信。

“耕地裏的監視器怎麼解决?”貴州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張集智首先發問。“監視器有些企業或者園區已經有了,我們直接接入系統。”徐維建議,這套系統可以先從星級農業園區做起,因為配套設施相對成熟。

“智慧農業產業園是創新丘陵地區數位農業示範應用的生動實踐,非常值得學習借鑒。”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景亞萍認為,資料獲取可以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特別是有助於貴州這樣的山區解决標準化種植難題。

聊:農旅融合

將農業產業與鄉村旅遊有機結合,川黔兩地可互相介紹遊客

近年來,貴州“村超”“村BA”火遍網絡,儼然成為貴州的另一張名片。今年8月下旬,來自德陽民間的一支球隊參加了貴州榕江美食足球友誼賽(第一季),成為首支亮相“村超”的四川球隊。而本次參觀的點比特高槐村,也承辦了德陽2023首届“旌韻高槐”鄉村八人制足球聯賽,吸引了16支隊伍參與。

借著體育的東風,如何加快農旅融合,成為本次參觀期間的另一大熱門話題。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這是徐霞客對我們當地景點萬峰林的描繪。”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委書記陳昌旭介紹,黔西南州冬天暖、夏天爽,可以發展農旅、文旅、康旅和商旅。他認為,川黔兩省氣候條件獨特,有很多山地,還有各縣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把農業產業和鄉村旅遊有機融合起來,能新增老百姓收入。“川黔兩地在文旅方面可以有很多合作,客源可以互相推介。”

農旅融合,外延在旅遊,內涵還是要突出農業農村特色。

“這就是特色。紅白茶,來了四川才知道。”貴州省投資促進局局長謝强指著手中的茶杯向記者介紹。他所指的什邡紅白茶,乃白茶中的稀有品種,盛產於什邡原紅白鎮,帶著濃郁的鄉野風味。

謝强的思考不只是一杯茶。常年從事招商工作的他認為,特色農產品是一個大市場,但仍面臨不少短板。“鄉村特色產品如果只是小眾消費,銷量上不去;如果市場反響好需要大批量採購的時候,產能又跟不上。這兩方面是影響農業產業化比較大的問題。”

這與貴州省銅仁市委書記李作勳的想法不謀而合。他正計畫著將銅仁特色農產品賣到四川來,“銅仁的牛、白山羊,我想四川人民應該很喜歡。”

謀:人才歸鄉

從考察點比特的“咖啡村”到貴州的“中國吉他製造之鄉”

驅車行駛在高槐村的鄉間道路上,仿佛穿梭於一幅田園油畫中。道路兩側,錯落有致地分佈著咖啡館、紮染坊、書吧等。與一些“空心村”不同,高槐村盡是年輕的面孔,隨處可見和老師一起進行課外教學的孩子,以及安安靜靜坐在河邊寫生的畫家。不少代表團成員感慨,在高槐村,“農村公園化、景區化、社區化!”

年輕的高槐村,首先是有一群年輕的人。

高槐村引入“德陽潮扇”、染雲山房等文創項目12個,培育形成鄉村咖啡、文創設計、共亯農場等新業態14個。“我們這裡不種咖啡,不產咖啡,卻有很多咖啡館。”德陽市旌陽區東湖街道負責人透露,高槐村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咖啡村”。

高槐村的“蝶變”,讓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潘榮聯想到“中國吉他製造之鄉”——遵義市正安縣。

正安縣地處黔渝交界,山高穀深,人多地少,曾是深度貧困縣。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大量正安人前往廣東從事吉他生產行業。2012年,正安號召同鄉返鄉創業,吉他產業順勢而生。如今正安縣有近10萬人從事吉他製造相關產業,世界10大吉他品牌有6個在當地代工生產。

“從‘咖啡村’到‘中國吉他製造之鄉’關鍵還是人。”潘榮說,人才振興,很大希望就在本地的年輕人身上。他們外出務工闖蕩後,開闊了眼界、提升了思路、學到了科技、積累了資金,如果當地能提供一些好項目讓這些人返鄉創業,有情懷、懂科技的他們可以帶動周圍村民一起致富。

以人為代表,但不能只有人,包括“人、地、錢”在內的生產要素只有充分在城鄉之間流動開來,才能產生化學作用。

這一點,貴州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周文深有感觸。她介紹,從之前的土地增减掛鉤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這些政策都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用地支撐。“現在我們還有新的合作形式,比如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包括租賃閒置的農房等。”(記者侯沖

标签: 鄉村振興 貴州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