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優化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到2025年常住人口自覺履行分類義務比例達到98%

上海 25℃ 0
摘要:

  記者陳璽撼

  為進一步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上海已製定《持續優化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昨天召開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對《工作方案》進行了解讀。

  市政府副秘書長王為人介紹,《工作方案》明確了五項重點名額,即: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自覺履行生活垃圾分類義務比例達到98%(現時在97%左右);居住區和組織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穩定在95%以上;市民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滿意度達到96%;生活垃圾源頭减量率達到5%以上(現時在4%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5%以上(現時達到43%)。

  為達成目標,《工作方案》明確了六大工作任務。一是强化社會治理,實現分類實效常態化。二是優化投放環境,推進分類投放便利化。三是推動低碳轉型,實現源頭分類减量化。四是完善設施設備,達到全程分類系統化。五是健全回收體系,加强生活垃圾利用資源化。六是加强數位賦能,推進監督管理智能化。

  《工作方案》強調通過提高分類投放的便利性,來提升市民獲得感和滿意度。首先是全市21670個垃圾分類投放點將進行微更新,這些點比特由於歷時較長,現時存在設施老破舊、缺失、容易髒汙等問題。《工作方案》明確,這些投放點要配齊或更新固定式洗手池、除臭、通風、遮陽防雨、照明等裝置,“垃圾落地”問題頻發的點比特還要配寘智慧監管設備。

  誤時投放點是一些社區為照顧因工作、生活等原因趕不上固定投放時間扔垃圾的居民而採取的便民措施,但由於非常規投放時段缺少專人值守,容易發生垃圾桶滿溢、不分類投放等問題。《工作方案》提出,2025年前,8073個誤時投放點要改造,配寘無需手動開門、開桶,以及垃圾桶滿溢、不分類投放事件自動監測警示等功能裝置,保障誤時投放點比特的周邊環境衛生質量和投放實效。

  對於一些社區至今還存在“定時定點”規則“一刀切”的問題。《工作方案》明確將繼續推進各居(村)落實“一社區一方案”,由居(村)黨組織牽頭,在充分聽取居民意見、綜合考慮物業保潔工作力量等基礎上,明確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定時定點”模式或者“定時定點+誤(延)時”模式。在一些空間有限的住宅區域,還鼓勵探索新型的投放收集模式,比如地埋式投放、流動收集車等。

  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鄧建平表示,針對部分組織將垃圾桶提前放置在道路兩側或垃圾房外等待清運,停留時間過長擾民等問題,上海將探索生活垃圾清運公車站牌式報時提示等智慧收運模式,開發收運車輛到站提醒通知功能,到2025年,各區至少推出1條示範線路。

  現時,上海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已達8000噸/日,規劃新增的7座濕垃圾集中設施有6座已開工建設,另有1座正在開展準備工作,這些設施建成後,全市濕垃圾集中設施資源化利用能力將超過1萬噸/日。預計至“十四五”末,上海焚燒和濕垃圾集中設施資源化利用總能力將達到3.8萬噸/日,為上海日均約2.6萬噸幹濕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和處置提供基本保障,也為協同處理其他固體廢物提供有力支撐。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