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唐燁
靜安區臨汾路街道,60歲以上居民占比近47%,沒想到,在這樣一個高度老齡化的社區,居民最迫切的願望之一竟是建個“寶寶屋”。
最近,街道與居委幹部結合主題教育開展“四百”大走訪,通過線上“心願碼”小程式以及線下走家入戶收集,他們瞭解到居民對建造“寶寶屋”的迫切需求,又依託街道打造的智能化治理平臺“民情日誌”“數據駕駛艙”,計算出“寶寶屋”該如何選址。不久前,設立在臨汾路391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內的“寶寶屋”開啟試運營,這個約60平方米的空間可一次性接待12名12月齡至36月齡的幼兒,解决了不少親子家庭看護難問題。
“寶寶屋”選址大數據來算
在臨汾社區,不少人日常閒聊中提及最多的是“隔代照護”需求。“我們夫妻倆每天都是‘朝九晚七’,孩子只能麻煩老人照顧”“我們和子女在生活習慣、育兒觀念上有代溝,如果有專業的育兒老師指導可能更好”“幫忙帶孫輩後,自己的業餘時間被擠壓,如果能在帶娃的同時,兼顧自己的愛好就好了”……
對專業育兒場所的迫切需求催生了“寶寶屋”。選址何處?“大數據”開始發揮算力優勢。依託“民情日誌”“數據駕駛艙”平臺,街道不僅掌握了轄區內各片區幼兒分佈密度、隔代看護家庭情况,也知曉了老人日常活動需求。這些數據互動疊加後,街道打破慣性思維,實現空間融合,補上幼兒托育服務的短板,讓幼兒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更貼心的關懷和愛護,將“寶寶屋”設定在老人最常活動的場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
“寶寶屋”空間佈置得十分溫馨,對照幼兒不同的年齡階段設定了運動、認知、語言、遊戲等區域,並配備保育保健等專業工作人員,確保幼兒在這裡獲得科學、貼心的照顧。“這裡有專業的老師幫忙帶娃,我們很放心。”家住星城花苑社區的沈阿姨說,“接送時,專業老師會跟我普及育兒知識,回家帶娃也有了科學指導。”
記者瞭解到,家門口的“寶寶屋”,不僅是開給幼兒的,也是開給家長和長輩們的。“寶寶屋”每年為幼兒提供12次免費托育服務,還提供每年12次免費科學育兒指導。“寶寶屋”啟用一周,便受到了不少家庭的歡迎,現時已接待50名幼兒。此外,大數據還持續分析親子家庭使用體驗等,並將分析結果迴響給相關部門,用以提升服務水平。
“寶寶屋”設定關照一小一老
“寶寶屋”設定在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內,不少老人在接送、等待孫輩的過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這段空閒時間。
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融合社區助餐、長者照護、居家養老服務等功能,老年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優質的服務,如在長者運動健康之家鍛煉、在社區食堂喝喝下午茶,還可以在活動室和朋友們“一展身手”,樂享幸福晚年生活。
黃阿姨原本習慣每天早上去嶺南公園徒步鍛煉半小時,但自從帶外孫女後,她的業餘時間被小朋友占滿,很少和老友們結伴玩耍。如今,她可以充分利用外孫女在“寶寶屋”的時間,“早上把孩子送來後,我就到隔壁長者運動健康之家的跑步機上慢走半小時,再和姐妹們跳一會兒健身操,每天鍛煉一會兒出點汗,非常舒坦”。長者運動健康之家專業的工作人員會適時為老人提供運動指導,幫助老人科學鍛煉。如果中午來不及買菜做飯,黃阿姨就會在社區食堂打包幾份菜。
此外,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還設有老年心理關愛點、長者照護之家、老人日間照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一站式提供為老、育幼、文體、活動等多項民生服務。臨汾路街道負責人說,居民生活無小事,街道將不斷嘗試用數位化提升社區治理,改善居民生活。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