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丁歸來記——稻城縣亞丁村保護恢復蹲點調研記(三)

四川 31℃ 0
摘要:2022年底,四川啟動亞丁村搶救性保護恢復。現時,亞丁香巴拉文化博物館、洛克小屋、藍月山谷飯店等重點專案推進順利,耕地保護、文旅商品打造成效明顯,世界級國際化村落已具雛形。


香巴拉文化博物館伫立在亞丁村邊緣,與洛克小屋隔山相望。


洛克小屋,首次以展陳管道系統梳理洛克與亞丁的淵源。

千年前,藏族群落遷徙至三座雪山之下,以亞丁為名,聚集成村生生不息。

近百年前,美籍奧地利探險家約瑟夫·洛克遇見亞丁,撰文將這處絕美秘境首次推向世界,啟發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在《消失的地平線》中創造“Shangri-La”一詞,讓這片淨土成為東西方共同的理想之境。之後,中外遊客潮湧般登臨這片藍色星球上的淨土,這個高原山村,一度面臨商業衝動下的建設失序、文化失真、生態失管等困境。

2022年底,四川啟動亞丁村搶救性保護恢復。現時,亞丁香巴拉文化博物館、洛克小屋、藍月山谷飯店等重點專案推進順利,耕地保護、文旅商品打造成效明顯,世界級國際化村落已具雛形。

四川日報全媒體亞丁村保護恢復調研組全程蹲點調研,循著今人進村的路線,相遇歷史中的“洛克線”,以亞丁村為覈心,觀察這場進行中的高品質發展蛻變社會實驗,記錄這個村莊經歷的巨大變遷。以亞丁為窗,感受中國鄉村振興的脈動。

A

信心歸來

保護恢復帶來基建、綠化的變化,還有體驗感和信心的提升

10月13日,記者第三次前往稻城縣亞丁村蹲點調研。

此時的亞丁,已進入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山穀秋葉繽紛、層林盡染。相比今年4月,亞丁村已換了全新模樣。

變化,始於細微之處。土石本色的“黑藏房”散落在山間臺地上,疏密有致。建築的外牆,出自項目組專門聘請的本地石砌藏房藝人之手:拆除了部分落地大窗,還原古建築用於戰事防禦的小窗戶;晾曬青稞的陽臺也被還原,這是農耕文明留下的痕迹……

恰逢青稞收割季,金燦燦的田野鋪展在村落中間,亞丁村村民電珠夫婦揮舞著鐮刀,將成熟的青稞收割、紮捆,然後堆砌成一排排整齊的青稞垛子……基於實際,亞丁村的耕地保護遵循“返璞歸真”的原則。“以前因為種地收益不高,很多耕地都被撂荒了。保護恢復工作啟動後,我們將耕地流轉給了稻城亞丁景區管理局,由他們負責種植和管理。”亞丁村駐村第一書記周童春告訴記者,除了活態傳承農耕文明外,這些青稞還可以給景區馬幫的馬提供補飼。

房前屋後,石頭砌成的花台裏花團錦簇。與之相呼應的,是村外10萬來棵待萌芽的樹苗。“亞丁村綠化建設項目包含了亞丁村週邊植被恢復348畝、村內庭院綠化美化24.6畝、公共綠化24.2畝、建築屋頂綠化1.2畝,合計398畝。”中建八局項目綠化施工首長方玉浩告訴記者,如果說建築是村子的骨架和皮膚,植物則為村落施上了粉黛,帶來了充滿韌性和生機的美。

亞丁村原有的古樹也在保護恢復中重新煥發了生機。村子盡頭的轉角處,兩棵歷經200餘年滄桑的細齒櫻桃樹上掛滿了飽滿晶瑩的野櫻桃。摘下一顆放進嘴裡,稻城亞丁景區管理局的多吉被酸得五官擰在了一起,“還是小時候的味道。”為了還原這種“小時候的味道”,稻城縣在亞丁村以及周邊摸排出了50多棵樹齡在100年以上的古樹,製定了“一樹一策”保護方案。

由表及裡,更多的變化正在發生。1.5公里10千伏電纜、近4公里低壓電纜、4臺新增變壓器、91個戶錶改造……工程負責人黃兵介紹:“電力系統鞏固提升工程完工後,將滿足亞丁村未來至少30年的用電負荷增長。”

在香巴拉文化博物館,彌散式供氧科技已經得到突破性使用,隨後還將在其他公共場所和飯店民宿探索鋪開,届時,缺氧、高反這些“攔路虎”將被拿下。

圍繞“未來30年”的供需,污水治理、供水、移動和電信通信等工程也在同步推進。

更難察覺的變化發生在眾人心裡。保護恢復專案啟動之初,村裡人也一度有衝突、有質疑。“經歷了幾年疫情,大家的信心都有點不足。”在此經營了8年民宿生意的蘇州人張健告訴記者,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和村貌的改變,漸漸有了柳暗花明的感覺。

對於本地村民來說,變化則更直觀。“我把房子租給了民宿商家,自己在村裡的物業公司當司機。”村民四郎汪堆告訴記者,作為土生土長的亞丁村人,對於村子的發展,自己從未有過如此强烈的參與感。

唯一不變的,是遠處亘古伫立的三座雪山。10月,蒼翠的高原開始泛黃,天空愈加純淨,央邁勇、仙乃日、夏諾多吉雪峰在群山包裹中更顯峻偉神聖,恒久、靜默地端詳著眼前發生的一切。

B

香巴拉歸來

博物館、洛克小屋、非遺畫廊等成為集中展示香巴拉文化、香格里拉文化的載體

亞丁村僅有37戶村民,卻是亞丁的文化靈魂和展示視窗,對四川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示範意義重大。

以前,亞丁村的景象與香格里拉背後的純粹絕美一度很不相稱。“飯店、民宿、餐館、小賣部,幾乎是村子所有業態。”周童春告訴記者,以前走在村巷裏,滿眼是餐飲民宿的店招,像是沒有文化內核的建築外殼。“站在亞丁村,不僅想不到香巴拉,連看得出文化味的藏居建築也在被影響。”中建西南設計研究院的一組資料顯示,與2000年相比,20多年來村莊規模擴大了1.5倍,但原汁原味的藏居建築卻被稀釋了。

如何讓香巴拉文化留得下、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帶得走?

新的亞丁村,最大化還原藏式建築院落風貌,建成“活”的藏式民居博物館,整個村子成為天然的社會生活劇場,村民的日常生活自成一種文化表演,香巴拉文化博物館、洛克小屋、非遺畫廊、音樂工坊和系列文旅商品成為集中展示香巴拉文化、香格里拉文化的載體。

香巴拉文化博物館依山而立,以“吉祥八寶”之一的白海螺為整體造型,又如同亞丁的眼睛,朝著三座雪山的方向眺望。

館內共設三層,底層設有彌散式供氧、全年供暖以及相應機房,是博物館的“物理心臟”。中間層與村道接連,設有圖書區、文創區、多功能區,值得一提的是,這裡藏有《消失的地平線》在全球發行的多數版本。三層則是主展廳,展廳內主打紅、白、黑、黃等藏族民居色調,有唐卡、文物、拓片、照片、書籍等展品,構建出一個富含藏文化的審美空間,以東西融匯展陳管道再現香巴拉理想家園。

步入館內,三幅作品引人注目:新派唐卡《香巴拉畫卷》、明代仇英創作的《桃花源圖》複製品以及西方《伊甸園》油畫作品,描繪的正是不同文化之上生長出來的理想之境。

透過展廳的透明幕牆,遺世獨立的仙乃日雪峰似乎觸手可及,與唐卡畫中幾無二致。

走出展廳就到了“亞丁陽臺”,項目總設計師、中建西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劉藝介紹,陽臺與村子以橋相連,其創意是讓遊客在感知天地遼闊之後,轉身又可回歸烟火生活。

“95年前,洛克就在這個位置眺望亞丁村。”沖古寺旁,洛克小屋二樓觀景平臺,項目策展人周詩瑤誦讀起洛克當時的筆記:“一個寧靜的小村莊,它被鬱鬱蔥蔥的森林環繞著,幾戶藏樓在金燦燦的麥地中間聳立,炊烟飄飄、時隱時現。”

1928年,洛克穿越木裡來到亞丁,在沖古寺留宿了3天。百年情緣今續寫,沖古寺旁一座“洛克小屋”小型博物館悄然落成,營造與洛克共同尋夢亞丁的沉浸空間。

洛克小屋由四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打造,首次以展陳管道,通過實物、照片、文獻資料、微縮場景等系統梳理洛克與亞丁的淵源。走進小屋,古樸氣息撲面而來,原生態藏式民居風格基礎上,融入雪山等元素,濃縮展現“洛克走進亞丁”“洛克推介亞丁”“世界聚焦亞丁”的百年歷史發展脈絡,打造“香格里拉”尋夢文化的體驗和認知場景。

“格桑花開,花開的地方,一個遠離紅塵紛擾的地方……”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記者循聲找到藏族歌手索郎達吉時,他正在創作歌曲,為藏鄉天籟館的開放做準備。索郎達吉不僅是音樂人,也是稻城亞丁官方旅遊形象大使。“天籟館是一個有形的空間,人們可在其中找到無形的自己。”索郎達吉認為,打造這個空間,就是在亞丁打造一個交流中心,遊客與當地居民一起唱歌、舞蹈,其間還會有本土藝術、服飾、繪畫的非遺老師來此講座,讓世界文化在這裡碰撞,讓更多人聽見香巴拉。

稻城亞丁景區管理局局長李燦告訴記者,當遊客離開亞丁時,以前是“兩手空空”,現在可以將新派唐卡、阿西土陶、藏族服飾、集郵護照、紀念明信片等特色文創產品,帶往全國各地。

黃昏時,遊客陸續乘車離開,車窗外明月高懸,博物館燈火明亮,音樂工坊歌聲漸起,亞丁壩子跳起了鍋莊,藏族夫婦割完最後一茬青稞起身回家。

車行漸遠,雪山漸藍,直至亞丁和地平線消失不見,一直深埋心底的香巴拉正在歸來。

C

遊客歸來

業態的豐富讓途經點變目的地,“過點”變“落點”,未來變“支點”

細微的變化正在催生更大的反應。亞丁村地處稻城亞丁景區入口處,海拔約4000米,在以往,即便是擁有獨一無二的景觀優勢和深厚的歷史文化,亞丁村也只是少部分人進入景區前的暫停之地。

“以前,一些身體素質比較好的,或者對攝影、戶外運動比較癡迷的遊客,會選擇在亞丁村住一晚。”亞丁旅發公司總經理龔自毅告訴記者,供氧、供暖等基礎設施的改善,降低了亞丁村的“進入門檻”,但要把遊客停留時間拉長,還需要更豐富的業態。

圍繞著“亞丁壩子”這一中心廣場,音樂酒吧、非遺體驗中心、畫廊等新業態已開始佈局。

不同於其他景區千篇一律的文創產業,作為一個僅有30多棟建築的小村莊,亞丁的業態更注重“小而美”。

非遺體驗中心將引進唐卡繪製、藏紙製造、牛羊皮手工製作等非遺傳承人入駐,音樂酒吧將融入亞丁說唱、山歌等原生音樂。

業態的豐富讓“途經點”變為了“目的地”,新的問題是,如何讓遊客知曉,並在此停留?

“公車化”,是平衡遊客意願和亞丁村流量的解決辦法。李燦說:“我們計畫在村口和村子中間設定幾個網站,願意在這裡下車的遊客,可以下車徒步遊覽,走到下一個網站,再上車繼續進入景區。”

不只有基於商業化的考量。為了集中展示亞丁村的香巴拉文化、香格里拉尋夢文化、藏族民俗農耕文化,村邊臺地上的香巴拉文化博物館與沖古寺旁的洛克小屋遙相呼應,正成為文化的展示視窗和新的網紅打卡點。

不僅從“過點”變為了“落點”,亞丁村的保護恢復,還被寄予了成為“支點”的期望。

2004年,在四川召開的第三届川滇藏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協調會上,四川、雲南、西藏三省達成共識,劃出一個“大香格里拉”的地區範圍,包含三地82個縣(市、區),覈心區位於甘孜州,而稻城縣亞丁村,則是覈心中的點睛之筆。

為“大香格里拉”範圍樹立標杆,從帶動周邊地區的改變開始。

“稻城縣13個鄉鎮都參與了亞丁村保護修復項目。”赤土鄉鄉長多吉澤仁和木拉鄉鄉長敦山作為亞丁村保護恢復工作指揮部成員,最近大半年一直在為亞丁村工作。他們告訴記者,他們所在鄉的石砌匠人已掙到了共約100萬元勞務收入。

紅利不止於此。當前,亞丁景區的遊客流量正在從村子和鎮上外溢,多吉澤仁和敦山在努力建設亞丁的同時,也在考慮本鄉的發展。他們準備與亞丁村走差异化路線,主推牧民體驗的旅遊產品,比如擠牛奶、打酥油茶、騎馬、阿西土陶燒制等項目,補充亞丁村的產品體系。

亞丁村的保護恢復還在繼續,摩梵主題飯店的老尹將新店開業計畫排到了明年。2024年5月,亞丁村將以更美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我們調研中偶遇一比特年約七旬的臺灣遊客,第二次來到亞丁的他,正好碰到亞丁村保護恢復施工。站在路邊的泥濘中,他仍然熱情地向我們推薦他心中徒步亞丁的絕佳路線,笑望著遠處的雪山:“以後會更好的!”(四川日報全媒體亞丁村保護恢復調研組張劍寧蕖吳夢琳鐘莉遊飛朱文博文/圖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