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等級最高漢碑善本展在上圖東館揭幕展期兩個月

上海 36℃ 0
摘要:國內外首個以漢碑善本為專題的展覽“大漢雄風:上海圖書館藏漢碑善本展”昨天在上圖東館揭幕。此次“大漢雄風”展覽移師上圖東館面積最大的一號展廳,不僅空間與展覽硬體全面升級,展期更是延長至兩個月。

“大漢雄風:上海圖書館藏漢碑善本展”在上圖東館開幕首日,吸引不少觀眾觀展.jpeg

“大漢雄風:上海圖書館藏漢碑善本展”在上圖東館開幕首日,吸引不少觀眾觀展。施晨露攝

  記者施晨露

  國內外首個以漢碑善本為專題的展覽“大漢雄風:上海圖書館藏漢碑善本展”昨天在上圖東館揭幕。此次展覽是上海圖書館有史以來舉辦的碑帖展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藏品最優的,也是迄今為止漢碑拓本最高文物規格的展覽。展覽展出碣石、碑版、摩崖、石闕、畫像題字等90餘件珍拓善本,約80%達到國家一、二級文物標準,均屬首次集中亮相。

  兩年前,上圖年展聚焦唐碑,當年年末舉辦的“大唐氣象:上海圖書館藏唐碑善本大展”成為現象級展覽,14天展期令人意猶未盡。此次“大漢雄風”展覽移師上圖東館面積最大的一號展廳,不僅空間與展覽硬體全面升級,展期更是延長至兩個月。

  從不同形制領略漢碑風采

  兩漢碑刻形制具有初創、發展和定型的鮮明軌跡,從最初無定制的刻石,歷經一二百年的發展,創立出有碑額、碑穿、碑身、碑座的具有規範形制的碑。漢代碑刻留下了眾多形制和門類,如刻石、碣石、石闕、摩崖、碑版、石經、畫像等。走進展廳可以發現,此次展覽的佈局正是從刻石開始,按照漢碑的不同形制安排,其中既有《乙瑛》《禮器》《孔宙》《史晨》《曹全》《張遷》等名碑,也選取了地處偏遠的摩崖名品《西狹頌》《石門頌》《郙閣頌》《劉平國摩崖》等。展覽中,有近一半漢碑卷軸懸於牆上,整幅拓片還原碑刻原貌,行款字數,一目了然,加之精湛的裝裱藝術、精彩的名人題跋,令人回味無窮。

  “碑帖收藏是從明代中後期開始流行,當時,好的碑帖善本更多地被做成裱本,放在桌案上觀賞、臨摹,並不流行把碑帖懸掛在牆上。而漢碑出土多在清代嘉道以後,碑帖開始掛在牆上。囙此,兩年前的唐碑大展,大多數重量級展品是陳列在展櫃中的裱本。這是漢碑與唐碑的不同之處。”上圖研究館員、碑帖專家仲威說。此次展出的《太室西闕銘》(王懿榮藏本)、《開母廟石闕銘》(李葆恂藏本)、《曹全碑》(俞複藏本)、《史晨後碑》(何紹基藏本)等均屬明拓珍本,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其中《開母廟石闕銘》(李葆恂藏本)為元明拓本,被譽為“世間第一本”。

  從不同角度感知漢碑之美

  漢碑之美如何欣賞?首先,可以感受書法之美。此次展出的《三老碑》書體介於篆隸之間,古拙自然,堪稱從古隸到漢隸書法演變的活化石;《曹全碑》為漢代隸書代表作之一,用筆秀麗多姿、結構飄逸端穩、佈局疏朗勻淨;《禮器碑》雖為隸書,卻繼承篆書的運筆法,秀逸遒勁;《張遷碑》是漢代隸書成熟時期的作品,字體方正古樸、厚重典雅,是漢隸方筆系統的代表作。

  其次,可看傳拓和裝幀之美。拓片是用棕刷或打刷將濕宣紙嵌進字口花紋上墨製作完成,文字花紋具有凹凸立體感。經歷歲月變遷、風雨侵蝕,石碑表面風化斑駁,因而拓印時會在紙上留下大片石花。於歷史長河中“綻放”的石花層層疊疊,別有趣味。為呈現此次大展,上圖歷史文獻中心修復團隊根據每張碑帖的特色製定修復方案,既有保留原裝的,又有重新裝裱的,從面板到書衣、書匣,富有審美旨趣。

  再者,碑帖背後蘊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是最重要的。在碑帖善本流傳過程中,歷代金石學家留下的鈐印、題簽、題跋,使得拓片超越保存與複製的功能,成為獨一無二的文物。展品中有一件經歷火灾、幸而留存的《曹全碑》(俞複藏本)。《曹全碑》於東漢中平二年十月二十一日刻立,到了明末大風吹折樹木壓斷石碑,此後人們見到的拓本多為碑石斷裂後的版本。此次展出的俞複所藏《曹全碑》,根據碑文狀況判斷,是俞複舊藏明拓未斷本,是現時所知僅次於上海博物館館藏“因字未損本”的頂級文物。

  《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摩崖》又稱《劉平國斫孔記》,刻於東漢永壽四年,此摩崖位於新疆阿克蘇所屬賽裡木城東北二百里大山岩壁上,清光緒年間才逐漸為人所知。晚清將領張曜的幕客施補華帶拓工監拓數十紙分贈友朋,此次展出的王懿榮舊藏拓本即其中之一。此本流傳過程中有14人留筆,成就了金石界的一場頂級“聚會”,而在新疆地區出現的這一漢碑名品對中國歷史而言也有重要的文獻和文物價值。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