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企業投資建設的項目從中國採購設備已成趨勢而且帶動的不只有產品還有服務

上海 23℃ 0
摘要:  企業“走出去”,出口帶起來。囙此,有必要在現階段好好討論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和出口的關係。  有業內人士觀察發現,現時在由中國企業投資建設的項目裏,從中國採購設備已經成為趨勢。

  記者吳衛群戚穎璞

  企業“走出去”,出口帶起來。記者瞭解到,近些年來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同時,為拉動國內出口做出了積極嘗試:一些企業通過到國外建廠開展裝配生產,帶動了國內上游產品的出口,還有一些企業通過承包工程加大了鋼鐵及製品、各類機械、塑膠製品等各種建築材料及日用消費品的國內採購量,帶動了出口額的增長。

  出口是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隨著全球貿易格局變遷和疫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組重構,以往為出口而出口的策略已經難行。囙此,有必要在現階段好好討論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和出口的關係。

  對外直接投資與出口存在互動關係

  國際貿易理論認為,對外直接投資(OFDI)與出口存在互動關係,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今天,大量的國際貿易由中間產品、原材料構成,這些貨物在到達最終消費之前,都需要當地的進一步加工,中間產品貿易在國際貿易總量中的比例正在不斷提升。

  “重播”跨國公司的在華發展歷史,對外直接投資與出口之間的互動關係也顯而易見。

  以上海福斯為例,1984年,中德雙方簽署合資協定;1985年,上海福斯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現更名為“上汽福斯”)。至1987年,桑塔納的國產化率也才只有2.7%,僅輪胎、收音機、喇叭、天線、小標牌等為國產。

  國產化率僅2.7%,對中方而言,並不值得高興。但對外方來說,新項目卻給包括母公司在內的國外汽車零部件廠商增添了一條出口通路。直到後來,上海投入近70億元,引進國外先進科技達140餘項,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高起點、大批量、專業化的桑塔納國產化零部件配套系統,桑塔納的國產化才終於走上了快車道。

  投資與貿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係,從在滬外資企業的發展“成績單”也能管窺:截至目前,在滬外資企業數量7萬家,貢獻了上海市約四分之一的GDP、約三分之一的稅收、二分之一以上的規上工業總產值、近三分之二的外貿進出口總額。

  企業“走出去”拉動零部件和設備出口

  近年來,我國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部分往東南亞等地轉移,引發擔憂。其實,企業擴大海外投資是必然趨勢,雖然產業鏈部分轉移,但零部件、設備、原材料等仍從我國進口。專家指出,分清對外直接投資與出口存在互動關係,對正確處理“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關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積極意義。

  “走出去”不等於產能全部轉移。國內“走出去”的標杆企業華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汪力成認為,企業“走出去”,雖然新增了境外的產能和銷售,但仍然有平均價值60%的上游零部件和資料從中國母公司或中國供應鏈購買,實際上仍然起到了拉動中國外貿出口的作用。

  作為中國汽車龍頭企業,上汽集團在泰國、印尼、印度、巴基斯坦建有4座整車製造基地,最新財報顯示,上汽年海外銷量達到101.7萬輛,其中海外基地產銷11.1萬輛,占比11.9%。記者從上汽泰國基地瞭解到,現時他們的本土化率達到了40%—50%,這意味著50%—60%的上游零部件和資料需要從中國母公司或者中國供應鏈購買。

  近年來,輕紡企業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减弱,國外大量訂單向越南、印度、印尼、高棉、斯里蘭卡等成本優勢明顯的周邊國家轉移,2021年10月底,東方國際位於衣索比亞的毛衫基地首單成功出貨。東方國際在投資過程中,將中國先進的紡織工藝、科技、專業設備、豐富的運營管理經驗和時尚健康的產品帶到衣索比亞,僅專業設備一項,首批就安裝了300臺進口電腦橫機及後道生產設備。

  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佈的《2021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我國對外投資帶動貨物出口214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3%。

  參與對外承包工程帶動高端製造“走出去”

  對外直接投資帶動出口之外,對外工程承包更是帶動高端製造“走出去”的一種有效管道。

  多年前,國內盾構市場還是清一色的“洋盾構”,而如今,“滬牌國產”盾構徹底翻盤,不僅佔領國內市場,而且已經走向世界。

  這一切,離不開隧道股份較早“走出去”,積極參與對外承包工程。在此推動下,2009年,隧道股份上海隧道研製的複合式土壓平衡盾構出口到新加坡,成為中國首臺出口國際的國產盾構。2016年,隧道股份上海隧道自主研製出全球首臺以集土環為覈心的新型國產雙模式單護盾TBM,成功進軍印度市場。

  自2009年首次“接單”,成功出口海外,10餘年來,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已累計銷售出口自主研製掘進機達46臺。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中國香港……越來越多國家與地區選擇了“滬牌國產”盾構,從產品製造到盾構全生命週期服務,“滬牌國產”盾構已經走遍世界。

  2022年8月,總投資2.36億美元的肯雅Karimenu II大壩供水項目正式交付,央企和上海市政總院組成聯合體,從國際競標中脫穎而出,不僅承擔了大壩供水項目的勘察設計和施工,而且帶動中國設備出口和科技輸出。

  記者瞭解到,肯雅Karimenu II大壩供水項目的鋼結構、設備和筦道全部採購自國內,總額超4000萬美元。“這其中包括管材、水泵、閥門、自動化儀錶和機電設備。相比從歐美國家採購,中國設備性價比更高,兼顧了成本和工藝。”上海市政總院東非辦事處副主任方振煒表示。

  有業內人士觀察發現,現時在由中國企業投資建設的項目裏,從中國採購設備已經成為趨勢。這得益於國內產業能級的提升,許多大型裝備、機電設備的製造水准、工藝水準已經達到了國際一流水準。

  不僅帶動“滬牌國產”出口,“走出去”還帶動“上海服務”的出口。伊拉克華事德電站項目是上海電氣首個自主EPC總承包、長期運維的大型總包工程,自2013年首台機組獲得PAC證書以來,上海電氣已連續10年在當地參與電站運行及維護服務,與業主共簽訂6期運維契约。

标签: 投資 隧道股份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