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城煥新回歸,福州路上文化地標翻開新一頁書香中相遇,是最美城市風景

上海 31℃ 0
摘要:歷經1年10個月重裝,10月28日,煥然一新的上海書城與讀者如約相見。9時30分,當外立面垂掛的帷幕緩緩拉開,露出金燦燦的“上海書城”四個大字,福州路上這座文化地標翻開新的一頁。

書香中相遇,是最美城市風景.jpeg書香中相遇,是最美城市風景.jpeg

一家人靜享親子閱讀時光。均本報記者蔣迪雯攝

  記者施晨露

  1998年12月30日,位於福州路465號的上海書城與“第二届上海書市”同時拉開帷幕,開啟圖書零售業的“大書城”時代,在一代代上海乃至全國讀者的記憶中留下濃濃書香。歷經1年10個月重裝,10月28日,煥然一新的上海書城與讀者如約相見。9時30分,當外立面垂掛的帷幕緩緩拉開,露出金燦燦的“上海書城”四個大字,福州路上這座文化地標翻開新的一頁。不少市民讀者早早來到現場,隔著馬路張望,迎接書香殿堂的歸來。

  屬於市民讀者的文化新地標

  坐著電梯層層向上,作家孫甘露想到法國詩人馬拉美的一句話“世界的存在就是為了成為一本書”,在他眼中,煥新歸來的上海書城是一個象徵,仿佛可以包容整個宇宙,“上海書展、上海圖書館東館、重裝開業的上海書城,上海真正成了一個閱讀之城,四季輪換,閱讀永不停息。”

  實體書店是城市文化空間中的重要場域、城市生活的文化精神地標,也是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發展過程中對外傳播的形象展示。回歸後的上海書城不僅有嶄新的外觀和豐富的功能,更被賦予文化業態的反覆運算創新陞級,積極嘗試不同媒介的文化內容呈現。與此同時,按照碳中和建築標準進行設計和建設的上海書城,還是上海市首個獲得碳中和鉑金級標準的更新改造項目,改造後的上海書城綜合能耗强度比改造前降低了約40%,每年折算减少碳排放約4480噸,成為上海傳播綠色低碳理念的文化新地標。

  這座文化新地標是屬於市民讀者的——為書城揭幕按下按鈕的9歲小讀者楊桃走進一樓紅色“書山”,想起這裡是自己參加過好幾場閱讀活動的地方,“現在的書城有更多更好看的繪本,還有小劇場、美術館,我很喜歡”。

  家住寶山通河的67歲讀者李立華拖著行李箱直奔六樓,“我喜歡城市建築、藝術類的書,工作人員指點我到這一層”。2021年書城暫別前的最後一個營業日,李立華一直待到大門關上,店堂裏燈光熄滅,“對書城有感情,不知來過多少次,我對都市主題感興趣就是從書城買書開始的。新書城的空間更開闊,書架立體感强,就像在上海的馬路上散步,兩邊是書的建築。”

  “我們用書架打造垂直的都市,把都市公共空間的多種功能組合在一起。”設計師俞挺這樣闡釋書城改造的設計理念,從一樓“書山”到二樓、三樓的“廣場”、四樓、五樓的“禮堂”、六樓、七樓的“劇院”,自然光線可以從七樓天窗透過三個中庭的玻璃地板照耀到一樓“書山”,“書城是上海都市更新改造的重要文化地標,也是這座城市的縮影。沐浴在陽光裏的都市,是溫暖的、歡迎所有人的。”

  為讀者提供多彩的文化體驗

  全新亮相當天,上海書城發佈“新華悅讀”品牌,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與作家孫甘露、李西閩、殷健靈受聘成為首批文化顧問。

  銀髮讀者、帶著孩子的家庭、結伴而來的年輕人流連於書架之間,“城”裏“城”外,人與書的相遇、人與人的相遇,成為流動的風景線。讀小學三年級的張思源在翻書,一旁陪伴的爺爺笑道:“聽說要去新開的書城,孩子和平時上學起得一樣早。”讀者施老伯向記者介紹自己的“選書經”,“要翻開看目錄頁才知道這本書重印了幾次,印得多的大概率是好書,線上購書沒辦法做到。”

  上海書城煥新歸來之日也是上海報業集團成立10周年之際。近年來,上海報業集團旗下新華傳媒將書店網點佈局置於都市更新的高度進行規劃,織就“5+5+N”書店佈局藍圖,打造中心城區五大書城、五個新城五大“江南書局”和一批特色書店、社區書店。現時已完成“市中心”書城福州路店、“東”書城浦東九六廣場店、“北”書城楊浦五角場店和奉賢新城的“江南書局·書的庭院”,嘉定新城“江南書局·疁城之瞳”即將開業;1925書局、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逆光226、南村映雪等特色書店受到市民歡迎,還有以陞級社區書店服務能級為目標的234家“新華書店·都市書房”,打通“閱讀的最後一公里”。

  “期待全新亮相的‘上海書城’通過文化社交與全民閱讀的互動,為讀者提供多彩的文化體驗和交流空間,成就越來越豐富的閱讀新風尚。”正如上海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副社長陳啟偉向讀者表示的,“這是書店的優勢,也是書店有理由存在下去的價值所在。”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