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各街道探索創新聯系服務羣衆機制,推動基層幹部“提名知事、提事知人、提人知情”

上海 37℃ 0
摘要:  10月18日一早,長寧區華陽路街道長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嚴嵐帶領兩名年輕社工,來到正在開展精品社區改造的銀鑫大樓。

  記者舒抒

  10月18日一早,長寧區華陽路街道長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嚴嵐帶領兩名年輕社工,來到正在開展精品社區改造的銀鑫大樓。看到身穿志願者馬甲的居委幹部,進出社區的居民有的揮手打招呼,有的主動上前,詢問施工脚手架何時拆除、廁所排風扇損壞如何報修等各類問題。居委幹部則從馬甲中摸出紙筆,逐一記錄。

  這是長一居民區8月以來探索的“小板凳”走訪工作法的延伸。全體居委幹部每週固定半天在社區微網格現場辦公,從搬一張小板凳等候居民提訴求,到深入社區角角落落聽民情解民憂,幹部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長一居委會正鍛煉出一支作風扎實、充滿活力的隊伍。

  9月第二批主題教育啟動以來,長寧區多個條塊部門不斷創新聯系服務羣衆的理念與管道,開展“走百居、訪千企、進萬家”活動,通過重點走訪全區188個居民區黨組織及困難群眾,推動基層幹部對社區實情和羣衆需求做到“底數清、情况明、動態准”。作為上海基層黨建品牌“凝聚力工程”的發源地,長寧區華陽路街道在今年開展的“進百家門、訪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四百”大走訪中,形成了“一走、二看、三聽、四聊、五議、六辦、七回頭”的“七要訣”工作機制。

  其中,“走”即在日常走訪基礎上每週開展一次集中走訪,社區幹部“帶著問題、帶著資源、帶著辦法”推進居民家庭走訪的全覆蓋。“看”則是通過觀察社區中的警車、救護車、搬場車等車輛,對居民區突發情况和居民居住動態做到心裡有一本賬。“聽”是通過每週固定的微網格現場辦公,進一步瞭解居民訴求,摸清社區底數。

  地處長寧、靜安和普陀三區交界地帶的長一居民區,不僅有售後公房和高級商品房等不同類型的社區,還有商區、園區、校區等多元載體。其中,建成於上世紀80年代的大橋社區設施相對陳舊,居住密度較高,個別居民單元存在群租反復回潮的頑症。

  “以前是上下鋪,整治過後,職業‘二房東’又改為了地鋪,上門執法時群租痕迹難覓,消防隱患和衛生問題都讓人擔憂。”嚴嵐告訴記者,此次“進萬家”走訪中,針對大橋社區出租率近40%的特點,居委幹部對人戶分離的居民單元進行了重點走訪,推動業主即“大房東”積極配合參與群租整治,最終根除了困擾居民多年的群租亂象。

  長寧區領導表示,主題教育開展過程中,通過“進萬家”工作,要讓社區幹部叫得出羣衆名字,居民羣衆也能够叫得出社區幹部姓名,做到基層幹部“提名知事、提事知人、提人知情”。針對基層調研摸清的情况、發現的問題,應拿出務實管用的對策和舉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華陽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白燕體會到,面對社會思想更趨活躍、利益訴求日益多元,基層幹部也面臨著“本領恐慌”。因而基層幹部大走訪的管道方法也講求智慧和“觸達率”。

  在建成於上世紀80年代末的老舊高層銀鑫大樓,嚴嵐看到相熟的居民會立刻揮手打招呼,有的居民主動上前攀談,或拉拉家常,或是對社區改造提出建議。“有老公房社區加梯,起初是徵詢居民對電梯周邊鋪設瓷磚的範圍,但居民覺得更希望社區的老舊管線能一併換新,此時就需要居民區‘三駕馬車’扛起責任,響應居民呼聲。”

  國慶假期後剛剛上崗擔任社工的朱奕雯出生於1998年,她希望將自己擅長的非遺手工、藝術教育等技能帶到居民區,滿足更多羣衆的精神生活需求。“大走訪讓我剛接觸社區工作就直面居民,面對面瞭解大家的真實想法和建議,相比微信、電話溝通更高效和親切。”朱奕雯說。

  激發年輕幹部和社工的熱情和智慧,讓在互聯網中成長的“90後”“95後”積極踐行“四百”大走訪,在走訪中學會“交朋友、聊家常、聽需求”,也正是長寧區通過主題教育加强基層隊伍建設的目標之一。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