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種下經濟林添綠又生“金”

内蒙古 28℃ 0
摘要:我市堅持治理與發展並重,在嚴格保護和有效治理的同時,著力打造特色經濟林產業,讓產業“反哺”治理,實現生態治理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著力實現添綠又生“金”。截至目前,全市林下經濟面積達19.075萬畝。

近年來,我市在高標準推進經濟林產業發展的行程中,著力打造沙區產業鏈、河套灌區產業鏈、山旱區產業鏈的“三區三鏈”佈局,不僅獲得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也產生了經濟效益,走出了一條綠富雙贏之路。

擴大種植規模

在烏拉特中旗石哈河鎮雙盛美村4萬畝檸條地,檸條長勢喜人。“前段時間那一場雨下好了,檸條長得更好了。”村黨支部書記賈茂生高興地說。

為破解環境保護和生態效益轉化之間的難題,烏拉特中旗石哈河鎮著眼乾旱少雨、風沙大的實際,利用檸條適應性強、耗水量低、防風固沙和耐啃食、耐踐踏、營養價值高等特點,從2000年開始,利用退耕還林項目,完成兩輪退耕還林工程,共種植檸條21.8萬畝,逐步對全鎮的生態環境進行改良。

“這裡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得天獨厚,是酸棗的天然適生區,栽植的樹苗一年即可長成樹形,兩到三年即可豐產。”烏拉特後旗西補隆林業管護中心副主任楊志雄介紹道,“現時,酸棗仁收購價為每公斤900元~1500元,每畝預計可收益9000元。此外,酸棗種植基地還為附近村民提供了幾十個就業崗位,村民每天最高可收入200元,小小酸棗成為村民的致富果。”

西補隆林場千畝酸棗種植基地是烏拉特後旗防治荒漠化、發展林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烏拉特後旗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總體思路,以生態美、產業興、農民富為目標,優化林草產業發展佈局,延伸林草產業鏈條,大力發展經濟林產業,全力打造千畝酸棗種植基地,探索出一條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贏的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子,讓小野果變成了村民致富的“金豆豆”。

我市堅持治理與發展並重,在嚴格保護和有效治理的同時,著力打造特色經濟林產業,讓產業“反哺”治理,實現生態治理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著力實現添綠又生“金”。現時,全市建成各類林業產業基地316.8萬畝,其中,檸條飼料林基地211萬畝、防護用材兼用林基地70萬畝、經濟林35.8萬畝。

創新發展模式

“千畝百果園前身是退耕還林項目區,我們在未改變地類的前提下建立了千畝百果園。引入‘寬行密植、主幹紡錘形’的經濟林栽植模式,應用水肥一體化、立杆拉線等先進科技,嫁接早熟梨、蘋果梨等高效品種新增收益,林下種植蕃茄、葫蘆等農作物。如今,番茄每畝預計產量7噸,保護價是580元每噸,農場職工每畝純收入2500元左右。等到明年果樹盛果期,預估一畝地果樹產果6000斤,收入能達到9000元。這樣算下來,每畝純收入在1萬元左右。”臨河區狼山農場場長助理李軍表示。

為扭轉種植結構單一、畝均收益低的局面,狼山農場建設千畝百果園,果園占地1200畝,總投資80萬元。北區建成農林間作標準園800畝,種植早熟梨、紅香酥梨、香水梨、錦豐梨、蘋果梨等多個品種,林下栽植蕃茄800畝;南區建成小雜果採摘園400畝,主要種植塞外紅、金紅、沈農2號、黃太平、玉皇李、蘭州大吉杏、北京紫李、豐園紅杏、吉勝等10多個品種,並配套建設保鮮冷藏庫1470平方米,推動農場林果產業走上一條規模化、機械化、訂單化、綠色化、品牌化的發展之路。

我市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新模式,充分利用豐富的林下資源發展種植、養殖業,因地制宜開發林藥、林果、林糧等產業,推進林下養雞、養鴨、養鵝等林禽模式以及以林下養羊為主的林畜模式。截至目前,全市林下經濟面積達19.075萬畝。其中,林下種植18.915萬畝,包括林藥模式17.453萬畝、林果模式0.598萬畝、林糧模式0.864萬畝;林下養殖0.16萬畝。我市還引導農戶建立林下經濟農民合作社17家,其中,國家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5家,惠及農戶15000餘人。

培育特色產業

深秋,在五原縣復興鎮慶生村雞心果示範園區,果農董瑞香介紹說:“園區雞心果樹畝產3000斤左右,售價5塊錢一斤,畝產毛收入能達到15000元。雞心果的顏色特別靚麗,甜中帶酸,脆爽多汁,放到明年的四五月份都不發麵。”

2017年,董瑞香經營的久豐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在慶生村集中流轉土地550餘畝,開始發展以雞心果為主的林果產業。經過不斷學習、實踐,今年,雞心果終於迎來了豐收季。

現時,五原縣已建成雞心果示範園6個,共計2200餘畝,形成了政策引導、園區引領、農民參與、科技支撐、品牌創建的發展新模式,全縣經濟林總面積也突破了2萬畝。全縣年產果品3206噸,產值達1600餘萬元,走出了一條產業做强、羣衆增收、環境改善、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我市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林果產業,今年全市新增12個標準化示範園,面積為5260畝,主要栽植梨、雞心果、小雜果等。在探索地方特色產業模式過程中,根據“三區三鏈”總體佈局,我市在烏拉特後旗、磴口縣等沙區大力推廣梭梭林接種肉蓯蓉產業;在臨河區、杭錦後旗、五原縣、河套灌區集中力量打造高標準梨、雞心果產業;在陰山山旱區發展藥用酸棗特色產業,實現經濟林產業一體化發展。大力發展肉蓯蓉、釀酒葡萄、中藥材等產業,初步形成規模。在釀酒葡萄產業方面,引進諾民等葡萄企業6家,建成年產500噸有機高端葡萄酒莊1座,引進赤霞珠等釀酒葡萄品種18個,引進紅提等鮮食葡萄品種10個。在中藥材產業方面,烏蘭布和沙區有金豐、王爺地等40餘家種植中草藥的企業,主要種植甘草、鎖陽、黃芪、黑枸杞等。

我市不斷培育壯大示範園區、龍頭企業。現時,全市林業產業化企業達200餘家、合作社50餘家,其中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1家、自治區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1家、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5家、國家林業專業合作社示範社10家、自治區林業專業合作社示範社5家。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